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刚朗读前的仪式是戴上帽子。他常用奇怪的方式戴着一顶鸭舌帽,有时顶着路障和水泥盖子。他以怪诞的风格进入一个奔放的古典世界。
朗读是李小刚心中残存的文学梦想,在并不宽裕的日常生活中,他也写诗。在一首诗歌《时间》里,他喟叹生命的流逝,“时间是一个怪兽,牛头马面。有时它像一头牛。你拿着鞭子抽它,它也走不快。有时它像一匹马。你使劲儿拽着它,可它还是跑远了。”
采访、撰文 | 高龙
李小刚把生活本身变成了朗读的道具。
工地上的红砖,是李小刚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什。8月19号,手捧两页方砖,形似一卷厚书,陕西神木汉子李小刚蹲在矮房前面,朗诵了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浑厚、富有磁性的声音让他的朗读视频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在快手上阅读量超过了220万。有网友被触动,在评论里写“手端着的是现实,朗读的是梦想”。
微博上也有人发现了他,觉得感动,说他“用尽身边的一切条件去填充自己的热爱,而这份热爱也填充了他的生命”,赞美他“好有魅力,像荒芜沙漠里一棵挺拔的树”。
〓 微博博主@知书少年果麦麦 的评价
视频甚至传到了央视主持人海霞那里,她坐在直播间里,评价李小刚的朗读,“拿着的哪怕是砖头,也会发光,因为它展现的是一份专注。”她还说,有机会要和李小刚一起切磋一下。
砖头、装载车、水泥袋……翻看李小刚的快手账号,出现的这些平凡物件昭示着他的身份。但农民工不过是李小刚披着的一件阶层外衣。
就像他在朗读表演时随手扔掉的水泥袋一样,他在朗读短视频中也扔掉了他的阶层标签,朗读前他戴上帽子——有时候他用奇怪的方式戴着一顶鸭舌帽,有时候是是路障和水泥盖子,像一个仪式一般,他以怪诞的风格进入一个奔放的古典世界。
朗读履历
面庞清癯,两撇八字胡,李小刚的复古长相让许多人得知他今年才34岁时十分惊讶。在一个短视频中,他拿着一米长的布卷,宛如巨大的书卷,读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屈才了”,近日的一次直播朗读中,有粉丝夸奖这个陕北的网红。
李小刚是神木市栏杆堡镇窑坬村人,1986年出生在普通的农户家庭,父亲是位木工,母亲是家庭妇女,7个兄弟姐妹。小时候,李小刚在电视上听过赵忠祥朗诵《动物世界》,也经常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他内心开始酝酿一个朗读梦。
朗读天赋第一次被发掘是在中学。2002年的一天,他们的语文老师让李小刚站起来朗读课文。他表现上佳。老师因此经常让他朗读。通过语文老师的推荐,李小刚到学校的广播站待了一个星期,从事朗读。“那种朗读的感觉特别好,但自己不尽兴。后来班主任怕影响我学习,不让我朗诵了。但是我那会儿心里已经扎下喜欢朗诵的根。”李小刚回忆。
学习成绩不理想,李小刚初三还没毕业就退学打工了。在打工期间,他并未放弃朗读训练,而是坚持练习,空闲时找报纸和书籍的文字朗读。
〓 李小刚的诗歌《闭上眼睛想象自我的存在》,他用圆珠笔写,然后打在自己的QQ空间里
他手机下载了很多著名朗诵专家的视频,像王刚、赵忠祥,进行模仿学习。“我细细地听他们的节奏感,一年一年地慢慢积累,形成特定的习惯之后,就信手拈来。”李小刚这样回顾他的朗读学习历程。他强调了感觉在朗读中的重要性,“你就是声音条件再好,如果没有这个感觉,还是朗读不出那种味道。”
长期的努力使得李小刚的朗诵风格能在古今之间切换。比如他朗读《再别康桥》是一种风格,朗读《将进酒》又是一种风格。他承认自己朗诵好有天赋的因素。他羡慕的境界是那种“被天使亲吻过的嗓子”。
怪诞风格
20年后,短视频平台帮李小刚实现了他的朗读梦。李小刚在快手爆红,得益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他浑厚、有磁性的嗓音,另一个是他应用道具的怪诞风格。
“‘砖’为你读诗”被李小刚用做自己的头像。用砖去替代书,其实是一个偶然,去年的一天,李小刚所在的工地运了很多红砖过来。一车红砖是5000块,垒起来的高度不到2米,宽2米多一点,像书架。红砖让李小刚突然产生灵感,脑海中蹦出“‘砖’为你读诗”这几个字来。
除了砖之外,在朗诵表演过程中,李小刚发现了更多表现手法。
今年,李小刚看到工地上的灰色水泥袋子,突然产生灵感。水泥袋带着古风。能不能把这个水泥袋披在身上朗诵古诗呢?他就披着水泥袋朗诵了几首古诗。视频发到网上反响挺好。
李小刚的标志性物件还包括一顶帽子,这是一顶随处可以买到的帽子,从后边可以折叠。他觉得自己戴上帽子后挺像唐代诗人李白。
〓 李小刚用水泥袋当作读本,朗读李白的《清平调》
李小刚的装载机是露天的,一下雨就把他淋湿了。他于是买了一件雨衣。当他披上雨衣后,特别长,同样有古风的感觉。这件雨衣就被他用在朗读当中了。“我借鉴别人,也将自己的元素加进去,形成自己的风格。”李小刚这样介绍他的朗读风格。
刚开始进行视频朗读时,他朗读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聂鲁达的《我喜欢你是寂静的》。粉丝慢慢地开始上涨了。去年5月,他拍了一个反映工地生活的段子,描述农民工的平凡生活:累一天呼呼大睡,饭也吃得特别多。视频引起好多农民工共鸣。他一个礼拜涨了6万粉丝。
今年工地不太忙,李小刚因此有更多业余时间来进行视频直播。他朗读的《再别康桥》视频,放在网上,一下子火了。开始他是照着诗歌朗读,但发现呈现效果不好。他后来就把诗歌背熟了再朗诵,这样能更好地诠释经典。
李小刚通过视频作品认识了很多朋友。比如他在快手平台上结识了的一位id叫做“布鲁斯【将·军】”的朋友,把他以前拍的较好的作品进行剪辑,加了特效和配音,视觉上好了很多,点击率也高了不少。他朗诵的《大风歌》,经过剪辑处理,不到20分钟获得一万多次点击量。
“我们在烦琐、艰苦的打工生活中还能自娱自乐。我要表达的是打工的自娱自乐精神,热爱生活的状态。”李小刚这样概括他的创作心态。他目前有30万粉丝。他期待粉丝能突破50万。这个数字是他估算的农民工中喜欢朗诵的群体数目。
〓 李小刚在工地吃饭
文学梦
李小刚广泛的朗读材料反映了他的文学爱好。
“你能不能挑战屈原?”在近日的一次直播中,一位粉丝这样问李小刚。他知道这是一句玩笑话。这个将大部分光阴花在工地上的人喜欢写作,多年来写了30多首诗歌,但很少发表。他也编写了一些歌曲,觉得这是跟自己内心的一种对话。
李小刚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他看过老舍、茅盾和鲁迅的作品,也看过一部分世界名著。在没有手机的时代,他在背包里往往背一些书,闲暇时候看。阅读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除了朗读家,李小刚也梦想成为诗人。他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爱木。因为他的家乡是神木,爱木的意思就是“我爱神木”。李小刚结交了当地作家北城、惟岗,也接触了一些当地的文学刊物,包括《诗界》。《诗界》是一本很薄的文学杂志。李小刚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三首诗歌,一首是《时间》,一首是《上帝的传说》,还有一首是《稀里糊涂地》。在《稀里糊涂地》,他对人生进行了省察,“回想这稀里糊涂的前半辈子,猛地从这稀里糊涂地梦中惊醒。想这剩下的后半辈子,难道也要,稀里糊涂地,过下去吗?”
〓 央视主持人海霞说:“有机会咱俩切磋一下”
在另一首诗歌《时间》里,他喟叹生命的流逝,“时间是一个怪兽,牛头马面。有时它像一头牛。你拿着鞭子抽它,它也走不快。有时它像一匹马。你使劲儿拽着它,可它还是跑远了。”
 “我写诗歌是一种爱好,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这样概括自己的写作动机,“这些诗歌表达了我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挣扎,基本就是我现在的状态。”在 QQ空间里,李小刚保存着自己的诗歌和歌曲,有时看看怀旧。
虽然怀揣文学的飘逸梦想,李小刚在直播时显得腼腆。但他在熟络的同学圈则挺活跃。李小刚的初中同学李平平介绍,李小刚在工作之外挺活跃。他经常推荐同学去听当地作家的讲座。在同学聚会上,他会男扮女装进行搞笑表演。
爱情
“徒步丈量爱你的距离,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在一首未发表的诗歌《徒步丈量爱你的距离》中,李小刚试图营造一种生离死别的凄情氛围。但在现实中,他的感情生活温馨而平实。
20岁那年,李小刚在子洲县一条高速公路工地上开压路机。这个地点离他未来爱人的村庄不远。在村庄的三岔路口,他爱人开一家理发店。他经常去理发。两人认识并相爱。拍拖三年后,两人结婚。
在热恋过程中,受爱情激励,李小刚写过不少有关爱情的诗歌和歌曲。一次,思念恋人心切,在外地回来的班车上,李小刚写了一首叫《归心似箭》的歌,“分别了多少天,好像多少年,分别的日子里度日如年。亲爱的,今天要和你见面。我的心早已飞到你的身边。我归心似箭,我归心似箭,多想插上翅膀飞到你面前。”
〓 李小刚正在朗读,图片源自神木新闻网
在陕北传统古老的观念里,情变和离婚是耻辱。李小刚读过路遥的著名小说《人生》,也看过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中渗透了这种浓郁的旧式观念。这是李小刚秉持的观念。在《人生》中,男主人公高加林一度厌弃了女主人公刘巧珍。后者是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姑娘。
李小刚写过一首叫《不做陈世美》的歌曲,表达了自己对感情的专一。他还读过很多表达爱情的古诗,能随口引用,比如卓文君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上邪的“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掩盖着的心酸
李小刚生活的神木,是近二十年来国内经济活跃的地域。煤炭经济让神木成为明星城市,也造成了严重的财富两极分化。这个城市有超过一千名亿万富豪,也有大量生活拮据的人。尤其是前几年的民间集资让热钱大量蒸发,许多人一夜之间赤贫。李小刚就属于这个财富金字塔的中下层。
短视频的怪诞风格是这个内敛的中年人表达生活的一种途径。新媒体赋予了包括李小刚在内的大量普通人成名的机会。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成名很难使李小刚阶层跃迁,但能使他的表达被大众看到,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公共属性。
18岁,初三没毕业的李小刚进城务工谋生活。保安员、传菜生、宽带接线员、司机、电工……李小刚从事过多种工作。后来在工地开压路机,一年挣一两万。最多的一年挣了四万五。工资微薄,他一年花下来没啥积蓄。2016年李小刚用打工积蓄买了一台二手装载机,穿梭在神木城区及周边的各个工地。
开了这么多年装载机,过了而立之年,李小刚说,他上有老,下有小,仍在为生活奔忙。短视频平台直播后,遇到点击率高的时候,他每个月能多挣2000元。乐观的是,日子虽然艰难,但还是改善了不少。他以前租二三十平米的房子,现在住到四五十平米。通过短视频平台,李小刚认识了不少当地老板。他的朴实、勤快的作风给这些老板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现在揽活比以前容易多了。
李小刚驾驶装载车
在李小刚带有怪诞风格的朗读背后,是被他掩盖了的辛酸。在2000年,他租过冬天没有暖气的房子。这在酷寒的陕北是一件受罪的事。他患过牛皮癣,积蓄几乎花光,还欠债一两万。
曾经一次他面临生命危险。30岁的时候,李小刚开着装载机走在一个狭窄、不平整的路面上。装载机突然脱挡。装载机朝后摆,奔着悬崖去了。踩刹车也来不及了,他一紧张跳了下去。装载机接着翻着滚,掉下十几米高的悬崖。老板也被吓住,赶紧跑来,以为他人“没了”。
惊魂甫定的他却在想,装载机报废了,未来该怎么办。那时他花了四万买了装载机,刚刚用了一个月,对他而言不在少数的钱打了水漂,他觉得万念俱灰。
车轮把驾驶室打烂了,还打烂了一个水箱,所幸发动机还好,修理工说1万块钱能修好。那一年的特别不顺,春天的时候,妻子和儿子出了车祸,儿子骨折了。慢慢的一年一年,到今年下来四年,一年比一年强一点。与以前相比,现在装载机能挣上钱了,手上攒了几万块钱的积蓄,生活有了起色。
粉丝并非围观平常。他们是好奇一个被工地、土坷垃和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捆绑着的人,如何搭建通往李白、苏轼和聂鲁达的桥梁。有很多方式走出平常。李小刚选择了怪诞的那种。
对于李小刚的坚持,他的妻子艾星理解。她说,丈夫一直爱看书、爱读诗,这样的举动对11岁的儿子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艾星说:“带我们家小孩出去玩的时候,一般都是他们父子俩都喜欢去图书馆,经常带小孩去这些地方,也挺好的。”
凤凰WEEKLY视频号里上线啦,
文字承载不了的,我们用视频为你呈现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