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
作者:K Ganesh,Ramanath KB,Jason D Li,李元鹏,Tanmay Mothe,Hanish Yadav,Alpesh Chaddha和Neelesh Mundra
互联网在全球买卖双方之间架起了一座经济、高效的沟通“桥梁”。伴随着安全支付、订单追踪与客户服务等支持性技术的崛起,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呈指数级增长态势。全球跨境电商交易额预计将从2016年的4千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25万亿美元。
作为这一增长趋势的引领者,2012~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从293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12801亿元人民币。这主要归功于两点:1)跨境消费需求的突然释放;2)市场监管环境相对宽松。线上网站、社交媒体及物流技术的发展,也在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随后,中国政府又通过打造自由贸易区、推广“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进一步鼓励跨境电商的发展。跨境通、亚马逊和天猫等企业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在自贸区中逐步站稳了脚跟。区域中占据战略性主导地位的快递公司和第三方物流也开始摩拳擦掌,加快脚步,试图从“一带一路”市场沿线日益增长的贸易活动中获益。
然而,随着政府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对渠道零售价格的技术性管控,中国跨境零售此前的指数型增长态势将变得更为理性。此外,该行业本身也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跨境产品质量堪忧、清关流程效率低下、跨境争议解决机制不完善等。
在中国的带动下,跨境贸易将为电子商务的未来注入新动力。随着地理界线的逐渐模糊,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将能跨越国界,接受全球市场真枪实弹的残酷考验。出手得卢的企业将能乘利席胜,重写游戏规则;而悻悻而归的组织则需重构战略,静待时机。
概览
互联网在全球买卖双方之间架起了一座经济、高效的沟通“桥梁”。伴随着安全支付、订单追踪与客户服务等支持性技术的进步,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呈指数级增长态势。
2014~2017年,全球电子商务零售额(产品或服务,不包括旅游和活动门票等)从1.336万亿美元增长到2.304万亿美元,并且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21年达到4.878万亿美元。同一时间段,电子商务占全球零售总额的比重从7.4%增长到了10.2%,到2021年预计将达到17.5%。
2017~2022年,中国的电商零售总额预计将从4990.15亿美元增长到9564.88亿美元以上。2015年,电子商务还只占中国零售总额的15.9%,但这一比重预计将在2019年达到33.6%。根据这一测算,中国的电商增长率已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全球跨境电商交易额预计将从2016年的400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2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背后的主推因素主要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高普及、各类产品的激烈竞争,以及消费者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本地产品匮乏、实体店逐渐消失、成本不断下降,以及国际市场物流水平提升等因素,都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跨境电商的重要性。
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
中国电子商务的增长
中国的电子商务在过去几年增长迅猛——2016年,中国电商市场规模约为4034.58亿美元,这一数字在2017年增至4991.5亿,并有望在2022年超过9560亿。这一增长可归因于多种因素,比如智能手机普及率提升、实体店购物体验欠佳,以及电商市场竞争激烈等。
推动增长的原因
  • 中等收入阶层是跨境购物的主力军。他们拥有强大的购买力,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更高(包括对优质产品/知名品牌的追求)。这意味着,只要价格令人满意,他们就愿意通过跨境网络零售渠道从海外购买产品(只要产品的海外零售价加上运输成本和关税低于中国的零售价即可)。未来五年,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继续扩大(年增长率约3%),收入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平均每年增长5%~7%),这将进一步提升该群体的购买力。强大的购买力和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跨境网络零售市场的增长。
  • 此外,出于将海外消费转移回国内的考虑,中国政府也在极大地支持跨境网络零售的发展。中国已在国内建立了几大自由贸易区,致力于促进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如保税仓)。
  • 科技在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上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今,消费者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足不出户轻松浏览全球各地的商品。零售商不再只以实体店的形式存在,而是越来越多地走向线上网站、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销售渠道。除去带来全渠道零售外,新兴科技还显著提升了物流服务能力。线上销售渠道与物流网络进行无缝整合后,物流信息将变得愈发透明,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进行订单的查询与追踪。线上购物的便利性会不断推动跨境电商的增长。
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
过去几年,中国的跨境网络零售市场增长迅速:2012年至2016年间,中国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从2937亿元人民币激增至1280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44%。
进出口结构
中国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从国际市场上(如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新西兰等)购买的产品类别主要有化妆品与保健品、书籍与CD光盘、服装与配饰,以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向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地区、巴西、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出口手机与配件、时装、保健与美容、消费电子产品,以及运动与户外用品等。其中,产品种类的增多、条款的优化、地区覆盖程度的上升、质量的改进、更有吸引力的价格是推动以上跨境购物发展的主要因素。
案例分析
渠道零售价格的管控: 新技术的出现为消费者、零售商和电商平台带来了更透明的价格。考虑到消费者可以借助跨境电商轻松海淘,一些零售品牌逐渐意识到,全球不同地区和线上线下存在的价格差距,可能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营收不平衡的现象,并影响利润。这一点在暴利的奢侈品行业尤为明显。因此,不少大品牌都开始调价,以缩小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跨境购物的吸引力。
区域中占据战略主导地位的快递公司和第三方物流也开始摩拳擦掌,加快脚步,试图从“一带一路”市场沿线日益增长的贸易活动中获益。顺丰速运启动了保税进口业务,并针对俄罗斯市场打造了一个电商平台;百世汇通在新疆建立了跨境电商海关清关配送中心,专门连接中亚和欧洲市场,此外,新启动的“百世云仓”可帮助中国本土零售商开展数字丝绸之路贸易;利丰物流在新加坡打造了一个100万平方英尺的物流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东盟电商发货需求。
中国电子商务的增长
展望未来,消费者对高性价比海外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跨境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但是,随着监管机构进一步提升关注,跨境零售产品此前享有的价格优势将被削弱,市场的发展速度也会逐渐趋缓。在麦肯锡看来,随着政府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对渠道零售价格的技术性管控,中国跨境零售此前的指数型增长态势将变得更为理性。此外,政府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举措,帮助跨境电商向着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政府举措
税收新政:政府一直在不断完善针对跨境电商的税收政策,以规范行业秩序,实现更健康、更均衡的发展。一方面,税收新政的实施会带来行邮税的上涨,从而打击个人代购行为;另一方面,新税率实施后,跨境电商税负减轻,将为电商平台带来利好。除去税收政策的变化外,政府还为跨境电商平台/园区设立了试点城市,吸引各类跨境电商企业入驻,鼓励行业发展。
税收新政有助于加强政府治理、遏制偷税漏税现象,并增加跨境税收收入。它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结构来扩充进口商品品类,比如对高价值产品征收更高的税率、鼓励进口长尾产品,而不仅仅是畅销商品等。行邮税的减免也会让消费者更多转向低端/低成本产品的直邮。
为确保税收新政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落地,中国政府出于战略性考量,将新政的落地时间推迟到了2018年底。
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自2013年上海建立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以来,中国一直在推动自贸区的建设。2015年之后,各地纷纷开始复制这种模式,由此将自贸区推广到全国。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8个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保税区/仓的建立,以及电商试点城市范围的扩大,进一步鼓励了电商企业开展跨境业务。此外,自贸区内的优惠政策也有利于提升跨境电商物流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率。
以顺丰速运为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也渴望搭上“跨境电商”的快车,他们开始在自贸区开展业务,通过提供全面的进出口物流服务来抓住快速增长的跨境市场机遇。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复兴古老的丝绸之路,将其打造为现代的过境运输、贸易和经济走廊,促进跨境贸易,并为国际物流公司和本土电商企业创造“走出去”的机会。比如,阿里巴巴就在马来西亚的数字自贸区打造了第一个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中心。该中心于2019年投入运营,旨在扮演区域电商物流枢纽的角色,为开展全球贸易的中小企业创造更便利的营商环境。
面临的挑战
跨境电商包含5个阶段:商品申报、仓储物流、海关审批、交易结算和售后服务。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遇到的问题有:通关延误、退税结构复杂、国际物流成本高昂、售后服务欠佳等。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原因:
  • 跨境电商产品质量堪忧
  • 考虑到对产品进行逐一拆封和测试过于繁琐,当前只能进行基本的产品检验,这让人难免对产品质量存疑。此外,国内和国际产品的关键标准依旧模棱两可,海关审批和检疫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摩擦”。
  • 传统海关清关模式效率低
  • 这些传统模式在B2B贸易和大宗商品的申报中十分普遍。但是,跨境电商的B2C交易订单通常量小且分散,这类传统模式会拉长海关检疫的时间。
  • 对电商平台的监管滞后
  •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均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贸易。此类平台被中国政府归类为进出口实体,一旦企业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涉及跨境逃税,被处罚的将是平台,而非对应的企业。
  • 跨境争端解决效率低下
  •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于2009年提出了解决跨境电商争端的一系列流程程序。由于各国主张不一致,上述争端解决机制并没有得到通过。因此,跨境电商的售后服务和争议解决效率十分低下。
通过跨境电商实现多元化
新冠疫情迅速蔓延,几乎波及世界所有国家。疫情期间,由于各国发展阶段千差万别,各大市场在与自主跨境电商进口相关的消费者行为表现上也不尽相同。考虑到大多数国家的病例数都在2020年5月前逐一到达峰值,不少跨市场销售的品牌和零售企业也在视情平衡不同市场之间的销售;不少国家甚至在疫情期间见证了国际电子商务销售额的提升。

 优化跨境电商的关键工具
商家必须简化购物旅程,针对各个市场的购物偏好提供定制化的无缝购物体验,这样才能斩获跨境电商能够带来的利润回报。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线上购物,商家也要调整购物界面,提供与消费者所在国家类似的本地化购物体验。这些功能包括:使用当地货币查看价格和付款、接受本地独有及其他支付方式、自动进行税费计算并支持预付、提供物美价廉的送货和退货方式等。
疫情期间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1. 更新目标市场的相关信息
    电商平台应与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展开明确沟通,清楚传达线上购物究竟是否对他们开放。此外,平台也必须为消费者提供精简的本地化客户体验。
  2. 推出促销活动与折扣
    促销活动与折扣一直是商家将流量转化为销售额和提高客户转化率的有效方式。
  3. 在国际物流中采用多承运人模式
    跨国旅行因边境关闭和居家隔离受阻,国际货运航班也因此大量减少,导致部分市场交货延迟。多承运人模式允许货运公司使用自身经营的船队,这意味着商户可以尽可能避免延迟交货,减轻疫情对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影响,并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4. 与全球消费者坦诚沟通
    对电商平台而言,要想尽可能满足客户预期,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必须与全球消费者坦诚相待,明确告知货品交付可能存在延迟,并提供订单的实时追踪。这一点在疫情期间尤为重要。此外,平台必须提供简单的退货选项,并调整退货政策,为消费者预留充分的退货时间。
各国边界的关闭和社交隔离促使更多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而电商渠道也自然而然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即便部分市场的实体商场已经恢复营业,消费者的线上购物热情也丝毫不减。麦肯锡认为,线上购物的进程只会日渐加快,新冠疫情并不会阻挡其延续前十年的爆发式增长。
此次疫情加快了全球线上品牌向D2C模式(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转型。这不仅能够帮助品牌有效应对后续实体店客流量的下降,还能在向电子商务零售转变的过程中,保留品牌的身份和价值。各大市场的业绩差异凸显了多元化的重要性,这也为电商平台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依托电商平台,商家不仅能拓宽全球市场,还能分散风险。
作为本世纪增长最快的两大经济体,中国的电子商务领域都在蓬勃发展。在中国的带动下,跨境贸易将为电子商务的未来注入新动力,并对行业本身及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当前限制性举措的逐渐放宽,国内的电商市场格局将风云突变。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将能跨越国界,接受全球市场真枪实弹的残酷考验。因此,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企业组织,都应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白皮书》PDF版本。
作者:
K Ganesh是麦肯锡资深专家,常驻清奈分公司;
Ramanath KB是麦肯锡高级分析师,常驻清奈分公司;
Jason D Li是麦肯锡项目经理,常驻多伦多分公司;
李元鹏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深圳分公司;
Tanmay Mothe是麦肯锡分析师,常驻古尔岗分公司;
Hanish Yadav是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常驻古尔岗分公司;
Alpesh Chaddha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古尔岗分公司;
Neelesh Mundra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孟买分公司。
麦肯锡公司版权所有©2020年。未经许可,不得做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转载请在消息栏回复“转载”查阅须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