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快速收益”是因为中国很多的投资人都是个人,看待创投更像是看待股票,希望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和收益,可是科技投资需要的是“耐心资本”。
▲邓锋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分享 | 邓锋
作者 | 崔砚冬
来源 | 36Kr
9月6日,2020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主要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
作为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在接受36氪采访时说,当前我们希望营造出一种崇尚科学、尊重科学、认可科学家的氛围,以此来带动整个基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精神,邓锋认为,中国想要在科技创新投资上有新的建树,一定要推动“耐心资本”的设立,科技这条跑道足够宽足够长,只要沉得住气,就能迎来好的回报。
以下为36氪对北极光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邓锋的专访:
36氪:你是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的捐赠人,也是未来论坛的创始理事,在你的观察中,未来论坛对于基础学科带来了哪些变化?
邓锋:社会上大家都在追星,但是没有人去追科学家,这对中国的发展很不利。基础科学在中国还是很欠缺的。五年前我们就在思考,以什么方式推动基础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设立。五年来,从最初只有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到2017年增设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科学委员会成员从9位增加到了16位,未来科学大奖从一个倡议到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持续性的奖项,影响力逐渐从华人科学界拓展至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逐步营造出全社会崇尚科学、尊重科学、认可科学家的氛围,以此方法来带动整个基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36氪:经济周期最本质的是由科技革命来带动的,基本五六十年一个周期,像是蒸汽机革命,过去的信息化革命,进而带动整个互联网大的浪潮。最近,马斯克的脑机接口也引起了一波关注。在你看来,下一轮什么样的科技革命会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
邓锋:今后的科技革命不会是在某一个时点突然爆发,而是持续进行,不会间断。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科技革命是在一个加速发展的长周期当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加速发展,另外一个是长周期,比如这次“物质科学奖”的获奖者卢柯,他和他的团队发现了两种新型纳米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人类利用金属材料上千年,越到后面提高其性能越难。通过把金属材料做到纳米尺寸,改变材料性质,从而使金属表现出新的性能,这就是一套科学的方法理论。
第二,交叉融合是科技革命中的重要方面。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交叉的科技形态会更多,比如在医疗器械领域。今天高技术的医疗器械是多方面融合在一起的,前端表现的方式是靠声、光、电、材料、计算机科学等形式,再加上生物技术,交叉之后制造出治疗疾病的医疗硬件。
第三,技术会反过来带动科学的发展。举个例子,冷冻电子显微镜,其实某种程度上是技术做出来的设备,但是反过来,它又在用于观察蛋白质结构,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36氪: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失,怎么把科研人员的生产力释放出来?
邓锋: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精神,而不是单靠某个研究所或科研机构。企业家精神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首先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很关键的一点。第二就是不怕风险,敢于失败,敢于去做。第三,企业家精神代表的是市场经济。推动科技进步要利用市场经济的思路,让市场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36氪: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周期回报曲线是不一样的,技术创新开始的五到十年也许并不能完成明显的商业化,追求快速回报的投资机构怎么处理这种“快速收益”和“长期投入”之间的关系?
邓锋:“快速收益”和“长期投入”的矛盾是今天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大家更关注的是消费模式的创新,很多钱都涌入到商业模式中。中国真正薄弱的是科技创新,相对来说关注的人并不多。由于早期的科技创新很烧钱,很难在短期内见到回报,造成了没有太多的资金去关注科技早期的创新。
追求“快速收益”是因为中国很多的投资人都是个人,看待创投更像是看待股票,希望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和收益,可是科技投资需要的是“耐心资本”。
过去十几年,北极光创投坚持“科技、早期”投资的定位一直没有变化。我们背后的LP来自包括大学捐赠基金、养老基金、基金会在内的长期机构投资人。但是,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投资机构,让资本耐心下来。从全局来看,可以在政策层面给予投资机构一些相应的扶持,比如给予“耐心资本”在退出时间、在退出税收上的政策优惠,甚至政府引导基金的收益可以返还一部分给市场化的机构,这样才能推动“耐心资本”的发展。我也一直在呼吁,“耐心资本”一定不能只靠政府,但是政府可以作为推手,引导社会资本逐渐成为“耐心资本”。
36氪:北极光在投资科技类项目时会有哪些挑选的标准?
邓锋:科技项目当然要看技术,但绝对不能唯技术论。在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商业头脑、团队建设等等要素。
唯技术论的团队通常都不重视产品,真正好的公司一定是把技术和市场、客户结合在一起,做成非常好的产品。随着企业发展,你会发现组织建设也很重要,一个好企业其实不是做产品,而是做一个组织架构。管理架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都会影响到团队是不是有战斗力,是不是能很快速地应对市场变化,所有这些都在要求科学家蜕变成企业家。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能蜕变成企业家,只有具备商业思维才能成为企业家。
我们希望能找到既有科学家头脑又有企业家思维的人,当然,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我们也会建立企业家和科学家合作的途径。我们投资过一个分子检测的团队,创始团队是一位华裔海归顶尖科学家和一位本土化做市场营销的老总做搭档,他们就合作得很好。
所以,北极光在看案子的时候,技术壁垒要看,还要看创始人有没有商业思维,是不是有能力把技术和商业结合在一起。
36氪:你会投科学家出身的团队吗?
邓锋:会,但相对来说投资决策也会很慎重。
36氪:北极光在技术领域方面的投资中,有哪些关注的方向?
邓锋:在科技投资上我们看三大方向。第一块是TMT,从信息与通信技术,芯片与系统,包括存储、云计算架构等;再到企业服务、人工智能。第二块是先进技术,包括物联网和硬科技,像机器人、先进制造、新材料等。第三块是健康医疗、生命科学,主要分成医疗技术和生物技术,包括生物制药、体外诊断、医疗器械、E-Health、医疗服务等。
36氪:能对未来技术领域的投资做一个趋势判断吗?
邓锋:行业趋势会慢慢变化,不会像消费一样突然出现新的模式。To B的科技创新本身周期就很长,但是有一些投资方法论可能会变化快一点。具体到投资趋势:
1、并购可能会更多。未来医疗器械领域里,通过并购来推动项目的方式会更常出现,因为医疗器械慢慢会进到一个阶段,即靠并购做出大的企业。
2、孵化也会多一些,但这个孵化不是天使投资那种孵化。大家总认为,孵化就是投点小钱,这是不对的。科技创业可能三年都没有收入,它需要很多资金,刚开始孵化的时候就要给足钱,同时也需要一些资源、经验的投入。一些药企就是这样的,A轮就融五千万美元,但是投资机构可以分几次出资,这也是孵化的一种。在芯片行业也有类似的可能,因为它的A轮就需要几千万美元,我觉得这种也是一种新的孵化模式。而类似这样的孵化案例,在北极光的投资组合中也有很多。
3、需要更专业,做科技投资,产业禀赋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也要求投资人在某一产业要蜇伏很长一段时间。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公众号“36Kr”。本微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如果您认为此文涉及侵权或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9月28-30日,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将在海南海口汇聚千位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外交官,围绕“数字时代的商业成长”这一主题探讨重要而迫切的商业问题。同时,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在海南渐进实施,本届年会还将安排多场自贸港政策解读及实地勘察。
 点击下方链接 
 与马云、雷军、方洪波一起去海口参会 
↓↓↓↓↓↓
了解更多详情请联系
白歌(微信号):17810287032
电话:010-62766066-805/892/893/899
商业合作:010-62766066转830,18611590517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