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首席商业评论祝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在此,我们挑选了一部分曾经当过教师的中国企业家们,看看他们是如何成功的从教师转变成企业家,以及教师生涯给他们的企业或创业生涯带来哪些加成。
对于这些企业家们,他们经历过的教师生涯,短则3到4年,长则6到10年不等,教师经历是他们进入商业竞争前的缓冲期,也是残酷搏杀前的能力,人脉积累。大佬们从象牙塔进入商业世界,有各种缘由,也有人在功成身就后重返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商界,他们都用自己的力量去教化与影响身边的人和社会。
马云
当老师给马云带来的,是演讲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去年的教师节,不仅是阿里成立20周年,也是马云正式卸任的时间。
还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时,马云总是充满激情,让台下学生能够顺着他的方向思考。
马云当教师时间虽然不长,干得却不赖,30岁的马云还被评为“杭州10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
不过没多久,因为很多人找来请马云做翻译,马云才有机缘创业成立了海博翻译社,后因为翻译社的外教在美国引荐而接触到互联网,看到了机遇,马云放弃了教师的稳定工作,干脆利落地随着当时的“下海”大潮开始独立创业,并在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集团。
这年春节初五,马云召集了一群人,在杭州湖畔花园小区开会,激情澎湃地讲了两个小时,也是互联网史上著名的“十八罗汉大会”。
马云曾说,自己当时没有创业的经验,但后来发现可以利用做老师的经验。当老师,要相信你的学生,在公司里作为CEO,就要相信员工,号召他们自发的为你做事。
后来马云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创业故事已经为公众所熟知,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代名词,市值7700亿美元,是中国排名第一的互联网企业。
2
俞敏洪
当老师给俞敏洪带来的,是资源。
俞敏洪算是为数不多的,教师生涯与创业领域相关的大佬。
俞敏洪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母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先生”。
坚持三年考进北大,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85年毕业留校任外语系教师。从此开始了其6年的教学生涯。
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紧缩留学政策,加上俞敏洪在北大的成绩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破灭,为了谋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兼职教课。
当时教书时,十几块钱一个晚上,俞敏洪把“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尽管留学失败,但俞敏洪凭借着对出国考试和流程的熟悉程度,抓住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创立新东方学校。
1993年,俞敏洪开始了自主创业,凭着在北大教书的经验与积累的学生资源,北大校友作为其创业的合伙人,新东方从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教室,变成了如今238亿美元的教育巨头,当年日记本上的那句话也成为了新东方的校训。
3
刘永好
当老师给刘永好带来的,是探索精神。
刘永好生于1951年,父亲是县团级领导,一直鼓励他们学习科学技术。小时候,家里有本《参考消息》杂志,通过《参考消息》,刘永好看到世界的动向,也不断培养着他的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
电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教书,在学校教电子,也教机械,还自己组装过音响。
虽然端着个铁饭碗,但他一直保持学习,一直没有停止过折腾,当老师的时候,下班之后,他和另外三个兄妹在自家阳台上养起鹌,并售卖鹌鹑蛋。他们变卖手表、自行车等家产,筹集1000元人民币,在成都青石桥开了一个鹌鹑蛋批发门市部,后来又在东风农贸市场开了一家更大的店。
刘永好这样解释当年的动机:“1982年下海前,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当时不敢奢望挣多少钱,只是想怎么做都会比我当时每月38元的收入高吧。”
1986年,待鹌鹑养殖业进入瓶颈期之后,四兄弟又投身猪饲料市场,希望集团诞生了。1997年,四兄弟和平分家,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集团,刘永行成立东方希望集团,刘永美建立华西希望集团,刘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团。
在2018年10月,刘永好家族以380亿财富排名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62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他排名第303位。
4
郭广昌
当老师给郭广昌带来的,是哲学思维。
1985年,郭广昌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当了团委老师,过了几年安逸的生活。1992年,郭广昌借了3.8万元,与同校4位同学凑足人10万元,注册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做起了咨询生意。
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平房和一台386计算机,以及一辆28式横梁自行车,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1993年,保健产品异军突起的年代,郭广昌也推出了保健品“咕咚糖”,但让他几乎亏光了积蓄。于是,郭广昌帮人卖房子,积累了广信的第一个1000万元。
同期,广信更名复星,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工程系的复星“五剑客”中的汪群斌、谈剑、范伟也在这时陆续加入,汪群斌研究出的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令复星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
许多人认为郭广昌是一个稳健谨慎的决策者,这也与他大学教师的经历,尤其是哲学系的背景多少有点关联——郭广昌的资本运作理念似乎也透着几分哲学味。
郭广昌喜欢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毛姆以其为原型写作的小说《刀锋》中,开篇即是,“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对于企业,他多次谈到复星的内生性增长,“我们要打通筋络,打磨产品和服务,坚持做对的事。如果不注重这些,不一步步去做,那我们的产品就一定不会让客户尖叫,就没有前途。只有产品做好,才有可能快。”
如今,郭广昌身家已经达到520亿元,复星集团的市值则超过了5000亿元。
5
冯仑
当老师给冯仑带来的,是输出力。
冯仑曾当着记者的面承认,“做生意的人,都特别能‘说’。一个创业者,能就着一件事不停地说。”
后来冯仑创业,在创业初期,开始是走文化路线,帮人出书、写文章,给名人写自传等。
后来,冯仑阴差阳错地去了南德和牟其中一起共事,在这里,他经历了从学者到商人的转变,与”万通六子“结下了昆弟之好。而后,万通六君子呼啸聚义,成立了万通集团。
坊间流传一个段子,冯仑在海南时,拿着仅有的3万元去一家信托公司和老板谈判。冯仑凭借对海南房地产的透彻理解和出身体制的背景,以及“三寸不烂之舌”和人格魅力征服了信托老板,借到了万通的第一个“500万”。
之后又拿着借来的500万去说服银行,顺利贷款1300万,后来挣到了万通的第一桶金,第二桶金,万通也逐渐做大,到了1995年,万通已是四处开花。房地产、金融、商业、风险投资、通信、医药、文化等都涉及,资产一度达到近50亿。
冯仑始终善于学习和总结,写作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将其创业的心得继续用文字与演讲的形式输出,在互联网上很是活跃,成为布道者,这一点在大佬群体也很少见。
6
教师经历是人生宝藏
从老师切换到创业赛道上,尤其是领域不同的赛道上,各有各的原因和情况,有些是没选择,有些是主动。
只要开始创业,就意味着驶进了一条隧道,未来一片漆黑,你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但同时又是一条快车道,创业所遇到的人和事,这也是他们在当老师时永远也接触不到的,甚至一些做人做事的底层思维,很多时候都需要重新解构,商界永远不同于学校象牙塔。
做老师的人不一定能做好企业,但在老师与企业家之间,某些底层的逻辑依然是相通的,比如前文所总结的几点核心能力:组织能力、创业资源、探索精神、哲学思维、输出感染力等,都是老师这一职业所能带来的竞争力优势。
纵观大部分企业家,做企业家的时间基本都比正式当老师的时间更长,但很多大佬都曾承认,认为教师这段生涯对自己非常有益,如果有可能,甚至愿意成为终身老师。
比如马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教师一直是他最为看重的身份,老师两个字,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教书育人,而是具有更高意义层面的崇高性,“这一辈子不会拿掉的烙印,就是当老师” 、“最大的遗憾就是只当了6年老师”。
大佬生活告一段落,说自己想重新当老师的,不止马云,俞敏洪也始终对教师这个职业念念不忘,到现在他也经常对外说,“其实我最想做的还是老师,到现在为止我也还是老师,如果让我选身份的话,我想企业家的身份仍是放在第二位的。”
无论在哪里,灵魂的工程师 - 教师,无疑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令人们无比尊重的职业,虽然不是所有大佬都与马云、俞敏洪一样,想做回老师,但无论是当大佬,还是当老师,这些人始终不变的,是没有放弃学习的习惯和精神,以及用自己的力量去持续改善这个社会。
- END -
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点击“在看”,拥有相互成就的关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