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底层思维决定了他的选择
近期,跟着父母在上海生活的2岁半男童东东开始成片的掉头发,回武汉探亲时,父母带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斑秃。医生追问发现,妈妈说,现在上海稍微好一点的幼儿园都需要参加考试入园,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让东东明年顺利进一家知名幼儿园,今年暑假也“顺应大势”给他报了英语、数学、钢琴、画画、主持人5个培优班。就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东东妈这样说到,每次东东学不下去时,都会跟他说“你一定要努力考上”,她自己也因为焦虑,经常整夜整夜睡不好。
广西南宁,6岁的孩子每年花6万报兴趣班,每天晚上学习到11点,妈妈说:“孩子还有些不足,需要再补一下。”
多米是一个7岁女孩,周末要去进行包括学习钢琴、古筝、舞蹈、奥数、英语、素描共七项兴趣爱好班。单报名费一项就达到了13.6万元/年,这还不包括学费、吃穿喝以及旅行花费。
在某教育类节目中,曾有一位姥姥卖掉了北京的一套房,只为给6岁的孙女报兴趣班,包括珠心算、钢琴、T台走秀等。3年时间里,兴趣班花费近120万元,平均一年兴趣班的费用为40万。孩子对于“5+6”这样的数学题,孙女算不出来。
据有关机构统计:现如今一线城市的孩子,每年报兴趣班数量平均为4个,兴趣班年花费平均过3万,养孩子开销占月收入比超50%。
以上是中国孩子和家庭常态的缩影。从2岁半起过上疲于奔命的人生,虽然不知他未来如何,但此刻他的父母带着他一起患上了“教育焦虑慢性中毒”症。而这场病症的关键是父母在“生病”,孩子“去吃药”。
我们知道给孩子一生最好的、影响力最大的教育不是名校、不是名师、不是刷题熬夜、不是竞赛奖牌和等级证书、也不是光鲜的国内活动履历,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为何父母宁愿花巨资去“教育”孩子,而不愿去提升自己?
如果有父母成长培训班,家长会像对孩子一样花重资、会花时间投在自己身上吗?
相信很多家长心中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是否定的,因为他们内心深处相信只要把孩子成绩培养好、送到优质学校读书,自己的最大责任就尽到位了。
而自己身心状态、认知水平与生活习惯不重要、夫妻关系是否高质量不重要、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对孩子影响更不在考虑范围内。
更多家庭把孩子隔离在“认知与心理真空”的虚假环境里,那里面精心设计的事项、人际关系,行为活动、思想范畴仅和学习、培训、升学密切相关,其他的都被阻挡在外,或者随着年龄被逐渐排外。
这种对教育、对生命成长从本质上的认知错误,是家庭“教育焦虑”慢性中毒的根源。
家长错将家庭教育视为次要,将受教育的主体看成孩子而排除自己。
被“消费观”洗脑,让家长相信花钱送出去就能让孩子好起来,而忽视孩子本身的天性需要、兴趣及个人投入付出的重要性,家长对“成长”本身带有的思维固化、行为懒惰、心灵封闭,让家长不敢直面自己对生命成长真正的责任……
而只有真正认知到父母本身是孩子一生最好的、影响力最大的教育,才能从根源上让自身、让整个家庭走向更好的未来。
加入DE,与一群能量场相当

关注真正成长,终身学习的
志同道合的伙伴
相遇,
让智性、灵性与认知获得
深度启发
↓↓↓ 
点击图片或链接加入
↓↓↓  
↓↓↓  
DE7+2

遇见更好的自己@西藏冈仁波齐朝圣100km
我们发起一场绝无仅有的行走。
你可以拒绝机会,
但是不要拒绝成为更好的自己。
DE100km

重拾国家记忆@云南腾冲史迪威公路100km
怀着敬畏的心
用双脚丈量曾是热血战场100公里史迪威公路,
用双手触摸最滚烫的历史,
用身体经历最真实的战场,
从历史碎片中感受最真实的战争事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