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星期一,在传出拟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两天后,中芯国际开盘了。尽管95日,中芯国际在其官网和官方微信发布声明解释,安抚市场情绪,但仍免不了开盘大跌,A股开盘即跌7.36%H股开盘大跌超过15%
截至收盘,中芯国际A股跌11.29%,成交76.68亿元,换手率达12.27%,盘面资金流向显示为主力卖出超主力买入12.03个百分点,通俗说就是,有大量资金被巨大的利空消息吓跑了。
中芯国际H股则重挫22%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受中芯国际利空消息影响,A股芯片和半导体相关概念股集体调整,A股市场富瀚微、中微公司、兆易创新盘中大跌,港股华虹半导体跌幅超过10%。今天上证指数大跌1.87%,中芯国际拟被制裁事件难逃干系。
对中芯国际来说,一则未落实锤的报道就导致股价大跌,难免委屈,但对投资者而言,这一消息却非同小可,因为中兴通讯被列入“实体清单后”,股价暴跌的惨烈仍历历在目。
2018年4月,中兴通讯被列入“实体清单”后,以8个跌停板(其中7个一字跌停板)开启暴跌之旅,股价一度从30元出头,跌到最低不足12元。
投资者的恐慌自有其理由。中兴通讯由于大量芯片供应依赖美国企业,因此被列入“实体清单”后意味着芯片供应基本断供,而公司当时的库存只能维持2个月的订单量,在找不到国产替代的情况下,面临破产风险。后来,在做出大幅让步,包括通过缴纳10亿美元罚款(并在协议期内在第三方留存4亿美元保证金),30天内更换董事会和管理层,并容许美方指定人员加入公司合规团队之后,公司才终于活下来。
跌过这个跟斗后,中兴通讯也吸取了一定的教训。2019年530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总裁徐子阳透露,已对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中兴微电子(类似华为海思)业务做出明显的调整,在芯片研发上,消除独家供应,以消除不确定性,同时对产品竞争力有巨大关联作用的芯片,坚持自主研发。简单说,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知道自主研发的路可能比买买买难走一些,但关键时候真的能救命。
那么,中芯国际会不会重蹈中兴通讯的覆辙呢?
从公开声明看,中芯国际否认了有关报道提到的涉及军事应用的经营行为,并表示,2016年及以前,公司还是经美国商务部正式认可的“最终民用厂商”(ValidatedEnd-User),多位美国商务部官员曾实地到中芯国际进行访查。也就是说,报道称的公司拟被列入“实体清单”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按理,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经够明白了,中芯国际的投资者应该踏实抱紧股票了,为何还有不少人选择抛售呢?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懂王的脾气和性格,这三年来其实已经展露得清清楚楚:说了不算,算了不说;朝令夕改,说翻脸就翻脸。你说你是清白的,来个“莫须有”怎么样?
第二点就是,中芯国际对国外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依赖确实高,供应商集中在美国、日本、荷兰等,这些已经是公开透明的信息,也恰恰是让投资者感到如芒在背的地方。
这就引出下一个问题,懂王为何要挑选中芯国际下手?答案是和中芯国际的行业地位有很大关系。
目前,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前十大企业占据97%的份额(20172018年数据,由于行业呈寡头垄断越来越明显,这个数据在20192020年只高不低),其中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和华虹集团上榜,分别列第4和第6,但占据份额不过9%
在国内市场,前6大晶圆代工企业,中国大陆有三家企业上榜: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和武汉新芯,但份额合计为28%,剩下的被中国台湾和美国的企业瓜分。简单说,无论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国内市场,中国大陆的晶圆代工实力依然很弱小,尽管它很关键。
在你很强大的时候攻击你,只会自取其辱;但在你很弱小时出手,绝对的一劳永逸。这就是懂王出手的逻辑。
如果中芯国际被制裁的消息最终落地,那华虹呢?如果我们连全球9%的晶圆代工市场份额都保不住,整个国家发展需要的芯片谁来制造?那时候,芯片不仅昂贵,还不一定能买得到。那就不是掐住7寸,而是被掐住咽喉。
所以,你可以骂太平洋对岸那位是疯子,但不能说他是傻子,因为从这三年来进攻的招式看,有计划、有步骤,而且瞄得准,还拳拳到肉。
早在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就出台了,但6年来并没有补上芯片制造这个最大的短板,没有解决国产中高端半导体设备缺位问题。
不断地交学费表明,落下的课终究是要补的,落得太多,只能恶补了。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