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一扇任意门,让你穿越到过去。

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是提醒18岁的自己少吃点,以后会长胖;
还是在19岁一个孤独又悲伤的时刻,使劲抱抱自己;
或是在20岁满世界游历,看一眼那些将要消失的风景?
如果是我,我只想回到两天前。
跑到那个14岁的男孩面前,告诉他:
不要自杀。

湖北武汉一 14 岁男生被母亲打耳光后跳楼坠亡
这是我近期看过的,最痛心的新闻。

不仅是孩子的一条命。
更是因为,这注定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悲剧。
9月17日,湖北武汉,江夏一中。
14岁在校初二男生,前因玩扑克被请家长。
男孩母亲被班主任训话后,
在五楼走廊当着男孩同学的面,
扇了男孩两耳光便转身离开。
男生默立两分钟后,转身爬上栏杆跳下,路过的同学试图阻拦未果。
当晚9时,该男生因伤势严重被宣告不治。
这个男孩年仅14岁,但在跳楼那一刻,
没有半分犹豫,整个过程,不到5秒。
纵身一跃的那瞬间,
他一定对这个世界很绝望吧。
男孩跳楼前的2分钟,
妈妈走路带风的到孩子面前,
没有任何犹豫,
没有任何语言,
手起刀落:
手打的仅仅是孩子的脸,
而心里的刀斩断的孩子生的渴望。
从她的动作中,
我看到了轻车熟路,
我看到了对孩子尊严的碾压,
我看到了对孩子人格的践踏。
也许对孩子而言,活着早已没有了意义。
曾经有无数小孩,都亲历过一模一样的情景。
狂躁的爸妈拒绝被威胁,一遍遍用言语刺激小孩不敢。
孩子们在心里跳了无数遍,想象自己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的样子。
爸妈会哭吗,会因此后悔吗。
如果再来一次,他们会不会更爱我一点?
唯一的区别是,他们那一刻没有跳下来,麻木地活到了今天。
男孩跳楼后,舆论开始对立
和以前纷杂错乱的观点不同。
男孩出事以后,这次舆论可以划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
我罗列出来,给大家看看。
一派是同情妈妈,责骂孩子。
这孩子真是吃饱了撑的,爸妈把你养这么大,
你就这样跳桥,留下爸妈怎么办?
这小孩太冲动,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就算这次没出事,以后肯定也会有问题。
另一派是同情孩子,谴责那位母亲。
为什么要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扇孩子耳光?
有这么偏激的母亲,男孩平时一定没少受折磨。
这次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值得把玩的是,
第一种观点,大多出自我们父辈之口。
发现了吗?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不管发生任何事情,父母的第一反应,永远都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
妈妈骂你几句怎么了,我可是白养了你14年啊!
你不过是跳楼没了一条命,我可是会自责啊!
而悲剧发生后,又有教育专家站出来指导:
今后一定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对不起,当务之急请先培养好父母的性格!
有多少父母逼死了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他会走上极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很简单,14岁正是青春期敏感自尊心强的时候,
他想赢母亲一次,
可是年少的他身无一物,只能用自己唯一的生命做筹码。
有的家长可能永远不会理解,
觉得怎么现在的小孩,就这么脆弱呢?
真是被惯得不成样子,
说他几句,扇个耳光,就要死要活。
听到这种想法,我真的很难过。
这世上没有人,会真的脆弱到因为几句话自杀。
压垮他们的,是你们常年的不理解,和他们不断积攒的失望。
就像气球一样。
撑不住的那一刻,就爆了。
孩子自杀后父亲以为没死
一巴掌把他扇到地上
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只有学校和家庭。
学校不理解他,父母也不理解他。
这就相当于,他被全世界背叛了。
有句话说得好,自杀者都是被杀的。
2019年4月17日晚上10点,
一名17岁少年跳桥自杀。
因为和同学发生冲突,
17岁男孩被母亲批评。
母亲把车停在路中间,随后下车,对后座的儿子说了什么。
妈妈显然在生气。
等母亲上车后,儿子突然打开门,
疾步冲向栏杆,一跃而下。
桥很高,下面是水泥地。男孩没有迟疑。
2017年2月13日,除夕夜。
云南的17岁留守少年小宝,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死之前,他留下一封遗书。
为什么别人都有好的家庭,只有我没有?
别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而我却只在阴暗里度过?
我不希望有什么好的生活,我只希望不用受气。
爸爸,我死了,你就高兴了。
我的死是你造成的,与其他人无关。
你句句逼人,我没有办法,独有一死方休止。
我死后你不要无理取闹,希望下辈子你我互不相识。
小宝生前只拍过一张照片

小宝的爸爸在外地打工,一年只能见一次面。
上学来回要走60里山路。
他每周只花30块,不够花也不再管家里要。
他很懂事,从不抱怨生活。
那么,爸爸是怎么疼爱他的呢?
每年唯一的那次见面,给小宝的见面礼就是一顿毒打。
打完之后不解气,还要逼问他:
给你的钱都是怎么花的?
其实儿子自杀后,这位父亲也进行了反思。
那就是:
自己为啥生了一个这么没出息的儿子?
2016年6月,在QQ空间写完最后一条说说。
熬过高考炼狱的小斯,没能熬过对家庭的失望。
最终,选择了跳江自杀。
死之前,他在QQ空间写下2800字的长文控诉爸爸:
他的教育方式太过可笑。
吃饭的时候,我说菜是苦的。
他说不苦,然后摆出一副说教的样子。
我全校第五(初一下学期),数学满分,政治满分,地理满分,英语99,其他也都是90几。
我爸:英语学懂了吗?
我说学懂了——
娃儿不要骄傲自满,半灌水响叮当。
我说没有学懂——
那你这一学期学了些啥子麻批?!
小斯说,他从来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
只要和他说话,我心里就高兴不起来。
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
我还在10岁的时候作死预言过,我活不过18岁。
终于,成真了!
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小斯爸爸说,对儿子管教确实比较严。
我是为了他好。
小斯妈妈说,没想到他这么记仇!
他怎么就不想想我们的好?
孩子尸骨未寒,家长还是停不下来的指责。
你看,连付出生命的代价,都换不来一秒钟的反思。
那些无助的孩子,还能怎么办呢?
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位居全球第一
当家不再是温暖的港湾,死亡便可能成为最后的归宿。
青少年自杀已经不是寥寥几个家庭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伤疤。
这组数据不能被我们忽视:
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位居全球第一。
16%的中国学生考虑过自杀,成功自杀者达15万人以上。
年纪最大的24岁,最小的只有5岁。
除了自杀成功者,每年还有约250万的自杀未遂者。
而自杀学生父母职业,排名前三分别是:

老师、医生、公务员。
其实每个自杀的小孩,自杀前都呼救过,只是没人能听懂。
也没人愿意听懂。
无奈之下,很多孩子组成了这样一个群体:
自杀群。
输入关键词“相约生死”,你就能轻易搜到近百个QQ群。
每个群都相当活跃。
早在2016年,就有记者卧底多个自杀群。
群公告:本群为真约自杀群,大家还可以帮忙拉人进。
群信息:群友昵称改为直接的“地名+约死”。
群网友:一个人自杀没有勇气,组团上路不孤单。
记者刚加入群聊,就有人私聊他:
约死?
什么时候走?
要走吗?一起做个伴!
言语中透露的轻松,仿佛是要去参加一场欢乐的聚会。
在自杀群中,大部分人的原生家庭都各有不幸。
一个名叫“莫相依”的群友坦诚,自己出身单亲家庭。
妈妈累了就打她,一生气就骂她。
“我是妈妈的负担,我死了妈妈也就解脱了。”
如果你在群里说要轻生,不出意外会有人帮忙出谋划策。
在记者卧底的一个群里,刚有人问该怎么死时。
就有另一个网友建议说,烧炭比较理想。
他还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冬天。
在卧底的过程,记者多次规劝那些轻生者。
在谈到非死不可的原因时,群友“无法回头”说:
爸爸总在伤害我,我想用死,来换他一个道歉。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从来学不会向孩子道歉。
一部分人固执地认为:
孩子就是父母的私有产物。
像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孩子:
我不和你说了,你从我房间里出去。
家长冷笑:
你有什么房间,这是我买的房子!
我供你吃供你穿,什么不是我给你的?
连你的命,都是我们给的。
这是中国式家庭一大特点:掌控欲极强。
听话,是他们对孩子的最大要求。
还有一个特点是,喜欢将孩子标签化。
孩子学习不好,就骂他笨。
孩子爱睡觉,就说他毅力薄弱。
还原家庭暴力:
孩子面对失控父母有多恐惧
家长说这些话时,都觉得没什么。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话都像一根根针,千疮百孔地扎在身上。
等将这些标签吸收、内化后,孩子变得自卑。
蜷缩在自己的世界,把自己伪装成刺猬。
家长被扎到后,又反过来骂孩子:
这么大了,还这么不听话!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
一个无解的局
这次出事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问:
怎么才能避免武汉14岁少年,跳楼自杀的悲剧?
抱歉,这次我无法像以往一样给出答案。
因为在我看来,这场悲剧很难避免。
很多网友说了同一句话:
男孩没被救回来,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我挺羡慕他,他比我勇敢。
有知乎网友就分享过类似的经历:
看了视频,很震撼,因为感同身受。
我以前也在班上被我妈扇过耳光。
说实话,我当时就有跳楼轻生的冲动。
我没有抑郁症,
我就是觉得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侮辱,
感觉自己的尊严被践踏了。
那一瞬间脑子里就闪出了这个念头。

即使过去这么多年,他对那天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很庆幸有个幸福的家庭,从小没受过什么伤害。
但上次看电影《狗十三》,我还是过电般,想起小时候妈妈骂我的场景:
怎么这么贱骨头!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坦诚地和她讲了这件事。
她一笑置之:
怎么可能,小时候我对你那么好,我怎么可能对你说这种话。
是啊,怎么可能。
我们在等父母的道歉,父母却在等我们说谢谢。
他们总以为孩子都是没心没肺,说什么也不会记在心上。
但是却忘了,孩子也是有心的。
他们也有自尊,会敏感会脆弱。
孩子会选择自杀,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积怨已久。
不是内心不强大,只是真的活不到长大。
父母们都以为,自己有孩子后,就会自动变得伟光正起来。
永远不会犯错,永远不需要反思。
但实际上呢?
如果当父母也需要考试,很多人一定拿零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父母每一句刻薄的话,冰冻的都是孩子的一生。
希望每个看到这条新闻的父母,
都能试着第一次,反思一下自己。
更希望每个看到这条新闻的孩子,
都要爱惜生命。
你们不是为父母而活,不必为他们的错误付出代价。
早点成长,逃离原生家庭。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和那个爱你的人,一起走在街上。
更多精彩文章
刚刚,美国再曝惊天丑闻!性侵虐待、强摘女性子宫!这是在种族清洗??
奇葩!35岁华男在国外娶不上老婆 被迫回流中国: 已有5女等着跟我相亲恶臭!丈夫们交换妻子下药性侵:我只是借用其他老公的东西

微信又改版了,为了防止跟大家在信息流中走散
点击资料页右上角的
,给我们加星标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