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启程来石家庄参加今天的论坛的时候,接到了一位老师的电话,说让我帮帮他,他的一个学生因为所学的专业不喜欢,厌学、接着逃学,现在是精神高度抑郁,已经有了自杀倾向。这是中国最顶尖学府的学生,这个孩子也是长期被称呼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
-“这个专业不是他自己选的吗?”
-“不是,是他爸妈帮他选的。当初他也不知道该选或想选什么专业?"
泊尔100km徒步远征|DE
应试和升学不是教育的全部,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从尊重和敬畏生命开始,那我们做的是什么教育?即使是名校、即使是上市企业,那能是真正的教育?能称之为是好的教育吗?
有人说,现在的环境逼得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只能把焦点集中在这里,只能把宝押在这里。
听起来,有道理,似乎也符合逻辑。其实呢,当我们不能知晓生命的要义,当我们不能明白教育本质的时候,我们往往做的可能都是错的,甚至会害命。
张爱玲有一篇文章,叫《非走不可的弯路》:
在青春路口,有条小路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
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女儿的《行与思》|DE
这个女孩是我的女儿,她不到8岁就和我讨论活着的意义。直到她快16岁那年,我们才似乎想明白了些(生命)意义。从此,女儿的成长就彻底走出了迷茫,变成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我也开始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当我们明白生命要义的时候,其实一切都变得非常美妙,非常简单。就像肖川教授和刚才演讲的王定功教授给我们展现的生命状态一样。
攀登非洲最高峰的DE少年|DE
有人说那是您的孩子,我们比不了。没有辅导班,没有考试,我们更不能掌控自己。我们想想,成绩好、上好学校结果就一定好吗?刚才王教授讲我们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博士,有31年要在学校里度过,当然能读博士是非常好的,关键是我们很多人也玩命苦读,舍弃了本该美好的童年,少年,甚至是青年时期。到头来,走入了社会,什么都不是。
每个人生命的丰盈,一定不能只有学习和考试,一定需要更加丰富的立体的复合的人生经历。没有这些经历,我们无法真正习得终生受益的生存技能和价值观,也不可能真正学会学习。
TIMBERTOP|DE
这个学校叫TIMBERTOP,坐落在离澳大利亚墨尔本260公里的一个荒山中,除了书信没有任何现代化讯息工具可以使用对外联系。
这个学校的学生要动手解决自己所有的生命问题,养牛羊、酿酒,砍柴等等,每天还有10公里的晨练。学生每周只有4天半的课,周末全部用于重装徒步登山,水上或雪地训练。就这样,这个学校的孩子几乎都是澳大利亚乃至世界的精英,包括查尔斯王子。
有人说,这是国外,我们更比不了。
那我们看看这样几个学校——
一个是北京的农大附小,四年前他们的赵建军校长就和我一起把六年级孩子拉到了远在青海的3000米海拔的柴达木戈壁荒原进行100公里的徒步,这是他和学校给孩子的毕业礼。现在,这个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系列#生命与生存#课程。
这个学校是红英小学,他们把六年级的开学第一课开到了沙漠,在这里,进行了7天的极限生存挑战和长途拉练。这个学校五年级的课程也引入了#生命与生存#的内容。
有人还说,那是北京的小学,我们外地的农村地区孩子比不了。那我们看看这样的一群学校吧。
这是西藏、贵州和云南正在践行的学校,而且都是体制内的学校。
其实,我们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牢笼,而且还学会了自己设置的牢笼里跳舞。从功利的原点出发,奔着功利的目标,因此,就越走越邪乎。
人说,我们就一个孩子,我们赌不起啊,不敢冒险啊。
生命和教育意义的冒险是什么?
我认为从舒适区到挑战区的所有成长都是冒险,没有了冒险的经历,哪有什么真正的成长。人类的发展成长史不就是这样的吗?没有冒险,我们的老祖先能学会直立行走,能学会用火和狩猎吗?
现实中,我们往往用安全的名义剥夺生命的自然成长。
社会的高速发展,往往让我们忘记了使命,忘记了初心。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教育的初心是什么?——从关爱生命开始,从呵护生命开始,其次才是教育。
因此,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从生命关爱出发,以关爱生命为最终归宿。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基本做好两件事就非常了不起,一是引领我们的孩子找到人生方向,二是帮我们的孩子找到前行的动力。当然,做到这两点很不容易,教给孩子前,起码我们自己应该做到。
在这个意义上,真正的教育一定不能违背两个基本规律,尊重生命长的基本规律,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生命生长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自然成长,不是压制,也不是拔苗助长。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我的理解首先是尊重(相信),引领(榜样)。
教育,真正的教育最终是引领每一个人在不一样的经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命方式。在不一样的经历中让每个孩子习得终生受益的生存技能和价值观,并学会学习(自我学习)。
教育届经常传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教育就是唤醒”,我们也这么践行着。但我始终坚信,再好的教育也唤不醒装睡的人。
本文根据付永在全国第六届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
↓↓↓  
DE7+2

遇见更好的自己@西藏冈仁波齐朝圣100km
我们发起一场绝无仅有的行走。
你可以拒绝机会,
但是不要拒绝成为更好的自己。
DE100km

重拾国家记忆@云南腾冲史迪威公路100km
怀着敬畏的心
用双脚丈量曾是热血战场100公里史迪威公路,
用双手触摸最滚烫的历史,
用身体经历最真实的战场,
从历史碎片中感受最真实的战争事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