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跟几个朋友去湖南的株洲吃小龙虾就在江,等餐时在江边逛看到一个旧书摊发现有2015年全年的《炎黄春秋》,于是全了下来。
第十期,有一篇文章写到了申纪兰。
大家都记得,申纪兰因“一辈子没有投过反对票”而闻名。根据这篇文章的记录,申纪兰也投过反对,而且是在一起重要的人事安排中投了反对票。6月,申纪兰去世再有媒体提到她一辈子没投过反对票,不免想起这篇文章,但怎么也找不到这一期杂志,可能是在家里用这期杂志打蚊子后弄脏了封面被家里人扔了。
今日,《炎黄春秋》官网上找到了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山西补选四届人大代表风波

○ 石名岗 李 辅

        1969年中共九大之后,筹备召开四届人大提上了议事日程。按照宪法,全国人大代表应由各省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文革中,经过夺权成立的各级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于是四届人大代表由各省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出席四届人大的代表选出后,发生林彪事件,接着批林批孔,四届人大召开时间搁置数年,代表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到1974年四季度,中央才部署各省补选四届人大代表。
  在山西,补选前刚刚发生一场政治动荡。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主任谢振华积极批极"左",得罪了江青。他与陈永贵在政治上也有矛盾。1974年初,江青以晋剧《三上桃峰》为刘少奇翻案为借口,出面炮轰谢振华。在中央主持的山西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谢振华受到江青、王洪文、陈永贵、纪登奎等人的严厉批判。回省后,陈永贵继续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对谢振华进行了4个多月的批判,谢被革职,他出席四届人大的代表席位成为空缺。中央指定,由王谦(文革前为山西省省长)主持山西省委、省革委工作。
  1974年12月23日至26日,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太原晋祠宾馆召开,补选四届人大代表。省革委共有236名委员,除去死亡和工作调动,应到228名,实际参加全会的169人。中央安排山西补选的代表名额有7名。他们是山西省委书记王谦、太钢三轧电炉工冀秀敏、西山矿务局劳模李生义、石屹节煤矿党委书记谢拴贵、245厂老工人窦新丑、自行车运动员王建业、昔阳水泥厂工人毛联书。
  在省革委全委会之前,召开了省革委常委会,讨论补选四届人大代表候选人名单。主持会议的王谦指名让省革委常委、北郊区委副书记刘灏表态,刘灏说:"你一不代表人民,二不关心群众利益,我不同意你当代表。"接着,王谦又问省革委常委、团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宋捷和省革委常委、清徐县委副书记段立生,他们也明确表态反对王谦当人大代表。他们虽然表了态,并没想到能选掉王谦。但争议就此开始。由于会议补选的名额只有7个,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等额选举,讨论其他候选人时,没有太大意见,唯有王谦成为争议的对象。
  当时参加会议的许多委员,尤其是与军队关系密切的委员,对批判《三上桃峰》事件以来的一系列做法有不同看法,对王谦追随陈永贵批斗谢振华意见更大。他们因为观点不同,不愿意进行流于形式的讨论,自然扎堆在一起议论。对"批谢"不满意的委员,不论原来是领导干部,是劳模,还是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凑到了一块议论王谦的所作所为,大家都认为王谦没有资格代表他们出席四届人大。胡文秀委员是刘胡兰的母亲,她公开表态:"我不选王谦!我要告诉我女儿也不选王谦!"她的女儿刘芳兰时为现役军人,也是省革委委员。
  议论归议论,真的让王谦落选,不是一件易事。要完成这件事需要票数集中到另一个人身上。违背上级的意图另选他人不是一件小事情,干部和劳模没有这种意识、胆量和魄力挑头,这自然地落在了原来群众组织负责人的头上了。至于说到替代王谦的候选人,选择起来也很有讲究。时任省卫生厅副厅长的李瑞芳委员提出,出身大同煤矿技术员的韩英,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书记、省革委副主任,比较合适。李瑞芳提醒了大家,尽管韩英不在候选名单中,他如果当选,应该为各方面所能接受。
  这样的看法很快在会外形成舆论。太原街头出现了大标语:"不同意王谦当代表""我们要选韩英当代表"等等。一些委员开始在会场内传播社会上大标语的内容,许多委员心照不宣,一点就明,自然有了选举韩英不选王谦的想法。
  正式选举前的一个晚上,刘灏去看望老劳模李顺达,说到选举时,刘灏问李顺达选不选王谦。李顺达说:"我对王谦是有意见,但是省委常委做了决定,我是省委常委,还是要选王谦!"来自平顺西沟的另一位劳模委员申纪兰说:"老李,这次我可是不跟你了,我不同意选王谦!"
  赞同和反对王谦的双方,都有活动。王谦的秘书就找过来自山西机床厂的一位委员谈话,做出封官许愿的表示。
  时任水利厅副厅长的李兆田委员回忆当时的情况,说与晋中的一些委员通气时,大家都同意选韩英,不选王谦。
  12月25日会议开选,会场平静,未现异常。
  宋捷专门坐在王谦的旁边,当着王谦的面在王谦名字下面画上×,填写选票时,王谦光顾提防宋捷看自己的选票,无暇顾及下面的情况。一切按工作顺序进行,委员们等待宣布选举结果。当选举结果公布时,票数相当集中,韩英当选!王谦落选!此时,多数代表一片欢腾。
  王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他一生经历选举无数,但没有经历过一次真正的民主选举,他太大意了。以往的选举,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大家也习惯了这样的选举。如果王谦事先有一些危机意识,下功夫做一些工作,可能还不至于落选。
  中央在程序上认可了山西省的选举结果。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75年1月13日开幕,山西省代表团团长由此前当选人大代表的省委书记王大任担任。王谦作为列席代表参会。从1954年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来,省委第一书记落选全国人大代表这是第一次。
  这件事当时引起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的极大震怒,他批示:"这是我党历史上罕见的共产党员不选共产党的严重政治事件。"接着,中央把此事作为严重政治事件通报全国。1975年1月12日晚,在四届人大各代表团团长预备会议上,王洪文、张春桥、吴德都对王谦落选事件进行了批评。王洪文说:"最近有个问题很重要,在人民代表会议上,我们不要和资产阶级站到一起去,山西有教训。王谦同志是省委提名、中央同意的代表候选人,选举时落了选,这是党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作为一个省的主要负责人,省委提名,中央同意,回了电报,仍然落了选。所以,中央决定,在四届人大中,首先要召开党员大会,是十分必要的。那里的情况很复杂,完全违反党纪,王大任你们事后要追查。有人背后搞小动作,千方百计不让选王谦。"张春桥说:"山西省委开革命委员会选代表,不开党员会,是两个党,共产党员不选共产党,这是不允许的,把两派观点带到会上是不允许的。"1月22日,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陈永贵接见了出席四届人大的山西代表团部分党员,谈话中再次提到了王谦落选的问题,并点了段立生、刘灏、宋捷的名,特别指出会后要追查,借以教育全党。
  四届人大会议结束后,山西省委多次开会传达王洪文、张春桥的指示。1975年2月22日,韩英在省直机关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上代表省委常委说:"这个事件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山西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继续。段、刘、宋三个人为什么不选王谦当代表,其目的是反对中央对谢振华错误的批判和反对王谦主持山西工作。段、刘、宋三个人一再散布批谢批错了。企图搞乱山西。"
  省委组织专门人员,检查选票,辨认字迹,调查对投王谦反对票的委员。强令投反对王谦票的委员的单位办"学习班",让那些委员坦白交待,组织群众批斗。据段立生回忆,在山西省委传达王洪文、张春桥等人对王谦落选的批评之后,段立生即被停职检查一年之久。其间,被押解到他所任职的清徐县境内30多个基层单位接受批判。刘灏在1975年春节后参加在昔阳召开的全省学大寨会,遇见省委书记王庭栋,王说刘灏:"你犯了大错,中央点了你的名!"会议结束,刘从昔阳回到太原,就被停职批判。
  粉碎"四人帮"以后,开展清查运动,王谦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不选他的委员进一步打击报复。将段立生、牛发和、刘灏、宋捷等人投进监狱,非法关押三年之久,批斗数百次。女知青蔡立坚也是不选王谦的委员,当时生孩子尚未满月,就被关进"学习班",检查批判。
  王洪文、张春桥指责"共产党员不选共产党",其实逻辑不通。因为不选王谦不等于不选共产党,王谦不是共产党的化身。韩英也是共产党员,还是共产党的省委书记和候补中央委员。王谦落选只能证明上级对他的选择不当。王洪文、张春桥的指责暴露了专横和无知,他们在文革中鼓吹过无产阶级大民主,其实他们的意识与民主风马牛不相及。
  当时王谦、陈永贵在批判时说,这次选举是"派性"在作怪。以此批判选举者的动机。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当时参选的委员中曾任群众组织负责人的不到1/5,多数委员是干部或劳模出身。况且,有支持谢振华的群众组织负责人并未参加选举,如省革委委员李辅时任襄汾县委书记,他与王谦个人关系不错,认为选举是走过场,不如忙县里的工作,就没有来太原参加选举。王谦落选,看起来是一批省革委委员投反对票所致,其实背后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历史证明:批谢确实批错了。1981年,中共中央发文为谢振华彻底平反。由批谢而引起的王谦落选事件,与陈少敏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拒绝赞成开除刘少奇党籍事件一样,都在中国当代政治史上留下了特殊的一笔。■
  (石名岗:太原锅炉厂高级工程师;李辅:晋中市榆次图书馆馆员)
李辅:文化大革命前,他是中共山西省委政治研究室的一个青年干部,共产党员。文化大革命之初,李辅当了省委机关主要的群众组织“七一公社”的头头,当过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委员。在1971年4月召开的省第三次党代会上,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先后当过省委政策调研室副主任和省委农村政治部副主任。1973年12月任襄汾县委书记。1977年8月清查“四人帮”帮派体系的运动中,受到清查。1981年4月平反。8月任平遥县委副书记,12月任书记。1984年元月免职,调回晋中行署办公室接受审查,10月被以“三种人”开除党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