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公众号永远的华西并修改版)
作者注:原来写了疫苗志愿者的经历,也就随便贴在自己的朋友圈,没有觉得是多大一回事,更加没有想到要发到公共号上去。后来伍波医生看到了,帮我发在“永远的华西”上,发现大家其实对于这个话题很有兴趣。
于是就稍微整理一下,发在这个公共号上,毕竟这里是我发文章的据点。而且我也的确希望,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帮助一些人了解疫苗,做出自己的决定。完全没有招摇或者炫耀的意思,因为其实的确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个人的小小决定。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今年注定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历史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逐步写就。那何不索性跳到里面,做一个历史的见证人,看看能不能在历史的洪流凑一个热闹,人生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疫情不是我们任何人的选择,但既然已经发生,那就见招拆招,泰然处之吧。
7月的一天,我看到休斯敦招募新冠疫苗(moderna)志愿者的消息,一时兴起就在线上报名了。也没有想好会不会真的去,因为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临床试验,而且疫苗的风险也是未知,但想想起码表示支持,增加人气吧。当时说几天后就联系,结果石沉大海,我也就忘了。
8月中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其实接听也是很偶然,因为我现在一般不接不认识的电话,反正要不是骗子,要不是猎头。电话来的那天正好无聊地在捣鼓我远程会诊的一堆设备,顺便就接了。对方说是疫苗研究队伍,我先还一头雾水,然后等说到COVID-19,才恍然大悟。
接下去就是一堆问题的狂轰滥炸,我被问得晕头转向。Medical 的问题简单,但是我发现他们问的是我个人和新冠的距离,他们应该是想找有比较大可能接触新冠的人群。我也如实相告:我虽然是医生,周末也去医院工作,但是大部分时间在家做远程医疗,孩子们也在上网课,我们与健身房、咖啡厅、酒吧、聚会都是无缘,最多出去买日常用品。当然如果以后学校开学,平时回到诊所,一切可能会有改变。说了半天,对方也没有告诉我是不是雀屏中选,我也就听之任之了。
一天后他们再打电话过来,继续问问题,不过感觉更加细致了,还通过doximity做了video的面试,感觉还是集中在会不会有接触病毒的可能。等他们知道9月下旬后有可能孩子返校,我自己返工后,对于我的兴趣明显增加。啰嗦了半天,对方终于告诉我说,我已经光荣入选了,可以过去参加3期临床试验。因为是随机对照双盲,安慰剂组和疫苗组的可能性对半。
但这样问题就来了:我到底要不要参加呢?疫苗毕竟没有经过大型临床试验,还是有风险的,而且我也有可能被分到对照组,那就变成陪跑了。想来想去,觉得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有信心,虽然不是运动员,但在广大人群中,我相信自己的健康还是上上之选。如果我这样的健康人也不愿意去参加,那疫苗真的太难出来了,目前这个疫情局面也很难得到控制。
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临床试验,也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可能,但是今年的风起云涌,让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情都成为可能。是的,我也知道参加临床试验有一定风险,但我觉得并不是那么大的风险。试验1期和2期都已经顺利结束,临床数据都很不错。而且在这次席卷全球病毒危机中,我一直很幸运地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过着愉快安定的生活。现在从舒适圈里小小的探出一个头,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吧。
虽然我从来也没有什么造福人类的伟大理想,平时绞尽脑汁的也只是考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但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我的健康状况,职业背景,心理承受来说,我可能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参与者。那就去打一个酱油吧,算是履行我自己的社会责任,也算是增加人生经历。
打定主意后,8月19日按照约好的时间到了诊所,走马灯似的见了一堆人,继续被问了一堆问题之后,确定我是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后, 就开始了注射前的准备工作:身体检查,鼻咽拭子查新冠,抽血(估计就是常规血常规)。一切顺利完成后,第一针就打到了我的左上臂。观察30分钟后,我就被释放了,还收到一张100刀的礼物劵,也算是意外之喜。
整个过程非常顺利,除了鼻咽拭子进入很深,让我短时间不舒服之外,别的都很容易。疫苗或者安慰剂是用一个非常小的针头打的,打下去都没有什么感觉,抽血也很顺利。回家之前,被告知大概1个月后需要过来打第二针。
第一针顺利结束了,整个团队非常友好专业,对于参与者也是非常尊重,还给我提供了一些关于疫苗的消息:
1. 疫苗3期结果应该在12月1日出来。已经开始大量制造疫苗-政府已经购买了足够的疫苗;
2. 还有别的疫苗的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不过Moderna是美国目前进展最快的;
3. 报名做志愿者的人相当多,超过了原来的预期;
4. 一旦疫苗临床结果出来,如果证实是安全有效的话,立刻开始大规模注射。一共注射两剂,每剂100mcg,是前面几期临床试验中用的的中间剂量组,第二针和第一针间隔28-30天左右;
5. 前面的实验结果非常好,除了一个有高热(也不需要特别的医疗处理),基本上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6. 他们选志愿者有一个病毒exposure指数,如果没有exposure,很难被选中。据说有人因此假冒医生护士想入选,所以他们对于自我介绍是医生护士的很警觉;
7. 由于3期临床是随机对照双盲,现在谁都不知道自己在那一组,但是一旦疫苗正式上市,就会通知各位志愿者的各自组别,然后大家决定不是要去注射疫苗。 
8月19日接受了第一针后,就自己开车回家了。护士打针的手法不错,再加上用的针头小,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离开之前,工作人员已经让我下载了一个eDiary,说是用于每日更新症状,除了注射当时要填,当天回家后再填一次,在注射后的7天内,我每天需要测体温,用eDiary的app来记录身体状况,自动发送给他们;他们也会定期打电话或者短信过来询问状况。还说完成eDiary和接听电话都有一点为数不多的钱奉送,估计够我将来喝几杯咖啡。
问题都很简单,分成3大类,第一类是体温,让你每天量体温,汇报体温,有热度的话,还要问你有没有因此用药;第二类是关于注射点的情况,有没有疼痛红肿硬块,还有腋下腺体肿大的问题;第三类就是整体情况了,包括有没有头痛,疲倦,肌肉疼痛,关节痛,恶心呕吐,打寒战各种问题,如果有的话,再问有没有因此用药。这些问题都很容易,除了量体温需要1分钟,别的加起来1分钟也就够了。
那些不良反应里,发烧最容易量化,别的比较主观。我是绝对没有发烧的,毕竟体温每天量都很正常。注射点的情况也很清楚,除了开始两天用手很认真执着地去摸来摸去,可以感觉到有点酸痛,其余没有任何不舒服,当然也完全不影响手臂的功用。整体情况, 没有客观指标所以比较难以界定。我一直体力都还不错,打完疫苗后一周工作生活正常,周末还开车单程4个小时去附近医院值班,一个周末班值下来,也没有觉得疲倦。吃饭胃口一如既往地太好,倒是让我有点发愁。
所有的问题中,唯一让我吃不准的就是肌肉疼痛了,为了减掉新冠后涨的几磅肥肉,最近加入一个网上的健身营,在教练孜孜不倦地教导下,减肥卓有成效。虽然我在那里就是一个垫底的,但我每次都的的确确练得肌肉酸痛几天。因为每周练两次,加上自己打酱油的跑步,都习惯了常常会有一些肌肉酸痛。也没有觉得打过疫苗后更加严重几分,想来想去,还是想不出和疫苗有任何关系,就很放心地填了一个”NONE”。
兢兢业业填了一周的表格,然后准时接到追踪人员的text message,问候一下有没有任何问题,然后就告诉我,下面会是每周一次的填报,直到第二针的时间(和第一针间隔4周)。
老实说,除了一开始决定参加这个临床试验的时候,我还犹豫了一下,心里有点不安之外,后来我就完全没有受任何困扰了。一个原因是的确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症状,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我是一个不喜欢回头的人。说到底,有些事情总得有人来做,如果正好恰逢其会,如果自己正好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可能也就是命中注定,不如欣然从命。
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完全看清楚下面的路,但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这个是自己想要去完成的事情,那就服从内心的想法,不必瞻前顾后。说到底,能够从容面对人生的不可预知,尽可能愉快地生活,是我们一直需要学习的功课,也是我经常提醒自己的目标。
【作者简介】阮晴旻,上海医科大学93级校友,现居美国休斯顿,精神科医生。工作之余,诗和远方是最大的爱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