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棍
遇上
大列巴
,会发生什么?

前阵子,伴随着网友们的激情创作 #大列巴文学# 突然成为了热门话题,收揽了超过 2000 万阅读量。
列巴,产自俄罗斯,是俄语“面包”一词 хлеб 的音译。

为了适应当地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经过长时间火烤制成。块头大,质地硬,充分体现了战斗民族的强悍特性。
一个机械大国专门为切面包发明了一种机器,究竟意味着什么?
直到崩掉了吃面包生涯中的第一颗牙,你才会发现——
只有最强韧的表皮,才能够接受如此刀凿斧削的洗礼。
有人称它是“食物界中的最强之盾”;有人说要在家里囤一批“以备不时之需”;有人却更关心大列巴 vs 法棍,谁更硬?
终于抖音博主“列巴哥”不负众望,为我们解答这个疑问。
列巴哥并没有一上来就硬碰硬,首先派出了核桃作为参照物,在对决的边缘悄然试探。

被报以厚望的大列巴,前后耗费了两下猛击,总算敲碎了核桃坚硬的外壳。
至于另一位选手法棍,在手起棍落间,一锤就让核桃粉身碎骨。
大列巴表示不服,挺身发起一轮攻击。

一下、两下、三下……只见法棍纹丝不动,不愧是你啊,一拳面包超人!

“打够了吗?该我了。”终于,法棍说话了。

熟悉的一击即溃,直接撕开对方防线,用实力宣布本场胜利的最终赢家。
一向以“浪漫优雅”著称的法国,似乎精致的美食才能与这种民族气质相配,不过也有意外哦,就是这根法国棍子,号称“文能充饥、武能防身”
法棍 Baguette,全称法式长棍面包,深受当地人喜爱。用途丰富:可充饥、可防身、可装饰、可送礼,是居家旅行必备良物。
传言它诞生于拿破仑统治时期,是战争产物。
倒也不难理解,瞧这体长质硬的特性,跨时代完美兼容多种武器。
而它本身,也是一件武器。
可抡打;

可突刺;

可格挡;

一个转身,转出了东方古国武林高手的风范;

一段移步,令罗马帝国昔日的光芒重现当下;

路遇不平,扔出一根法棍,是法国人心照不宣的开战暗号。

散落在街头的玻璃碎片和残缺面包,无声地讲述了昨夜的交战是多么激烈。
其实不知道“格斗”方面,在法国人的餐桌上,法棍也是一种魔性的存在!


有时它披着三明治的外衣出现;


有时被强行伪装成汉堡包;


有时客串下香肠的肠衣;


去沙拉区混个脸熟;


化身为Tapas的底座;


或者勉强自己当个小花盆;

这么多年以来法国人一直孜孜不倦的研发它的新吃法,新做法。
这不,最近又有一间面包店研发出新品了,这次的,还真的有点不一样,因为它是黑色的!!!

在诺曼底的Vernon小镇,有这么一间叫Isabelle & Thierry Rose的面包店。


这里的面点师傅最近研发了一种
黑色的法棍
,长这样。


整根黑色,剖开里面也是黑乎乎,像什么?


没错,像碳嘛~这是一言不合就“开黑”的节奏啊...

说实话,真的很佩服法国人,就这么一根硬硬的长棍子,居然换着法吃,百吃不厌。
如果这还不够表达法国人对法棍的热爱,那么从1994年开始,
每年都会举办的最佳法棍大赛
,算不算另一个好证明。


这个比赛,可谓非常严格,对参赛法棍的长度,重量,烘培程度、味道、口感、形状、香味等方面都要进行鉴定。


而赢得比赛的同时,还能为总统供应一年的法棍呢。
法棍的质地偏硬,其实是为了便于保存,哪怕你提前几天买好,也不用害怕变味变质。
家中常备几根,那是基本操作。


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按“车”为单位囤货,也见怪不怪。
正因为家里手边总会出现,法棍的
用途亦变得越来越多。

精神小伙用它当自拍杆,施展“脚艺人”的魅力。


高中学生拿它做登山杖,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当地的弦乐团,开始考虑将琴弓转变成法棍的可能性,试图让“面包和爱情”有机融合。


公园里的板仔,早早改行成“棍仔”。


家里的百叶窗坏了,也不用急于维修。结实硬朗的法棍,说不准比防弹玻璃还要牢固。

法棍的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拿的方式。

买法棍时,如果顾客会跟售货员要个塑料袋仔仔细细包好的,大多都是外地游客。

正确的方式,是
夹在两边腋下,越随意越好。

法国人对法棍的爱可谓是不离不弃、始终如一。

据统计,6000 多万人口的法国,每天居然能吃掉超过 3000 万根法棍。

为了保证法棍的供应充足,当地甚至颁布过相关的法规:面包师傅不能自行决定休假时间。若想请假,劳烦申报。

这项法规持续了超过 200 年,直到 2015 年才正式被废除。
说了这么多,你了解到法国人对它的深深爱意了吗~
-  最新福利(右滑查看) -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