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大家好,我是老将!
这篇文章,昨天发在人格志,我取下做些删改,换个标题,发在这里。

其中包裹太多思考,但又不便说透。我去掉一些新闻元素,尽力把它做成思想性随笔。

青山如黛,夕阳似血;大江奔流,长空无痕。
这两天的窗外,天色天气,让人心境开阔,爽快通透。
只不过,因为最近发声的一些事,我却想说一说私仇和公敌的事情。
其中会有些隐秘故事,也有些触及秘密心脏的思考。
对很多人来说,活在这世间,有恩也会有仇。
我性格特殊,熟知我的人,都知道我长久奉行一种价值观,那就是天下无仇。
生活中,我不争。

我甚至对一些伤我害我的人,内心都充满感谢感恩。因为铭记那些伤害,会让我更加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
这不是在故作清高,装疯卖乖,而是因为有笃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法论。
比如,如果在你的二八定律中我不能成二,我就会选择长尾理论做我自己的王。

我很清楚,一个活在仇恨中的人,不可能有积极自由来实现自我,来重新拥有阳光灿烂的人生。
0 1
这场疫情,撕裂人心,最大的灾难,就是带来太多莫名其妙的仇恨,也让我有一些新的思考。
下午刷朋友圈的时候,我有很多朋友在转《时评家鄢烈山》这个文章。这让不由我想到背后有关所谓的“仇恨”。
鄢烈山名气很大,是著名新闻人和时评人,上面这个文章也说得很清楚,这里我就不多介绍。
十几年前,鄢老师主持南方周末的评论,也发过我不少文章,还给我颁过奖。说俗点,也是对我有恩的人。这些年,我们常会聚到一起,我没说过什么感谢的话,但还是把感恩记在心中。很多人与他在一起,也都是没大没小的,也不尊称他为鄢老,只叫老鄢。鄢老师温厚、认真和专业,是很个好的人。
鄢老师在网上干过两场经典的架,一个是对方方,一个是对蒋方舟。
这两件事,我之所以记得清,一是因为我恰好也是方方小说的忠实读者,甚至有所研究,二是他与蒋方舟直接干架那几天,我还和他聚在一块,还在一条船上行游过。我记得,那几天,他可真是被折磨惨了,根本没心思看风景。那种折磨,应该持续较长时间。
于细处近处观察,鄢老师这人,太认真,有君子之风,重理据重逻辑,让他卷进网上争战,不论是从年龄、技术、还是网络盘口语言,我觉得不合适,也不公平。
网上扯皮撕逼,累死人。没好的心理,得躲着走。

疫情期间,我注意到,鄢老师天天都在朋友圈转方方文章。前几天,网上发过一篇他谈方方日记的专访,很多朋友都为他点赞。鄢老师在那篇访谈中说的内容,非常专业,堪称经典。
关于那篇访谈内容,这里不说了。只想提几句他如何谈论与方方的“私仇”。
方方的《武汉日记》是这个世界性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发生期间的大众读物,已经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公共思想文化事件,也是她一生写作中的重大成果,人生重大事件。相比之下,方柳之间的民事纠纷,没有多少人关心,在作家方方的一生中只不过是小事一桩,写她的作品评传可以忽略不记。
在武汉日记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绝对是站在方方一边的,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就是站在“人”的一边。“方柳之争”在方方一生中不过是小插曲,不值一提。也不影响我对方方及作品的整体评价,即表示尊敬和推重。
鄢老师很大气,立场坚定,说清楚方方日记的价值,也说清楚相关的“群己权界论”,他很多字词细节都有自思精神。比如,“掺和”“检讨”这些说法,真是令我感动。
对方方小说,包括日记,我原本也说过,有些地方用力过猛,从表达行为本身来讲,也有些可以提升之处。但是,要我违背专业和良心,来否定她的小说价值,特别是方方日记的公共价值,那是肯定不行的。
于是,在人格志上也写过一些认同方方日记的文字,结果,后台长期招致脏言恶语轮番轰炸,身边的朋友也甚至瞬间成仇。
这次鄢老师对待方方日记的态度,恰恰又让我对私仇和公敌这间有更多认知和理解。
人格提升,说到底,在做人做事上,还是要在公共价值观上真正站起来,走向公平和正义的一边。
人就算没有私仇,但毁坏文明和人性的行为存在,就注定会让我们拥有公敌。
我们也注定要因为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成为别人的公敌。
0 2
也就是说,在今天,没有仇人仍是不可能的事。
黑张文宏、批钟南山、骂方方、靠韩红,他们这样的人,也都招人恨。
有恨也有爱,还有很多人在爱蔡莉呢。而且,不是因为蔡莉长得好,是因为她恶。
一代太极宗师雷雷公公,还有手残眼瞎的书法家钱诗贵,随时就会跳到好人面前成为恶人。
这样的仇人,在这样的世道,你是真躲不掉的。他们,其实才是真正的全民公敌。
疫情撕裂价值观,仇恨正在燃烧。多元文化,没有信仰的人生,接下来,这样价值分歧带来的争战,很可能越演越烈。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好好理解一下私仇和公敌的内涵。
努尔哈赤曾经写过反明檄文——《七大恨》,写的是国家民族之间的仇恨。值得思考。
多兹尔就写过一本书,叫《仇恨的本质》,他指出,21世纪的问题就是仇恨的问题。书里分析的仇恨形式有很多,有战争、种族灭绝、恐怖主义、种族歧视、爱恨关系等。
仇恨是黑暗邪恶的情感,会破坏社会,摧毁个人,葬送生命,吞噬健康。
台湾作家张大春在一篇叫《简单的仇恨》中说:
仇恨之所以入人深刻,实因仇恨过于简单
只不过,在很多人那里:
简单到经不起思想的事物,却无比顽强
方方日记,看上去内容简单的观念,观点也一点不复杂。但是,就这样在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牵引出了顽强仇恨。
当我们彼此互认是公敌,消解这样庞大的仇恨,又要支付怎样的代价?
我的理解是,价值观分歧带来的这种群体性仇恨,不可能靠个体忏悔来解决。更何况,中国大多数人也没有宗教的悲悯意识。
真正的症结,应该指向制度性忏悔的匮乏。
历史上一些发生大规模流血的事件,包括众所周知的义和团事件,以及上世纪这里无须复说的一些事件。
很多事情,在观念分歧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先以生命的名义,来进行集体忏悔和反思。
至少,现在,对公开贴大字报进行威胁的农夫,要拳打60岁老妇的雷雷、对拟在秦桧旁塑方方跪像的钱诗贵,这些都属明显的违法行为,太需要及时进行制度化清理。否则,人们处理仇怨就会离公正、文明与理性。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因为仇恨变得更美好。
甘地说,凡能用刀剑得到的,同样会因刀剑而失去。
如果我们的人生已经行走到难以避免被推动观念分歧的彼此仇恨中,我们就很容易成为彼此心中下一个全民公敌。
制度性调解是真的不能再缺位了。否则,个体只会陷于更大的人性泥潭!
不论如何,真的希望良善、温和、理性、文明的价值观,都属于每个人,让我们彼此不再成为对方心中的公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