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是初唐的重要诗人,对五律的完成有很大贡献。从他开始,五律在字数的牢笼里寻到了一条新的道路,真正做到了“戴着脚镣跳舞”。但是理解这一点需要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点了解,我觉得对孩子们还早了点。杜审言的另外一个亮点是他是杜甫的祖父,诗圣说“诗是吾家事”,这骄傲就来自于他的祖父。杜家还有个大诗人杜牧,杜牧的爷爷是杜佑,唐代名相。杜甫杜牧都是三国杜预的后代,杜预更是文武双全的大人物。以前讲杜家的家世时,我们引用过三字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乃九族,人之伦。”杜甫是杜预的十三世孙,杜牧是十六世孙,不过从杜预的儿子那一代他们就分开了,是出了九族的,所以从宗族上说,他们已经连不到一起,只能说“五百年前是一家”。
        先说标题。这是一首和诗。酬和是唐朝文人社交的重要方式,一赠一答之间,情谊无限。最有名的就是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唱和,九百多篇哪……宋之问后来在杜审言被贬的时候还写过一首很有名的《送别杜审言》,之前我们也讲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是这样有特定受众的作品。
        晋陵,在今天的常州。长江的入海口在过去两千年中不断向东推进,最早在先秦时代,晋陵几乎就在入海口上;到了唐朝,变化也不是很大。这和今天常州的地理环境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这首诗里会同时提到海和江,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也是这样,他们当时所处的都是长江入海口的位置。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王勃也说“同是宦游人”,这是一种士大夫之间特有的共鸣。“独”,“偏”两个字,都是在强调这一点。“物候”这个词,学过二十四节气的小朋友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气候与生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每一个字都很精炼。云霞于清晨出于海上,江北的梅柳一新,春已渡江。后来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一样的妙思。我还觉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其实是受了这一联的影响的。当然后者气势更开阔,诗韵更浓郁。但是这里炼字的精妙,在精妙中又有趣味,特别是“梅柳渡江春”,已经能隐隐看出此后杜甫的家学渊源了。
        第三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春天的温暖气息让黄色的小鸟开口鸣叫,晴光在绿色的萍草上转动。前一句平铺直叙,用“催”字写出了趣味;后一句,是五言诗倒装的经典。晴光如何能转动绿苹?自然是绿苹微动,晴光在绿苹上流转。作者在这里抛弃了习惯表达的语序,获得与上半句的对仗。一个“转”字,更是将晴光的动态描画出来。五言诗有了这样的发展,后来杜甫才能写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样趣味盎然的小品。
        最后一句,“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忽然听到你写的诗歌颇有古风,勾起了我深深的归思。“宦游人”,“沾巾”,这样的词汇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出现过。这些行色匆匆居无定所的宦游士大夫们,有他们所熟悉的一套语言。最后一句是个套路,算是完成了对晋陵陆丞的回答。
        最后说一点儿课上来不及讲的杜审言的八卦。杜审言与沈佺期、宋之问齐名,算是当时的一流文人。宋之问写诗送他,说“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把杜审言比作被埋没的龙泉剑,是喻其才华,也可以窥得一点儿杜审言的为人,是很有锋芒的。新唐书里记载,杜审言曾经说过,他的文章,可以让屈原宋玉来当他的衙官;他的书法,可以让王羲之来拜师(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他生病了,宋之问和朋友去探望他,杜审言说,我在,老压着你们,今天要死了,也是好事,就是没人能代替我(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杜审言说话很能把人噎住,他写的诗里倒是一点儿看不出来。杜审言有一个儿子叫杜并,因为杜审言被人构陷,这个十三岁的孩子就揣了把刀去刺杀构陷父亲的人,自己也被侍卫杀死。因为怜惜这个孩子的孝烈,苏颋为他写了墓志。杜审言的幼子名叫杜闲,杜闲有个儿子叫杜甫——这一家子的激烈性格,最后都被杜甫继承了。
        喜欢,请戳: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订阅北美儿童中文杂志《小枇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