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透社9月4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中国大陆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列入“贸易黑名单”。路透社评论称,这表明美国正在加大打击中国企业的力度。
报道称,美国防部正在和其他机构合作,以便确定是否对中芯国际采取行动。
如果中芯国际被列入“贸易黑名单”,意味着美国的供应商在向其发货之前,必须获得许可证,而这份许可证非常难以获得,等于中芯国际的命运被掌握在美国手里。
由于国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处于低端市场,而中芯国际的工艺制程偏中高端,因此设备和材料依赖国外供应,尤其最先进的14nm工艺制程,更是完全依赖国外供应商。
根据中芯国际公开的资料,公司主要材料和设备供应商多数为境外公司,分别来自于日本、韩国、荷兰、美国等国家,前五大材料供应商均来自上述国家。而且,随着工艺制程的提升,公司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正在加深,从2017年的39.42%(前五大材料供应商),上升到2019年的46.57%,三年时间上升了18.14%
美国的供应商中,和中芯国际合作密切的有LAM Research、KLA CorpApplied Materials等公司,它们可提供关键的芯片制造设备。
公司为推进14nm工艺制程的大规模量产,曾在2019年向美国供应商采购了超过10亿美元的原材料和设备。此前,公司向荷兰ASML采购的EUV光刻机,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到货,使得公司的工艺制程研发被挡在了极紫外光刻时代门外,工艺制程的天花板被定格在了7nm,而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由于可顺畅采购EUV光刻机,成为极紫外光刻时代唯三玩家。尤其台积电,EUV光刻机、先进工艺制程加持,以及行业第一的地位,使得其获利能力是中芯国际的60余倍(从净利额角度)。
中芯国际一旦被列入“贸易黑名单”,不仅仅是和台积电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问题,而且两只脚都踩在了生死存亡线上,处于生死边缘。
对于目前的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中芯国际也曾有所预期,认为客户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认为,“获得第三方公司知识产权许可或引入相关技术授权是集成电路的行业惯例。存在相关知识产权许可或技术授权到期后,因第三方公司原因或因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无法继续使用或续期的风险。”
知识产权方面,就目前公开的信息而言,与中芯国际初创时有关。在张汝京时代,中芯国际为了缩短与台积电的技术代差,加快追赶速度,创始人张汝京利用自身和老东家德州仪器的关系,购买了不少IP授权,使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技术差距最短在两到三年。
在晶体管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集成电路工艺有传承性,不排除中芯国际现在的先进工艺制程和当初购买的IP授权有关,以及现有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仍在使用授权IP。因此,一旦“贸易黑名单”落实,中芯国际受到的打击非同小可。
另外,中芯国际受影响最大、最确定的就是14nm工艺生产线。为了该生产线放量,提升公司行业地位,中芯国际选择在A股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80亿元人民币。不排除这条生产线受到打击后,陷入可能停摆的困局。
其实,中芯国际为了减少生存风险一直在努力,包括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并被禁止代工厂生产芯片后,中芯国际被迫辞掉了华为的订单。为了安抚投资者情绪,8月7日在公司第二季度电话财报会议上,联合CEO梁孟松就能否给华为代工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遵守美国规定。
然而,现在看来,“严格遵守国际规章”的中芯国际也可能逃脱不了上“黑名单”的命运。中芯国际如果不能生产芯片,对国内上游的高科技公司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智能手机、机顶盒、物联网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厂商,将蜂拥到台积电门前。台积电将成最大的赢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