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年小雾

广州市国资委“入主”,苏交科民企变国企

近期,苏交科(全称: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停牌 5 个交易日后,于 8 月 22 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符冠华、王军华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广州国发基金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及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转让协议》。同时,苏交科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签署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认购协议》。上述一系列协议生效并实施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广州市国资委

图源:苏交科企业公告
被广州国资“相中”的苏交科集团上市已有八年,是江苏省内知名的基础设施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涉及公路、市政、水运、铁路、城市轨道、环境、航空和水利、建筑、电力等行业,提供包括投融资、项目投资分析、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检测、项目管理、运营养护、新材料研发的全产业链服务。其主营业务包括工程咨询和工程承包,其中,工程咨询业务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
苏交科实际控制人的“易主”,意味着其将从一家民企变更为国企
增收不增利,业绩首现负增长
8 月初,苏交科披露半年报显示,2020 年上半年,苏交科实现营收 21.93 亿元,同比增长 3.99%;归属净利润 1.11 亿元,同比大降 49.61%;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 1.24 亿元,同比减少 43.58%;基本每股收益 0.1141 元,同比减少 49.62%。增收不增利成为苏交科上半年业绩的主基调。
图源:苏交科企业公告
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业绩负增长。此前的 2012 年到 2019 年间,公司 7 年时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22.56%。
而对苏交科来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背离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据基建通大数据(ID:cnsuido)统计,苏交科 2017 年至 2020 年累计四年的上半年企业经营业绩中,前三年该公司营收的同比增速呈现下降趋势,而归母净利润增速则为上涨,而 2019 年至 2020 年这一年,情况则相反。
图源:基建通
前述中提到,工程咨询是苏交科的核心业务。该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均占比不高,呈现出“大行业、小企业”的特点。
2020 年上半年,苏交科工程咨询业务营收为 20.4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50%;此项业务毛利率为 32.73%,同比减少 5.56%。占据收入大头的工程咨询业务营收微增、毛利率缩水,反映到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方面,似乎也不太理想。
数据显示,2017 上半年至 2020 上半年近四年,苏交科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同比下降已过半。
图源:基建通
除此之外,苏交科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在近四期半年度财报中均为负值。显示出该公司资金协调、支付能力并不强劲
苏交科的企业公告所展现出的业绩,其实已经给出了其“易主”广州国资委的原因——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下滑,对于民企来说,不异于一场浩劫。
而此次苏交科引入国资,势必对于公司有很多帮助,不管是业务经营,还是银行授信融资等方面。实控人变更后,广州国资委将成为其的坚强后盾,再加上现在倡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对于苏交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有了国资的背景加持,这块业务或许将会成为苏交科的主战场。

“国进民退”时代来了?

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即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但改革的主流形式多为民企参股国有企业。但混改的另一个形式——国资入股民营企业,却一直以来显得比较谨慎。直到近来,引入国资更像是“江湖救急”。
那么,民营企业变身“国家队”,是否会成为混改的新趋势?这是所谓的“国进民退”吗?
6 月 30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第一年。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升级版成为重要方向之一。
其实,在近一两年,已经有不少民企变身为国企了。
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宁波建工:2019 年 5 月, 宁波建工第一大股东变更为佛山建投,实际控制人也变更为佛山市国资委 。
宁波建工是宁波当地龙头建筑业企业,已有近 70 年历史,此前主要业务范围一直位于宁波及周边地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国资入股,可以拓展其业务领域,还可择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数据显示,转为国企后订单能力显著增强:2020 年一季度,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签合同 353 个,合同金额累计约人民币 38.6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50%。
8 月份以来,除苏交科外,另外 11 家 A 股上市公司也相继宣布“控制权将变更”,收购方中不乏地方国资的身影。
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国资入资甚至控股一些民营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将带来政策倾斜、资金和项目支持、结构优化、政府和企业人力资源交换等利好影响,对于稳定二级市场走势、帮助上市企业更好地获取和整合资源具有积极意义。而民企‘背靠大树好乘凉’,同时缓解企业融资困境,甚至改善企业的外部声誉。有了国资为其产品及品牌进行背书,也有利于企业承接较大的项目工程。
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过度的国有化会导致社会经济缺乏灵活性,国有化会导致过于集中的权利和腐败。民营企业,用自己的钱去投资,就可以尝试千奇百怪的“胡思乱想”,而创新就是“胡思乱想”,就是“试错”。国家的钱不能随便那么做的,民企可以。搞市场化改革,就应该着重多搞点民企,在新的阶段上发挥创新创业的新的作用。
你觉得“国进民退”对于现如今的中国经济来说,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欢迎留言讨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