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刚刚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从今年9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将降低。
8月19日,工信部发布了修订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下称《准入规定》),将原规定内容修改4处,删除3处,并对相关附件进行了修改。
在特斯拉已经在国内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新《准入规定》能否给本土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注入强心针?那些垂死挣扎的入局者会因此得到获救的机会吗?
现行《管理规定》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制定背景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补贴的拉动下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不少新能源车企生产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和风险相应增加。《管理规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立下规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然而,从2019年7月开始,在补贴腰斩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销跌跌不休,全年累计产销一反常态地分别下降2.3%和4.0%。直到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才重新回到增长轨道。从今年累计产销情况来看,1-7月同比分别下降11.8%和12.7%。
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12个月负增长,而且发生在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充分反映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巨大压力。
现行《准入规定》对新进入企业的束缚,限制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压力较大,造车新势力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均遭受较大经营压力。”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此时此景,为了挽救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准入规定》需要修改。
《准入规定》怎么修改?最大的变化有两点: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同时,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
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门槛比2017版有所放宽。
另外,修订后的《准入规定》还删除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过渡期临时条款主要适用于《准入规定》实施前已获得准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遵守有关过渡性规定,目前过渡期已经结束。
降低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透露着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国家希望拯救持续下滑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将大大放宽对企业的束缚,给企业一个更长的缓冲期,有利于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机遇,或借助外部资源改变企业的发展道路,比如为造车新势力代工生产。而删除“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则可以解决传统车企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的问题。
这能给本土新能源车企带来哪些实质性利好?
理论上看,对造车新势力企业来说,降低了准入门槛,更容易实现产品的量产;对传统车企而言,则是一个转型的机会,向外部寻求合作,合理利用产能。
外界更关注的,应该是对造车新势力的影响。
最近一年,造车新势力接连爆雷,赛麟、前途、博郡纷纷在走向量产的途中倒下,这些倒下的新势力企业会因为新《准入规定》得到复活的机会吗?
这一点,应该不会。虽然停产时间由12个月放宽到24个月,博郡们可以延长持有生产资质的时间,但是,资金链彻底断裂的它们很难再获得资本界的信任,而无法融资意味着可以直接宣告死亡。
而那些尚未彻底倒下、还在苟延残喘的新势力,有希望存活下来吗?
机会应该不会很大,虽然准入门槛降低,但在特斯拉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外资品牌也在发力电动化的市场环境下,原本就掉队的新势力企业想要存活下来依然很难。
“降低准入门槛,并不意味着汽车行业的技术门槛降低,而是说明审查的重点发生了变化,相对注重生产能力、质量和一致性控制能力、售后、安全品质能力。”崔东树分析说。
也就是说,国家未来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管理方式,将是“宽进严管”,在严厉的管理机制下,缺乏技术、资金的造车新势力因此获得的帮助相当有限。
而本土传统车企能否借此激活潜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应对特斯拉带来的挑战,还要静观后效。
往期精彩推荐
-END-
汽车大事记已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百度|汽车之家|搜狐公众平台
一点资讯|ZAKER|易车网|车友头条|UC大鱼号
爱卡汽车|有车以后|汽车头条 |网易|企鹅号 丨 凤凰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