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 击 青 年 大 院关 注 我 们 👆
对每一个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来说。
工作本身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寒暄。
就是那种入职第一天,你顶着早起一小时画好的妆,背着一大包资料,被hr领着穿越全公司的过程。
每鼓起勇气打一个招呼,都无异于等待一场凌迟。
大概就如下图:
为了避免尴尬,我微信采访了公司十几位同事。
发现大家社恐的等级,一个比一个高。
比如蹲在卫生间十几分钟,只为等洗手台的同事先走。
这只是初级。
更高级的人,为了不在电梯间和同事度过尴尬的几十秒。
硬生生地爬了16层楼梯。
还有甲方爸爸突然打过来的语音电话..
光看截图就令人窒息........
鲁迅曾有这么一句话:
人类的悲欢总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而对于当代社恐来说,人类的吵闹,早已变成他人即是地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一代年轻人,活着活着,就快被社恐逼死了。
社恐,顾名思义,社会交往恐惧。
网上曾经有这么一个词,叫“精芬”人群。
指的就是像芬兰人一样不爱社交,极度注重个人空间的一类人。
毕竟芬兰,可是刷爆过几次热搜的“社交恐惧者”天堂。
如果一群人在车站等车。
哪怕冰天雪地里,你也能从站位上,轻松分辨出谁是芬兰人。
而对隔壁日本的社畜们来说。
社交迫害,更是弥漫在每一刻空气里。
比如说,宛如公开处刑的自我介绍:
分分钟假笑到原地去世的电梯寒暄:
还有尬到抠出三室一厅的道歉.....
网友们曾经总结出一份《当代社恐几大症状》。
请朋友们谨慎阅读,避免太过尴尬误伤。
应付人类,真的好辛苦啊。
而悲伤的还在后头。
2015年,日本媒体曾做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用餐调查。
结果曝光出了一个悲伤的名词:便饭族(べんじょめし)
——曾有7%的受访者,躲进过厕所用餐,就为能躲开同事吃饭。
比如说,躲在早稻田大学厕所里吃饭的大学生,就还曾为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行为,爆发过激烈的争吵:
喂!不要在厕所煮饭啦,我们都快没有上厕所的地方了!
也有人是真心想要独处的,对着镜头大力推荐:
没有人邀请我一起吃午餐哎,休息时间还要装太辛苦了吧。
“在厕所就蛮好的,吃完还能顺带排泄,而且绝对没人打扰你”
甚至还发酵出了各种“便饭族”周边。
比如最适合用餐的写字楼坑位,「最不建议的如厕菜单」等。
像吃紫菜饭团声音太响,在厕所里就很奇怪;
腐乳饭、腌鲱鱼等挥发出浓烈气味的不大建议.........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能静悄悄地。
在人间隐身出一个午餐的时间。
一个人吃饭,是社恐脱离世俗社交的第一战。
就像网上那个为了不和熟人打招呼,装瞎20年的西班牙女子一样。
很无厘头。
但细想后。
多多少少总有点心酸。
被嫌弃的社恐一代,其实真的没你想的那么惨。
前些年,网上曾兴起过一个“拯救社恐计划”。
围观群众们,终于看不下去年轻人的丧,开始熬起一锅锅浓稠的鸡汤。
比如每天起床,拥抱太阳,满满正能量的公司晨会早操:
再比如东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发起的“拯救社畜办公”。
——“下班别走,一起打电动”
被迫在一起打电玩的日本职员们
甚至上个网,大数据推送的广告都在告诉你。
社交恐惧,你就病了!
你得赶紧变成一个正常人。
电商巨头亚马逊,曾经推出过一系列帮助大家走出社恐的阅读榜单。
他们希望,用知识治疗走入歧途的年轻人们。
结果遇上了史上最大滑铁卢。
当代年轻人根本不买账。
还有什么比逼迫社恐合群,更招人烦的呢?
论区里的祖安网友,直接飙脏话怼到了明面上
你们是没有家吗? 这么需要别人给予你温暖。
“人生还没有长到需要在乎别人的程度吧?”
 头号社恐分子眉庄小主
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
社恐居然成了一种病了?
眼看“社恐”就要变成家庭群里,和外卖、熬夜并称毁掉年轻人的三大真凶。

有些话,我是真的憋不住了。


每一个假装社恐的年轻人,可能都真的只是想静静。
日本有个演员,就曾被媒体拍到长期孤身生活。

拍戏时,她一个人躲在剧组的帐篷后面。
吃饭时,也一个人偷偷去吃。
甚至有一次,她躺在大巴车的座椅下,12个小时后才被工作室找到。
于是,就有媒体报道她不合群。
甚至造谣她患上了抑郁症,试图多次自杀。

最后,这位女明星终于出面对着镜头回复了:
我就是社恐,不行吗?
“我没任何问题,可是就是真的很烦你们啊。”
我一直想不明白的一件事就是:
不合群有罪论,到底是谁规定的。
我们这个社会,好像总是在过度强调融合。
就好像修剪树篱,违和的就总要被修建掉。
奇怪的是,我所能看见的年轻人,并不都是天生孤僻或冷漠的。
一场疫情出来,最先呼吁要戴口罩的是年轻人;
一个社会热点出现,分分钟就能在手机里炸掉。
大家没有对生活漠不关心。
相反,我看到暗涌之下。
他们总好像在小心翼翼的遮掩,又向往着什么。
就像每年,都会被大家一遍遍拿出来刷的神剧——《请回答1988》和《武林外传》。
一个是五家人住在一个巷弄的成长故事;
一个是发生在客栈里的热血江湖。
却总能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流连忘返。
在看剧中隐藏着那些有关温情,友谊,忠诚与合作的故事。
这一代年轻人的社恐,都是骗人的。
其实他们比谁都健谈,只是把所有的个性都收了起来。
面朝社会的,是一个个程序化的模板。
每一个社恐的年轻人,都是被逼无奈的伪装者。
我一直想要弄明白 :
当我们社恐时,我们究竟在躲避什么?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开始恐惧社交,是什么时候吗?
我记得。
是六一儿童节时,第一次为上电视排团体操。
跳错了老师就要骂人,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开心。
还有每次过年聚餐时。
家长都会把小辈们挨个比较个遍,开口闭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那个时候,我以为不喜欢社交是我的问题。
直到长大后入了公司,发现全世界都在用各种kpi和规则告诉你:
职场有多么勾心斗角;
社会多么翻脸无情。
每一个人都在用统一的模板框禁你。

要求你磨平棱角,拔掉尖刺。
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流水线上的脸谱动物。
年轻人不是恐惧社交了,是他们学聪明了。
就像生活给你塞屎,还要你发自内心说爱吃。
你没那么狗,所以想当人。
知道干不过,还能躲得起。
大家都是被生活支配的蝼蚁,汲汲营营活在世俗里。
就像日本演员堀北真希说的那样:
“我并不孤独,对于我来说,这是最舒服的生活方式,仅此而已。”
别再问年轻人是不是自闭。
年轻人才不社恐呢。
他们只是单纯不喜欢敷衍。
在这个人人假装体面的社会里,能固守一些还不愿被同化的自我。
真的也太酷了吧。
我不是劝你自闭。
而是在你还没遇到你想要打开心扉的那个人前。
我祝你孤独万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