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高考第一天正在火热进行中的DE卓越父母训练营II期群里,一片惊奇之声。原来,大家都在说付大押中了一道作文题,付大说是瞎蒙的。但为什么家长们都说孩子要参加DE的活动话,就会做好文章了呢?
我想这篇卓越父母训练营I期队员在结营的感言中可以窥见一二。是的,DE不会告诉你答案,因为答案就在经历中;DE不会告诉你“术”的东西,只会和你一起去探索“道”,抓住了本质,方法论就不是问题了,不是吗?
此处有图有真相——
还是来看看父母特训营的队员怎么说的吧——

在“术”的迷宫里寻找“道”
郭琳琳   DE卓越父母极限挑战营三阶大复盘
本次的训练营学习最初是围绕教育的问题展开,所有同学也都是来学习和讨论教育问题的。但学到最后我发现,只讨论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说非常的不够。都说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这个修行到底修的是什么?每说到教育,我们都讨论的是和孩子有关的话题,但我认为我们最应该修行的却是和孩子没有关系的那些人生主题。
我曾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哈佛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博士后,一次在公园游玩的时候,看到一个迷宫,便走进入试试,看自己能用多长时间走出来。虽然他学历高的惊人,比一般人头脑不知灵活多少倍,但最终还是在里面一直出不来,正当他急得要哭的时候,一阵笑声从天空传了下来。


原来一个8岁的孩子爬到迷宫旁的10米高的树上玩耍,看到博士的整个过程,情不自禁地笑了。在他看来,走出迷宫不是简简单单、分分秒秒的事吗?很多时候,我们看待教育问题,是不是就像走在迷宫里的博士。各种理论、方法不胜枚举,父母觉得都对,实践起来却哪种都不好用。
其根本在于教育的问题不是在教育本身,而是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父母把自己的三观修正、明晰了,就可以像那个站在树上的孩子,看一切都不是问题,包括教育。正是所谓的“境界上去了全会,境界上不去全废”。
我认为,课程的所有主题中,有三个主题是在人的思维最底层,无论是否涉及教育问题,都是影响最深远的,那就是“生与死”、“幸福”、“我与自我、他人的关系”。我们的底层思维修行好了,那人生的境界就上去了,教育的境界也就上去了。
  • 生与死
死亡的话题我以前接触的很少。中国人都一种习惯,不愿意讨论死亡,觉得不吉利,我小时候更是被教育的对与死亡相关的唯恐避之不及。这些都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是本能,但被恐惧控制才是最值得恐惧的事,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所以我们必须勇敢正视死亡。我们直面它才会认真思考,既然它是唯一的终点,而且不能确定它何时到来,那么我们在它来之前要如何度过。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样子,做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好好珍惜自己爱的人。看透了生死,才能学会放下,不去活在虚幻里,人生除了生死无大事。向死而生是对生命的崇高致敬。
明白这些我们再去看教育的问题,我们还会再去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成长吗?还会宁愿牺牲孩子的快乐来满足父母的虚荣吗?还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来掩盖对死亡的恐惧吗?还会抓住孩子的缺点拼命较劲吗?
  • 幸福
“生命是上天赋予我最大的财富,我是自然中所有奇迹中最大的奇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为了生命更美好。很多人辛苦奔波,不停追求,说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对孩子也是各种各样的要求,也说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但很少能有人认真的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又能使孩子真正的幸福。幸福应该是在满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求之后,不被金钱、名利、地位等过多的无法满足的欲望控制,一种活在当下的能力。被控制就没有自由和幸福。幸福是懂得爱,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并找到热爱的事,给自己的灵魂找到真正的归宿。最高境界的幸福就是无欲无求。无论外在的是什么,都没有要求,通过改变自己对待世界的方式来找到真正的幸福。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幸福,如果我们能认清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那么我们就不会用考试成绩、各种技能等要求和控制孩子,就不会被外在的评价绑架又反过来绑架孩子,就不会因为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待而使双方都痛苦。认清真正的幸福,我们才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自由。放下期待,没有要求,父母和孩子都能得到幸福和自由。
  • 我与自我、他人的关系
所谓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会,脱离他人独立生存。那么每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模式就是他最基本的存在方式。而孩子与外界的关系模式是由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模式决定的。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是有充分的爱,尊重,自由和信任,各自守住界限,没有控制。良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和谐的,每个人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且能在“过”和“不及”之间寻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能在“有为”和“无为”,“有我”和“无我”间自由切换。
很多人因为与原生家庭间的关系存在各种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关系模式遗传到下一代,从而引发各种教育问题。其实它们是父母自身的问题,与孩子无关,只是借由孩子让父母看见,也是给父母自我成长的契机。原生家庭无法选择和改变,但父母可以通过自我觉察,自我修行,改变自己的关系模式,终结错误和痛苦的轮回。
以上都是人的底层思维,它决定着我们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度过我们的人生,更是决定着怎样看待另一个生命,怎么认识教育。
现在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青春期问题,游戏成瘾问题等等,几乎问题无处不在,父母们总是焦头烂额,为孩子操碎了心,直呼做父母太不容易。其实都是源于父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底层思维存在问题。底层思维修炼好了,我们更容易认识教育的本质,抓住教育的规律,解决教育的问题,更或者不再有教育的问题。底层思维修炼好了,我们就不会陷在各种“术”的迷宫里,我们更容易懂得“大道至简”“依道而行”,也更容易做到“想法上无为,作为上无痕”。
底层思维的境界上去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我现在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毫不费力,也不会去用任何的方法,我们都是在自己的事情上各自安好。有事时找对方沟通,没事时在各自的房间几个小时不见面。我不把我看到的当成问题,那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什么也不需要改变,我也看到了一个自在的孩子。
我只用心去倾听孩子有时听她吐槽老师和学校,有时听她聊同学,需要我给出建议和帮助的时候很少,只听她说就好了。有时她说一些网络上的东西,我偶尔听不懂,她会有小嫌弃,我也一笑而过,因为她和我有太多的不同,环境不同,时代不同,灵魂不同,如果我们的思想是同步的,那才是有问题吧。我要相信她,相信她是有判断力的,相信她是爱自己的,相信她会找到自己要走的路,相信她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生活。
爱,是真正看见,是全然相信,是欣赏是守望。我真正的放手,是在我意识到自己的境界真的不够的时候,以自己的浅薄去影响另一个灵魂,那真是相当于毁灭它。以前对孩子做过许多的错事,时间不能倒流,只能从现在开始做正确的事。很有幸遇到DE,并参加这次训练营。特别希望能有下一次训练营的机会,尤其希望付老师能讲讲《道德经》。我希望能学习更多的关于“道”,以提升自己的境界。
备注:文章来源公众号【教育】转载请注明
DE暑假课程优选↓↓↓↓↓↓↓↓
DE-百公里|2020暑假徒步远征集结号
DE21天腾冲夏校,让学习“上瘾”,付大亲带
8月让我们到野外解锁生命密码 | 【北京】危机重生特训招募
往期热文精选↓↓↓↓↓↓↓↓
焦虑的父母带不出优雅的孩子
如何引领孩子在假期里实现弯道超车
看成长型妈妈如何化解和孩子之间的“爱、矛盾、冲突、冷漠”
相信。发生......
经历。成长......
DIFFERENT   EXPERIENCE
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DE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