作者:星尘
小说《小小小小的火》封面上有一句话,永远记得,你呼吸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当时看书的时候被这句话狠狠地惊艳到了,而且小说里对这句话也有很深刻的阐述。可真正让我疑惑的是,这句话到底要如何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换言之,我们怎么样才能过上真正想要的生活?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面对的难题并不是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而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你一直追求的难道就是你真正想要的吗?
大家都在说,你要做自己,但你真的知道怎么做自己吗?
这个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在小说《出家》里给出了答案。放轻松,这并不是一本教人遁入空门的小说。
这本书意在通过主人公方泉在俗世与佛门间徘徊不定的际遇,启迪我们深思内心最真实的自我: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又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01
俗世中奔波
有人说《出家》的前半部分读起来有一种余华的味道,我刚开始不信,但看过之后发现确实是这样,而且准确地来说,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读起来很有《活着》的味道。
方泉带着怀孕的妻子秀珍以及女儿搬到了城里,刚开始秀珍的表姐给方泉介绍了一份送牛奶的工作。为了多挣钱,方泉又找了一份送报纸的活儿,后来还抽空在街上捡瓶子。
秀珍生下了二胎,结果还是个女儿,方泉虽然略微有些失望,但也没在妻子面前表现出来,只是为了照顾妻子和两个女儿他得更辛苦地工作。
见方泉辛苦,秀珍也决定出来工作,方泉阻拦无果,只能帮妻子找了个比较轻松的超市里的工作。夫妻俩成了“双职工”,家庭的重担稍微轻了一些。
可没想到秀珍突然查出了骨囊肿,着急的方泉带着妻子去杭州做检查,所幸只是虚惊一场,动了个手术秀珍痊愈了。但家里攒下的钱也因此花了大半。
之后秀珍确定再给方泉生个儿子,方泉心里当然高兴,但这样的话,他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于是方泉买了一辆三轮车,抽空在街上拉客,结果因为遇上交警车被扣了,还罚了钱,又被交警敲了竹杠。
方泉因此筋疲力尽,倍感绝望,感觉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这个时候他有了做和尚的想法。
02
末法的时代
方泉想做和尚并不是真的要出家当和尚,而是把和尚当做一种赚钱的职业。
小说里,作者借一位尼姑之口,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末法的时代。意思是说,现在大多数人已经失去了对佛的虔诚,只是把和尚当做一种赚钱的手段,甚至就连一些寺院里的当家也不例外。
书里面直白地写道,“这一行没那么干净,你真的要做这一行,就要做到六个字,要不怕丑,不怕狗。”
方泉的一个亲戚阿宏叔是一家寺院的当家,正是他介绍方泉去做佛事,只要剃了头去充人数就可以了,不仅简单轻松,来钱还快。
方泉因此与佛结缘,刚开始,他也和阿宏叔一样只是把和尚当做一种赚钱的手段。但机缘巧合之下,方泉接手了一个破败的寺院,并有人愿意帮方泉把这个寺院做大起来。
在寺院做一场法事就能有上万的收入,这让方泉心动不已。但心动的同时,方泉心里也一直坚守着底线,那就是不贪心,并且敬畏神明。
秀珍生第三胎的时候碰上了意外,方泉在心里为妻子和未出生的儿子许愿,如果两人都平安,那他愿意从此信佛。
随后秀珍终于为方泉生下了个儿子,但方泉却慢慢发现,当时他许下的那个愿,似乎是一语成谶,预示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03
月亮与六便士
儿子出生本来是一件大喜事,但方泉却因为掌管着一家寺院而和妻子分居了,他常日里独居在破败的寺院里,甚至还将破败的寺院进行了各种修葺。
方泉这时还没发现内心的转变,其实在他心里,他已经不再将和尚作为职业,而是一种信仰,甚至是他最终的归宿。
但这是很荒唐的,因为一旦真的信了佛,他就得和妻子离婚,抛妻弃子。这是他从没想过的,或者应该说是他一直逃避的。
可即便方泉再不情愿,他也得面对这个两难的抉择,是要妻子和孩子,还是要遁入空门,这个选择恰如那个经典的抉择——月亮和六便士。是要仰头追逐月亮?还是要为六便士折腰?
选择的契机来自方泉的大女儿大囡。妻子和方泉说,大囡把学校的家庭调查表里父亲一栏偷偷修改成了“无”。
方泉震惊不已,因为大囡曾经那么依赖他。但他又没办法怪女儿,因为是他先离开女儿的,他最初是为了妻子为了女儿去做和尚,但后来理由变了,是一个他无法说出的理由。
方泉知道他必须做选择了,要女儿还是要寺院。他选了前者。
方泉回归了家庭,秀珍和三个孩子都非常开心,方泉也开始去找各种工作。但慢慢地秀珍看出了丈夫内心的纠结,她知道丈夫在纠结什么,但她不敢问,而方泉更不敢提。两个人互相演戏,为了守护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但最终方泉觉得还是无法欺骗自己的心,而秀珍也不想把丈夫硬绑在身边,他为这个家已经做了许多了。
在方泉的陪伴下,秀珍第一次去了方泉的寺院,参观过之后,秀珍问方泉,你就这么想重建这个寺院?
方泉听懂了妻子的弦外之音,但还是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二人都明白了,他们的夫妻生活已经走到了尽头。
秀珍选择成全丈夫,方泉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别人借三十万,全都留给妻子和孩子。
月亮还是六便士?方泉做了第二次回答,这次他不再欺骗自己,他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
04
一场无耻的骗局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多少人因为这句话爱上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我也不例外。
但当我真正看完小说,我才发现,斯特里克兰德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私主义者,而小说里所谓的追求自由,更是一场无耻的骗局。
我们可以来看看斯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自由都做了些什么:先是抛妻弃子,接着玩弄了恩人的妻子并导致其自杀,随后斯特里克兰德又在另一个小岛上爱上了一位女佣并与之结婚再度生儿育女。
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操作……
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不仅仅是目标,还有实现目标的方式,再崇高、再伟大的目标,如果通过一系列卑劣的手段来实现,那结果还是伟大的吗?
我无法给出认同的观点,因此我一直认为,斯特里克兰德代表的并不是对自由的向往,而是一种极端的自私。
因此在我看来,对这本小说最佳的形容不应该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更贴近小说情节的描述应该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脚下狠狠踩着旁人抓住六便士的手指。”
牺牲别人换来的自由,根本不配称之为自由,《月亮与六便士》里的自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这种想法在《出家》里得到了验证。小说里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真实的自我,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并不意味着牺牲别人的人生。
最初,方泉为了秀珍和女儿而去做了和尚;最终,秀珍为了帮方泉得到真正想要的,选择了成全。
这其实也并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和平分手之后,无论是方泉还是秀珍,心里无疑都会留下遗憾。但真实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关键在于,在关乎旁人的抉择面前,真正可取的态度是方泉和秀珍这样的彼此成全,而不是斯特里克兰德那样不负责任的说走就走。
作者:星尘,网易蜗牛阅读资深领读人,阅读分享者,别爱太早,别放弃太早。
看更多走心文章
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易简读书
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