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尤其是近两周,接到很多家长的信息,“假期来了,不知道孩子怎么安排?”“什么课程适合我的孩子啊?”“孩子不能吃苦,就想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我们怎么办?”“付老师,你那有没有什么营既能锻炼体能、又能让孩子人格提升,还能照顾到学习的?”“我的孩子特别懒,不爱学习,就想看你那能不能有个什么课程能解决孩子的这些问题?”“孩子玩游戏,什么都不相干,甚至不睡觉,也不好好吃饭,怎么办啊?”……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有没有机构能直接解决,但我知道,我真的一下子解决不了。
孩子成长中遇到的上述所谓问题,其实只是表象,只是结果。从孩子的角度,在我看来,其实不是问题,只是他行走在弯道之中而已。弯道,其实是前进中的机会,就看我们有没有方法,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
假期过得比平时还忙
最近有篇微信文章非常火爆,大概意思是“父母99%的付出是没用的“。没有作用还好,就怕你的付出起得是反作用。这时候,
你用力越大,效果越差
。就像我开头列举的那些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无效问题。当然,能找我,咨询DE的课程,也已经和绝大多数不一样,还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孩子把假期过得比平时还忙。平时还有个”学校—家庭—辅导班“三点一线,放假了,就变成了”家—辅导班“两点一线了。

关于假期,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呢?我想这个要从假期的科学解读和真正意义开始说起。
周国平先生发过一段有趣博文, 基本观点是“不懂休息的人=工作的猪”。他还有一段有趣的推导:
人=吃饭+睡觉+工作+玩。

猪=吃饭+睡觉。
代入:人=猪+工作+玩。
即:人-玩=猪+工作。
结论:不懂玩的人=会工作的猪。
不会休息的人=会上班的猪。
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闲暇的利用方式,但90%的中国人应该不懂得怎么休息。所谓假期,就是孩子(也包括老师)的休息休闲时期,和成人的假期没有区别。我们想想,如果你的假期被别人安排,干着自己不想干又不得不干的事情,更要命的事情,所谓假期,其实比平日里更忙。如果是你,你是怎样的感受?
假期是个特殊的时期,是休养生息,厚积薄发,弯道超车的时机,关键看如何做,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关于这点,我有几点思考:
让假期成为假期
首先让假期真正成为假期,真正放手让孩子自主规划并度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假期。

有人说,我们哪敢这么放手啊,“孩子平时的学习不好,有不少短板,假期正是需要修补短板的时候”;“我们孩子笨,假期里先学点,上课的时候就会轻松点”;“我们孩子要考**学校,要进**班,我们需要提前学习新课程”;“我们孩子有**个,**那个比赛,不补课不行的”……So,假期的补课安排排期比平时上课满多了。
土地还有个间耕,机器也有个检修,人,我们的孩子就不能给他们休息的时间吗?你以为补课就真的能解决你所忧虑的这些问题吗?
自从做了DE,尤其是跑步大神Ben、小德、叶子进来后,我开始对运动和跑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师从大神小德开始了跑步训练。他给我做了系列的系统训练计划,每天半小时,40分钟,5km,练个四五天就一定要休息一天。就休息日,这一天,什么运动都不做,就是休息。说实在的,我特别不愿意,我觉得我有运动基础,每天就让我跑那么点,还这么休息,总想每次多跑点,每次总想长点时间,总不想休息继续加练。直到,我最近训练受伤我才明白了德神给我说的一句话——“休息也是训练”。套到孩子的上学和放假,我觉得也特别适合,孩子的休假也是一种成长契机啊。
我是个爱探究本质的人,小德的“休息也是训练”这句话我还真的从一本运动科学的书——《极限长跑》中找到了答案。说长期处理紧张之中,人的反应和韧性都会变弱,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效果比长时间学习和训练效果更好。
想想也是,孩子每天处在紧张的被动的所谓“学习”中,哪会有快乐的学习?哪会有快乐的假期?
还有人说,“我的孩子小,还不能真正的自主规划”;有人说,”我的孩子自控力差,他怎么可能自主规划,就是规划了自己也不能真正执行下去“。
谁说孩子不行?谁说孩子小就没有自主意识?你不放手,你怎么知道孩子不行?
孩子也许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弄,也许一开始不会规划的很好。我们需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我们需要适当的科学的引导,注意是引导,不是领导,更不是代为规划。
试想一下,平时都没有自由和自主的小家伙,突然有机会自己做主,会是什么感觉?会不会飞起来,会不会冲上天?小鬼当家的感觉是怎样的?——那是彻底的,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状态。
先从精神和心理上给孩子放个假,孩子才会给你不一样的回馈。
真正的教育之所以高贵和伟大,就是因为真正的教育能引领每个人寻找自己,寻找自由。如果假期都需要父母全盘规划,那有何自由可谈?没有自由的选择,怎么会喜欢呢?
我至今还记得我五年级,不到11岁,那年,我第一次离家出走的经历。那次出走,不是因为家人打骂,也没有什么委屈,更不是考试没有考好,就是想自己出去看看。就这一次,我偷家里的全部财产——10几块钱人民币,开始了从老家农村到大都市南京的探险旅程。那一次,我每个环节,每个点都做了详细的规划,期间,经历过逃票、乞讨、卖东西、睡大街、公园,还有被熊孩子追打的经历。就是这次自主决定的一次出走,影响我到现在,#DE1块钱#的最初构思雏形其实可能就来源于这次经历。
干一件值得吹牛的事儿
假期里干一件可以绝对值得吹牛的事:在不一样的经历和体验中找到不一样的能构建全能自信的点(事情)
五年级的那次出走,还是给我造成了强烈的刺激。没钱买票,从家里偷了家里的全部家当,还加上了我父母的一副出嫁陪嫁的手镯;逃票坐车,怕下车了就上不了车,差点被尿憋死。那个时候,我真的认识到,钱很重要,是个好东西,我要自己挣钱。
于是,说干就干。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离家10几里的另外一个村子,种了很多的西瓜,我们那个村子和附近的村子由于地少,没有多少种西瓜的。那我何不干一把呢?于是,拉上另一个小伙伴,我们倒卖西瓜的行动就开始了。
贱买西瓜——用西瓜换麦子玉米——变卖麦子换取现金,就这样,第一天,我们两个人就赚了30多块钱。我的天啊,这要发财啊。这段经历,虽是我第一次正式对外闯荡,但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渗到骨髓和灵魂——任何时候,我可以依靠自己独立生存的,我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虽然后来有很多的赚钱机会,赚的也比这多得多,但没有一次有像这一次让我兴奋和自豪。
我为什么强调假期一定要引领孩子开启一段值得自己真正自豪的经历呢?这是因为,这是构建自信,实现孩子弯道超车的一个巧劲。当然,这个巧劲的价值实现其实有非常系统的科学基础。
看似不起眼的一个经历,会在孩子心里埋下种子,不知道什么会发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茁壮成长,进而长成参天大树
DE常说,所谓卓越就是经历非凡。伟大,牛掰,就是敢做别人不敢做,或别人不能做的事情。伟大的事情,就是敢于直击人性,直击本质,又敢于冒犯,且愿意慢下来等待的事情。想一下,每个假期,我们都有不少DE孩子一口气登上5895的非洲最高峰;有不少人敢于在被成为“野人山“的原始丛林中经历3-6天,完全没有食物、没有火、没有水,还要忍受严寒、动物侵袭的挑战;有人有胆量在哈佛、CNN做演讲;有孩子敢用1块钱在陌生的城市生存1-15天;有孩子几年来一直坚持读书(一直参加DE百日读伴行动);有人每天坚持万步打卡;有人跑马拉松,还有人做各种课题研究,做代言人……
有人说,这是个案,都是你选择的。事实呢,不是,他们一开始都很普通,唯一区别的是,他们的父母愿意全然相信,他们的父母舍得真正放手。
有人说,DE的队员不能代表全部,因为来DE的孩子本来就很优秀,就很不一样。的确,选择DE的孩子和家长是不一样,但实事求是地说,第1次,或第N次选择DE的孩子也有甚多问题的,不少家长都还是有很多功利之心的。有人说,我们不就是走走路,吃吃苦吗?我想,他们可能还是没有读懂我们教育的真正逻辑。
我不愿批评现行教育,更无意批评应试教育。但我的确看不到现行教育有多少能真正给孩子构建自信和真正能引起自豪的东西。知识的无尽积累,技能的反复训练,千篇一律+主观性为主的评价,加不切实际的期望诱导,把我们本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弄的毫无生机,毫无斗志。这样的教育也很难,或根本不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自信。有人说,那你们怎么就行了呢?
其实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这条艰难的路,这件艰难的事情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就像我们一位100km行走的队员说的,“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走完了,触及了身体和心理的极限,甚至经历了绝望,从这些经历中走过的人,您说会怎样?这样的经历,你说会怎样?
我的切身经历,切实感悟,这样的经历如同核燃料,只要点燃,就会裂变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像我那个时候,我那时候功课不紧张,没有这么大的竞争压力,也没有这么多的游戏干扰。现在的孩子哪敢这么干呢?
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实际呢?我觉得那个时候考上大学真的才是我们唯一跳出农门的路径。
回归天性,善待游戏
让孩子从身体到灵魂都先兴奋起来!运动和游戏都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不运动,不玩游戏了,我认为,这才是真出了大问题了。“什么玩游戏不吃饭,不睡觉,不学习啦”,这套成人的逻辑我都懂,但我不支持。
游戏,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丝毫没有比现在少,只不过,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游戏,没有手机游戏而已。
孩子为什么不能玩游戏?游戏对于孩子就是学习,就是成长。
孩子游戏上瘾,是我们引导不对,是我们管控错误。越压迫越反抗,越剥夺越珍惜,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不懂吗?
“那玩起来无休无止怎么办?”很多家长问。
孩子玩游戏果真没有底线吗?
我想不是这样的。孩子天生是个心理大师,是个谈判专家,他们都会从真实的社会体验中学习规则和底线的,之所以没有规则,没有底线,是因为父母成人最初的溺爱和放纵。 
真实的世界,难道就没有比游戏更吸引孩子的?肯定有,只不过你没有做。
比如,孩子天生是喜欢读书和学习的,但伴随着长大,读书环境的荒芜,孩子也就不读书了。孩子天生喜欢运动的,但随着环境中所谓的安全,所谓的忙碌,孩子也慢慢就不爱运动了
几年前,我们同时启动了两个公益项目,一个叫”DE百日万步计划“,一个”读伴行动——DE百日读书行动“。两个项目有基本相同的玩法,自愿加入活动,但必须是家庭组团(至少一位家长参加),每天坚持读书、运动打卡,不运动打卡,没请假的,包括忘记的,一次必须往群内发200元红包。如果不请假,不打卡,不发红包的,坚决被清退出局。这个活动,孩子坚持的比大人好多了。
谁说孩子不爱读书?谁说孩子不爱运动?谁说孩子没有时间?看看下面已经在体制内学校上初二的文哲同学的2018盘点,看后再发言。
这是个喧嚣浮躁的时代,专注力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如果在这个时代通过一些途径练就孩子的专注力,那我们就获得了最宝贵的能力,这个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专注力训练,游戏和运动都是不错的方式。而且,这两个方式家长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起玩。当我们真正放下成人的身段,成为孩子,并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所有的所谓教育问题其实就可以迎刃而解的。
至于作业吗?我想这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最紧迫的事情。
所以,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而然的过程。就像教育家说的,“教育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它没有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孩子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我说不出切实可行的立竿见影的具体方法,我也找不到。
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我想前提是我们的车必须行驶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都不是行驶在正确的道路上,别说超车,不翻车就不错了。
“科学的休息本身就是训练”,运动科学,尤其是运动医学科学的这句话我想同样适用我今晚给大家分享的这个话题。想合理规划假期,想让孩子学好,成长好,首先要让假期回归假期,让生命回归生命,让教育回归教育。然后才是其他。
如果假期过得比上学上班都还累,那一定是出了问题,甚至有人生病了。
(END)
往期精选
8月让我们到野外解锁生命密码 | 【北京】危机重生特训招募
重拾国家记忆之路|8月·史迪威公路100km徒步远征招募
为人父母如何避免“死能量”——锚定效应
运动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有多大
点击图片让DE走进你的世界,打开你的高海拔世界——

更多DE课程链接
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DE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