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 击 青 年 大 院关 注 我 们 👆
前两天,我身边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的高中同学小颖,准备和她谈了五年的男朋友结婚。
然而双方父母却因为彩礼问题,一直僵持不下。
直到婚礼前,他们也没有确定彩礼金额。
婚礼当天,不幸发生了。
两家人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又聊起了彩礼。

在女方父母的咄咄逼人下,新郎当场就炸了。
新娘小颖赶紧穿着婚纱去追他,结果一个不小心,直接从舞台上摔了下来。
喜事变成了凶事。
不得不说,彩礼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男女双方,跨不过的大坎。
男生到底应不应该给彩礼?
要给的话,彩礼应该给多少?

女方要彩礼,就是卖女儿吗?
每次聊起这个话题,总有说不完的争议。

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件事,给说透了。
当下的年轻人,有这么一种说法:
以前是没房没车不敢结婚。
现在是哪怕有房有车,如果掏不起彩礼,照样别想结婚。
网上就有个博主说过:彩礼这事儿,特别像过去的骡马市场交易。
两方揣着手来到市场上,还没看对眼看,就先开始了彼此的你掐我算。
而彩礼,就是最重要的一项考核。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
但凡要去探究某种现象的本质,我们都无法忽略历史原因。
其实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国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婚姻礼仪。
如今的彩礼,便是从西周婚姻礼仪中的“纳征”演变而来的。
“纳征”是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古代的聘礼。
在那个时候,女方父母嫁女儿,更像是出售“劳动力”。
既然我把辛苦抚养了十几年的女儿,都给你了,男方自然要给女方父母给予经济补偿。
听起来,这确实很像“卖女儿”。
但由于当时男女地位的失衡,大家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而这种聘礼形式,沿袭几千年后,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彩礼。
按理说,都已经2020年了,该废除的封建糟粕早就废除了,为什么彩礼这事儿,却能延续到今天。
那是因为,彩礼本身是没有错的。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社会,仍然是男权社会。

所以,无论是家庭角色还是社会分工,女性都具有天然的劣势。

那如何弥补这种劣势呢?
彩礼就起到了一定作用。

或者说,对于女性而言,彩礼更像是一种“前置保障”。

因为当女性选择婚姻时,就意味着接受了婚姻背后,不可避免的隐性代价。
职场发展受限、容貌逐渐衰老、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
很明显,女性在婚姻过程中的前期牺牲,是比男性更大的。
著名法律经济学家科恩,就曾在《结婚、离婚和准租》的文章说过:
一段婚姻中,男性和女性的价值高峰是不一样的。
对女人最常见的赞美之词是什么?长得好看、身材好。而这些往往出现在女性生育之前。
但男人不一样,对男人的最高赞美,是事业有成、经济雄厚。而男性的这些价值,往往出现在中年阶段。
如果把这套经济学理论,代入到实际生活中,就会更明显。
比如一个女性在婚姻前期,会因为生育等原因,丧失一定经济能力。
万一在这个阶段,男方出轨或提出离婚。

女性在前期的牺牲,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而如果有了彩礼,至少能让女性规避一定风险,不至于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
所以,“如果你爱她,就给她彩礼”这句矫情的话,并非空穴来风。

更何况,伴随彩礼出现的,还有嫁妆。
与其把彩礼和嫁妆看作一种压迫,不如理解成,是两个大家庭对新成立的小家庭的祝福和支持。
关于彩礼,最重要的问题。
从来不是该不该给。
而是彩礼怎么给。
以及,彩礼给谁。
我在网上查新闻时,发现因彩礼导致的婚姻“惨案”背后,往往有着差不多的诱因。
天价彩礼。
于是,一场圣洁的婚姻,被丑化成了一桩买卖。
早在2017年,人民日报就曾发过一张“中国彩礼地图”
而始作俑者,正是本该祝福的父母。
他们往往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着嫁女儿,狮子大张口。
动辄“三斤三两”“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
不了解的人,肯定跟我一样。
看到这些词之后,满脸问号。
我就带着疑惑去查了一下。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三斤三两,代表重达三斤三两的100元纸币。
 一动不动,是一处「不动产」(房子)+一处「动产」(车)。
 万紫千红一片绿,是1万张5元钞票,1000张百元钞票,再铺满50元的钞票。
而随着物价上涨,甚至还兴起了六斤六两、八斤八两……
只有你给不起的,没有他们要不起的。
2017年,家住西部贫困山村的王顺。就向央视记者哭诉了自己所面临的惨状。
40岁的他,好不容易在2013年,还清了18年前娶妻付给老丈人的20000元彩礼。
可还没过几年舒服日子,就又要开始张罗儿子的婚事了。
赚钱的速度,赶不上彩礼涨价的速度。
在那一年,彩礼的“市场价”已经涨到了16万。
对于这对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夫妻来说。
就是再怎么砸锅卖铁、省吃俭用,也拿不出这沉甸甸的16万啊。
如果又像当初一样,为了给女方彩礼,去向别人借钱。
那儿子儿媳婚后,岂不是又要重蹈王顺夫妻的覆辙,债台高筑?
从新婚的第一天起,就背上无法承受的债务。
王顺哭着说,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真是儿子娶媳妇,爹妈脱层皮。
让人唏嘘的是,这些现象一般都出现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地区。
父母将嫁女儿,当成提高整个家庭生活水平的跳板,追求“一步到位”。
他们不惜将女儿看作婚姻市场里的商品,用彩礼来衡量女儿的价值。
谁家收到的彩礼多,就代表谁的女儿更值钱、嫁得更好。
更有甚者,把收彩礼真真正正变成卖女儿。
比如各种各样的“扶弟魔”“嫁女买房”“嫁女娶媳”。
十年前,四川就有一名女子在出嫁时,不仅没有嫁妆。
还在短短十二年内,被自己母亲「嫁」了8次。
而背后的目的,竟然是为了赚取彩礼钱,供儿子上大学。
这根本不是彩礼,而是打着彩礼的旗号,做着令人发指的人口贩卖的勾当。
细想一下,其实这种状况的根源。
难道不就是重男轻女观念,所导致的男女比例失衡吗?
一边执着于生儿子,一边轻贱女儿又借着嫁女儿赚钱。
男多女少的现实,才让彩礼金额遭到哄抬,一路飙升,最终形成了天价彩礼的恶性循环。
其实,当女性成了一件可被买卖物化的商品,当彩礼变成牟利的工具。
本该幸福的婚姻,早就沦落成两个家庭间的搜刮和灾难。
拿什么保证女方婚后的话语权?
又拿什么去真真正正抵消男尊女卑的腐旧糟粕?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我为什么说天价彩礼一定要抵制。
因为在天价彩礼的收割下,男女双方,没有一方是幸存者。
如果彩礼文化不幸拥有这种结局。
那真的是一场文明倒退的最大悲剧了。
其实彩礼背后,更让我遗憾的,是现在社会对彩礼的盲目认知。
男生提彩礼色变,视丈母娘为洪水猛兽,不再认可婚姻的价值,也不再遵守婚姻的契约精神。
历代女性努力多年的男女平等,在一句“彩礼”中被消磨殆尽。
而女性被彩礼盲目洗脑,更是把彩礼当做了,衡量自身和验证诚意的唯一手段。
彩礼越多,婆家越重视你。
彩礼越多,说明男方更爱你。
彩礼少了,会被当成便宜货。
这些谬论,洗脑了多少中国女性,又吓退了多少中国男儿。
彩礼真的不是婚姻的试金石,谈彩礼更不是什么值得博弈的事情。
它只是一道流传多年的美好祝福,代表家庭,护佑着来到它面前的一对对有情儿女。
如果一定要用彩礼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我们不就又回到了当初那个被束缚、被商品化的年代了吗?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男性朋友,打算和从学生时代就在一起的女朋友结婚。
这个男生家境一般,主动向女朋友表示自己一共就10万存款。
但是这10万可以作为彩礼,全部交给女方,由女方家自由处理。
女方父母直接表示,十万彩礼再加嫁妆,给他们成立一个风险小账户。
两家父母的爱,都在这份小小的风险账户里了。
也许有人会说,10万也很天价了。
什么是天价标准,什么是彩礼应该给的数额,其实真的没有标准。
富有富法穷有穷乐,爱从来无法称重衡量。
但是严重超出对方承受能力范围的,一定是天价无疑。
现在生儿生女都是一样的培养,别人家的女儿是娇养长大,别人家的男孩亦如何忍心剥削父母?
我虽然是女孩,但也懂得,结亲结的是善缘。
男孩子坦荡点,女孩子懂事些。
一家人,怎么舍得互相伤害啊。
如果把彩礼当作小家庭的启动资金,或是结婚时的彩头。

我举双手赞成。
但我坚决抵制,用彩礼去对一个家庭进行过度的索取。
我们反对的,从来都不是彩礼。

而是彩礼背后那个恶臭的,企图绑架利用我们的旧人间。
别再谈彩礼色变。
祝我们都能携手最爱的那个人,一起攀登彩礼这座大山,来到幸福婚姻的殿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