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joe:Hello大家好,好久不见!我是硅谷大舅bigjoe。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一位我个人非常敬仰的嘉宾:郑琛。她现在是NetFlix的产品总监,也是湾区华人产品经理线下社区ProductPub的联合创始人。
要说起来,在湾区、在美国的产品经理社区有谁我是觉得真心特别敬佩,那郑琛绝对是其中的之一。我们今天的公众号文章,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郑琛的人生经历。
生活背景和爱好
bigjoe:郑琛能不能先介绍一下你的生活背景,你是哪里长大的?
郑琛:我是浙江嘉兴人,嘉兴就是一个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历史比较悠久,好像有7000多年的历史,算是中国的南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非常崇尚学习、有很多文人墨客辈出的一个地方。比如说大家特别熟悉的金庸就是我们那儿的,也非常注重美食,粽子特别有名。
bigjoe:你中学是如何度过的呢?我知道你当时考入了清华大学,你能说说看你中学的事情吗?
郑琛:中学的话,其实生活还是比较简单。那个时候年纪比较小,主要就是三件事情:一个是学习,跟很多人是一样的。另外一方面,我有一个爱好是弹电子琴,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个上面。要考级,练习,比赛,演出什么的。第三件事情,我很爱看书,看了很多那种不务正业的杂书。比如说文学著作,其实还算正经的,看了很多小说漫画,还有一些科普类的。比如说当年就看了时间之旅,还有混沌力学,还特别爱看那种世界之谜,最大未解之案之类的东西。我就是非常好奇,然后由图书馆就借各种各样奇怪的书来看。
bigjoe:电子琴,你考了几级?
郑琛:考了我们电子琴的10级,后来也没有更加高的可以考的级别。
bigjoe:电子琴顶级,还是一个热爱读闲书的这样的一位同学,后来就被清华大学录取了,从浙江省如此竞争激烈的省里面脱颖而出,可以说是让人非常刮目相看。
 2 
如何考入“天下第一班”?
bigjoe:后来你在清华之后,你是考入了基科班对吧?能介绍一下这个班吗?
郑琛:其实里面有一个小细节。我考入的是中文系,我是进了学校之后再去报考的基础科学班。当时并没有在志愿里面,我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
bigjoe:你高中的时候不是文科生,怎么会去中文系?
郑琛:在高中就是因为闲,还非常喜欢胡思乱想。是有过文理的纠结,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文学,但是我读的又是理科,所以后来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还是决定了去读中文系。但是进了清华之后又听说有基础科学班,之后阴差阳错还是回到理科,所以来回的倒腾了几次。
bigjoe:这个班我是知道的,我有一个中学同学是郑琛的大学同学。当时他考入清华以后就录取了基础科学班。我们听他说在清华里面还要再进行一波选拔,整个清华学院里面,还要再脱颖而出才能考入这个班。
所以我们都戏称他说,你考入的是“天下第一班”。因为这个班已经是从清华里面最顶级的学生,再挑最顶级的人来做这样一个基础科学班,所以是相当难的一个考试。
郑琛:其实是这样的,后面几期我倒不是很清楚,我们当时第二届其实没有专门的笔试了,就是一个面试。他其实是看你的兴趣,是看你的个人意愿和一些方法论的东西。
我记得当时问的问题本身很简单,他主要看你的答案是什么。比如说你这个人本身考虑问题的角度,怎么去决定一件事情,还有对科学本身的态度,对某些事情感不感兴趣、愿不愿意去付出时间。
所以最后我觉得招进来的人都是很对科学感兴趣的,愿意去钻研的,倒不一定说每个人从智商水平上讲一定会比其他的人高。其实工作上和人生上很多事情,最后不是由智商和知识面来决定的,是由热情和兴趣来决定的。所以我觉得当初他们招生的标准其实是很正确的。
3
斯坦福读博经历
bigjoe:你去了清华的基础科学班,我猜测你是想做科学研究,包括你后来读博士,能说说看这段经历吗?
郑琛:我们当初的基础科学班,并没有说你是一定学物理,或一定学数学,或者生物等等。它是总体的一个理科的基础的训练。我们前两年读数学物理读的比较多,打好基础。
后两年比一般大学生不同的地方是让大家自由选择研究的方向。研究方向什么都有:你可以去读计算机,你也可以去读经济学,物理,数学,生物等等,就是跟科学完全没关系也无所谓。
我在那个情况下其实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要去见一个天体物理的教授,我就陪着去了,结果人家老教授就以为我也要进去读天体物理。我没好意思说不是,然后就阴差阳错进了天体物理。
后来大家要出国,很多人选择去美国深造,我觉得还是蛮普遍的一件事情。其实我的动机很简单,就是觉得想去外面看一看。觉得好像一直待在清华,再读一个研究生有点没意思,觉得生活太一样了。
为了有点追求这种兴趣,或者一种新的体验就来了美国。我的人生其实很一致,就是我一般来讲都会去选择一个比较新的经历。因为我觉得经历比较重要,其它东西看得比较淡一点。
bigjoe:后来去美国是什么样的经历呢?
郑琛:当时根据自己的专业强项,报了不止一所学校,都是天体物理的专业,拿了大概几个offer。最后发现我特别崇拜的一个大牛,后来成了我的导师Roger Blandford,刚从CalTech被挖到了斯坦福新建立起来的一个Kavli Institute。
其实斯坦福虽然对于很多学科都是大牛,它在天体物理上是一个小学生。跟我在清华的那段经历很类似,当时我刚进清华天体物理去做科研的时候它们也刚刚建起来,所以我就有一种直觉,就觉得去加入一个组织还不如加入一个刚刚起来的组织,而不是说去比如说去伯克利、Penn State 它们这种历史久远的天文系。我觉得好像新的天文的这么一个组织会更有意思。因为这两个因素去了斯坦福。
bigjoe:当然天体物理的专业研究是一回事,斯坦福它身处硅谷,我觉得对一个人的人生会有很大影响,因为跟你一起耳濡目染的都是硅谷的人。你当时有考虑过这点吗?你有考虑过硅谷是我的未来的方向?
郑琛:就是知道,但是真没往那个方向想。那个时候想得比较简单,真的觉得以后会做科研,完全从科研的角度去考虑我想找怎样的人,我觉得跟对老师比跟对学校更重要,去一个组是不是机会比较多,选课题也比较重要,真的完全没想到硅谷这一点。
bigjoe:再问一个我个人完全不懂的问题。你在天体物理研究什么?找外星人吗?
郑琛:没有,那是不一样的学科,那要扯到外星文明这一块了。我其实研究的是天体物理,就是用物理学的知识去解释天体的一些现象。我进Roger的组主要做的是跟黑洞还有宇宙学比较相关的方向。
我们Kavli Institute也是跟斯坦福著名的加速器在一起的,所以很多的课题跟这种粒子物理更近一点。我后来做的课题也是Kavli Institute一个全球联合的合作项目,专门去寻找非常有意思的一类超新星,然后拿他们来当一种观测的工具去测量宇宙退行的速度,这个速度如果测出来之后,是可以知道宇宙将来的命运。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适合我,当时就想知道特别纯、特别理论的信息和答案。你可以知道不仅仅是人类的未来,而是知道宇宙的未来,所以觉得这个课题非常高大上就加进去了。
后来的确研究的项目也是成功了的,我们也知道了退行的速度,也最后知道宇宙的未来,所以我觉得这一切还是蛮值得的。
4
改行做产品经理的经历
bigjoe:感觉这个时候人类的历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由于郑琛没有再研究天体物理了,导致人类的物理学倒退了几十年,然后郑琛成为了一个产品经理。那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为什么选择博士读完了,怎么就去做产品经理了?
郑琛:的确是一个转折点。我觉得虽然当时我没有考虑到斯坦福和硅谷的特质,但是进去之后就发现还是不可避免会被影响。你身边的朋友很多人整天都在谈创业,而且真的也就遇到几个非常成功的创业者。
比如说我就在跳舞的舞场上遇到一个人,后来发现他是一个YouTube的创始人。那时候他也是一个学生,给我看 YouTube的早期,所以YouTube最早期的版本我有看过。我的账号其实很老,YouTube最早那一年。
一个两个还好,但你不停的遇到创业者,想法就会改变。我自己有个人生原则就是,如果我发现有事情频繁的出现,我也不是信神,但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信号,我要去看一下,至少研究一下不要错过。
所以我就决定去尝试这个方面,就选了两个课。斯坦福也比较开明,它有一些这种选修课,就算你不是跟创业相关的专业的,也可以选。一个就是MS&E,他们是搞管理学的。
有一个课叫Technology Venture Formation(科技创业),当时很著名的三个资深创始者来给我们讲课。另外一个是斯坦福的商学院开了一个给专门给博士生一个夏天的MBA速成班,三个月讲三年的东西。
我想这都蛮划算,只要花半年的时间我可以看看这个方向是不是我喜欢的。这就是ignite的前身,我是很有幸参加了第一期,还是实验者小白鼠。
bigjoe:后来你感受怎么样?你是怎么决定从一个天体物理学家投入到业界?
郑琛:我进天体物理也是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并不是说一开始想得很清楚,因为做的还可以就一直做下去,但其实心里是能知道差距的。热情是有级别之分的。你遇到一个我觉得还可以,我能做下去的,和遇到一个“哇!我好喜欢”我可以晚上不眠不休去想的事是不一样的。
刚才说的那两个课的项目,我就发现真的可以一晚上不睡觉,跟团队一起想产品的事情。我就真的非常喜欢,有那种上瘾戒不掉的感觉。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找到真爱了。
当时没决定去互联网,我先去看一些其他的行业,比如说Management Consulting(咨询行业)。因为我不知道我要去哪个行业,但我心里是知道我要去做商业方面的事情,大方向是蛮确定了。
bigjoe:后来你是怎么来谷歌的?怎么成产品经理的呢?
郑琛:谷歌其实不是我第一个申请的公司,我一开始是在申请咨询公司。那一年是2008年,大家知道200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吧,经济危机,所以有的时候个人的运势也是会受世界的运势的影响的。
面试各方面进行的没有像我想象中那么顺利。本来就很难,像麦肯锡那一年就招了一个人,我就在考虑有没有其他机会。那个时候正好遇到我的真命天子,我老公,他在谷歌。
我还不知道Google具体会不会要我这样的人,因为我完全没有上过CS课。我不觉得自己是搞软件工程方面的人,所以也不知道我适不适合,他就说我帮你去递递简历看。然后他递进去了,谷歌就面试了,我就进了,所以是非常偶然的一件事情。
最好玩的是我当时面试的时候是一问三不知,我觉得也挺诡异。他们问我专业问题我啥都不知道,我说我是刚毕业的,不了解什么data warehouse,什么oracle我没用过。然后他们说我能问你什么问题,我说:“你问我puzzle吧”。然后他就问我一堆puzzle,结果我都答出来了,就把我招进去了。
bigjoe:智商碾压进谷歌。谷歌有的时候是会招一些很聪明很有潜力的人,特别是毕业生。你来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产品经理对吧?当时是怎么过渡成产品经理了呢?
郑琛:对。我刚进去的时候是一个,我觉得在硅谷已经没有了的一个工种,叫商业系统分析师。虽然叫分析师但不算数据科学家,因为那时候也没有数据分析师这么一个概念。我们是挂靠于工程师的团队里面的,所以我的同事就分两种:一种是编程的,还有一种是做分析的。
可以选编程也可以选分析,老板让我选。基本上10个里面9个同事是做编程的,1个是做分析的,我说就选少的那个吧。老板说那你干什么呢?反正我什么都不会,我就说那我就去问问看,看大家要我干啥。
工程师们跟我说:“我需要你去跟用户沟通一下,因为我们组是做内部工具的,我不想去跟他们聊,你去吧。”于是我就去了。另外工程师又说:“我这东西做好了,你怎么帮我发布出去?你自己想出来怎么去发布吧?”于是我就去发布了。
慢慢的就我干了基本上我的工程师朋友们都不爱干的事,无形当中把自己变成一个产品经理。我还不知道,有一天也多亏我老板就跑过来跟我说:郑琛你该转行了,你现在基本是个产品经理。然后我就转产品经理了。
转产品经理的时候,其实是要两个产品总监给你写推荐信的,还需要你有工作的经历。我老板也不是产品总监,工作经历我已经开始积累。后来我边转组边变成这个产品经理。
我就进了一个Google Shopping Express,算是一个O2O同日送达产品的一个平台。他的两个创始人还蛮开明的,知道我不是产品经理但是有产品经理的经历,又想转Consumer Product,就让我先把内部的数据库给建好了,然后他有写推荐信。
我还是要interview的,在Google内部转其实蛮艰巨的。第一,你是要有人支持你,要有做产品经理的项目。第二,你还是要背书,而且项目还得写文档写portfolio。第三,还是要跟外部的竞争者一样经过一轮面试,所有该问的问题就得问一遍,然后每个人给你打分。
这三样都通过了你才能过。我也就是很幸运,一方面当然是这两个创始人很支持我了,另外一方面我当时也找到了一个mentor。那个mentor真的把他自己怎么样在Google从TPM转成PM的经验全告诉我了,我就是被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最后还是不负他的所望最后都转成功了。
bigjoe:你在谷歌做了几年产品,具体都做了些什么?
郑琛:我当时就进那个产品组,它其实是刚刚开始所以东西很多。我先从把它的后台数据库建立起来,然后做它的报告平台,后来又开始做它的客户端,然后从Web做起,再做mobile,各种各样的feature,再后来还有运营相关的东西。
我在那边待了三年,大概做到最后一年半的时间,正好有一个契机。他们本来主管搜索的一个人离开了,去了Google X,他们就说:郑琛你有技术背景,你就去做产品经理吧。这样我才可以做搜索和推荐的。
5
谷歌之后的工作经历
bigjoe:你在谷歌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据我所知你后来又换了几家公司。能够简单的讲讲看当时换一些什么样的公司?
郑琛:第一个公司换的就是Instagram。那个时候也没有说主动去找,是我在领英上面看到了一个他们的招聘者直接给我写封信,就是我后来的老板。
也是机遇比较好,因为Instagram那个时候是一个创造者的平台,做的都是这种创意工具也没有推荐系统,没有特别完善的一个产品团队去做。
我那个时候的确觉得在Google呆了6年了,觉得差不多可以看看别的机会。于是就去面试了,就对上眼了就去了,在Instagram待了一年半的时间。
其实本来是想多待一段时间的,但是因为Instagram那一年半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有一个事情就是,我的组慢慢地从Menlo Park搬到了纽约,我也是做远程的产品经理做了很久。
我们整一个组从一开始做搜索还有推荐,到后来开始做 feed信息流,也就是Instagram的第一个tag,又做到了信息流整个的产品的体验,后来又扩展到Instagram story的排序。
所以整个组就越做越大,真的就是高速发展。我也没有想到会那么的成功。很快我的工程师团队从一开始几个人到最后变成我走的时候是40个人。就我一个产品经理顶着,就顶不过来了。
到后面就是一句话:你去不去纽约?不去纽约的话他们得再找产品经理。因为这个缘故我离开了就又回了电商,在Facebook做电商做了一段时间。也因为做电商的原因,又去看到了Wish这个机会。
Wish是Facebook的第一个广告的顾客,整天在上面投广告,所以内部是看得到数据的,我也是对这个公司非常的敬仰。正好他们也来找人就又对上了我就去了Wish。
我在Wish做的事情其实比较杂,并不是完全做机器学习的,是General Manager这样一个位置。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还是蛮想念机器学习这块的。Netflix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我就又回来老本行了。所以你看我就来来回回倒腾一会儿,从电商到机器学习,一会儿我又回到电商。
bigjoe:其实我觉得你还是挺有趣的,就像z字型的一个发展轨迹。从推荐系统到推荐系统,再到电商,从电商到电商,又到推荐系统。但是你每一次都是在一个上升的状态。
你从Google的PM到Facebook的PM Manager,再后来到WIsh的General Manager,现在在Netflix做Director,基本上是一个不断上升的一个过程,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
我跟郑琛其实很多缘分。首先我的中学同学是你大学同学,其次我们两个人在Google有一段时间的交集。你在谷歌做PM的时候我也在谷歌做PM,但那个时候我们并不认识。
后来通过曲晓音介绍认识的。关注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曲晓音曾经做过我的嘉宾。再后来是因为我们经常一起做ProductPub的活动。郑琛当时发起了ProductPub社区,我就非常有幸的受她邀请去做过很多的演讲和分享。
6
 ProductPub介绍
bigjoe:你是什么时候建立ProductPub社区?到底是个什么社区?对于不熟悉ProductPub的人,能不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郑琛:ProductPub大概是2008年7月份的时候成立的。一开始也挺简单,就是一堆产品经理在一起聊天。大舅就是最早好几期的其中一个成员对吧。我们那个时候就是拆解一下电商行业,或者微信的一个功能,或者大家一起读本书诸如此类的。
bigjoe:一开始人非常少,我记得是在另外一个创始人Mia的公寓的楼下的休息室里。当时我参加的是实验,就在他们公寓楼下,那时候就10来个人。各位观众你们知道后来Product Pub发展到多少人了?一次活动来几百人。
郑琛:我跟Mia一开始没有想要把这个事情做大,但社区的发展越来越大。我们发现我们接客能力低下,想来参加活动的有100人,我们就只有几个位置怎么办?没办法只能去找场地,然后慢慢的一点点把它做大起来。
我觉得幸运的是,我和Mia、海默还有小坤对这个事情非常的上心,大家愿意做一个小组,而且用产品的思维去做这个社区,滚雪球一样把这个社区做大。现在我们也有成立一个公司,变成一个nonprofit非盈利的组织。
同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宗旨,我们希望帮大家做成一个训练营,但不是教知识也不是教技能,最主要是教一种思维方式。我们觉得产品的这种思维方式很好用,不单单是在产品管理上面,在生活管理,很多其他管理上面都是好用的。
现在又延伸到开始在做很多国际视野相关的事情,可能将来会把这套系统都做成一个产品或一个平台。真心希望能给很多的朋友带来真正的改变,让他们生活工作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这是我们的初衷。
bigjoe:对于还不熟的人你怎么跟他们稍微介绍一下?比如说ProductPub现在主要是什么形式的活动?一般多少人参加?主要是些什么样的内容?
郑琛:我们现在是一个产品社区,我们讨论的很多话题是围绕着产品来的。形式很多种,大概十几种的不同的形式。有一些就像这种采访的或者教授的这种形式;也有一些是workshop大家在一起做一个训练营,我们手把手的让你去学习某种思维方式或某种技能;也有一些是跟公司做的合作,帮初创公司去诊断某一个方面的案例或者一个问题。
这样大家有实操的经验,初创公司也可以得到产品社区的人的一个集体智慧的反馈;最后一块也是有跟很多兄弟的社区组织一起有一定主题的活动。
最近我们一直在搞跟疫情相关的活动。比如我们在帮前线的医护人员募集资金,帮他们购买医护防疫的物资,让他们可以得到一些安全的保护。平时来的人大概至少有100人。有的时候我们做直播,最近尝试在国内做直播竟然达到40万!我觉得我们活动范围很广,看我们的话题和合作的平台。对有些平台比较多人,有些平台就比较少。
bigjoe:如果观众有兴趣的话怎么参加?
郑琛:可以找我们的网站:www.productpub.org。我们也有微信群 Facebook群和领英,大家可以加入。
bigjoe:我个人在蛮早就参加了ProductPub的活动,只是我一直没有作为管理的人员加入,但是我经常以演讲嘉宾的形式加入参加过很多次。我觉得这是硅谷华人线下的做得非常好的一个产品社区,有很多的演讲家包括管理人员水平非常高,参与的人也非常有热情,所以说对产品有兴趣的小朋友我觉得是非常的推荐参加。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今天主要讲了郑琛的个人经历。我觉得郑琛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都可以说是绝对的世界顶尖。而且又是天体物理博士,又是超顶尖的产品经理,同时还做了湾区最强大之一的一个产品经理社区,是非常值得从她身上学习的。那么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记得关注大舅的公众号,并点击“在看”或“分享”,让更多的朋友也可以共同学习成长!
硅谷大舅 Big Joe
B站:硅谷大舅bigjoe
YouTube:硅谷大舅 BigJoe in Silicon Valley
硅谷文化 | 产品经理 | 企业管理 | 个人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