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 不一
偶然看到了@字幕少女 分享的一场单口喜剧,感触颇深。
视频来源:字幕少女
Daniel Sloss 回顾了他曾经的好兄弟性侵了他珍视的女性朋友。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无比愤怒,觉得要为女孩讨回公道,狠揍一顿那个男人,然后他意识到,这不过是“有毒的男子气概”,为了让自己心里的怒火得以宣泄。
因为在此之前,他其实无数次忽视甚至旁观了,这个男人对于女性的不尊重。
“这个社会,我们怎么做才能阻止性侵的发生?”
Daniel Sloss 没有答案,唯一确定的是,女性已经很小心地防范性侵的发生,她们始终在发声,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男性也积极地参与进来,需要所有旁观者参与进来。
“视若无睹就是帮凶”。
/01/
英剧《三个女孩》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畸形的沉默文化,助长了性侵害的发生。”
对酒吧里被性骚扰的女性报以沉默;
对公司里遭遇咸猪手的同事视若无睹;
对学校里偷拍女生的同学一笑而过。
然后一些糟糕的事情发生了,网上开始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声讨:诅咒施暴者,怜悯受害者,痛恨自己不在现场,没有狠揍那个禽兽。
但事实上,谁也没去想,那些糟糕的事情,当你最开始就参与进来,其实是可以被改变的。
什么是参与进来?
当身边的人在大街上肆无忌惮对女性指手画脚时,予以阻止;
当在公司目睹欺凌和歧视的时候,说句话;
当女性在酒吧遇到色狼,寻求帮助的时候, 能站出来
......
唯有旁观者“觉醒”,才有可能改变那些我们痛恨、愤怒、心生无力的结局。
/02/
事实上,不仅仅是性侵犯,任何一种暴力,都是慢慢滋长起来的。
《悲伤逆流成河》里,易遥跳海之前的那段控诉,始终没法忘记:
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
你们比石头还冷漠
.....
因为你们日子真的无聊
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
图片来源:悲伤逆流成河
孕育校园暴力的土壤里,藏着着校方的“不知情”,父母的“不懂事”以及同学的“沉默围观”。一出悲剧,里面充斥着看客的麻木。
一个巴掌拍不响,他为啥不打别人光打你,一定是你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
跟我也没关系,干嘛要管;

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
于是,第一次的欺凌被无视了;
第二次、第三次的欺凌也被视而不;
第四次、第五次欺凌......
于是,施暴者身在恶中不知恶,愈加肆无忌惮。
直到有一天酿出不可挽回的悲惨结果。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
不管是什么样的行为或者语言,只要对另一个人造成了伤害,就不应该被忽视,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得到制止。
所有的沉默和漠视,都是恶最大的帮凶。
/03/
或许大多数旁观者都抱着这样的态度:
这和我有什关系呢?
为什么要没事找事,给自己找麻烦呢?
万一我说话了,别人来攻击我怎么办?
《少年的你》中,徐渺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为什么会轮到我?我明明什么都听她们的。
要知道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而当恶越卷越大,自以为是看客的旁观者都会不自觉被裹挟其中。
还记得铭刻在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那首著名的《斯图加特悔罪书》吗?
他们追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的时候,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
《丧钟为谁而鸣》里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身处这时代,没有谁是旁观者,没有谁是局外人,那无穷的远,那无数的人们,都和你我有关。
如何打破“恶”的僵局?
曾国藩有句话说得很棒:“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
意思很简单,无论什么事情,站在局外摇旗呐喊,指点江山,改变不了什么,必须把自己放进去,让自己成为事情中的一员,事情才有改变的可能。
亦如《嘉年华》的导演文晏所言:
“我们总希望可以通过一部电影改变世界,但其实被打动和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因此思考了,愿意放下旁观者的冷漠,愿意真的做点什么,世界才有被我们改变的可能。
只愿所有人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看更多走心文章
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视 觉 志
或许力量不大
但我们总要做点什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