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情感不顺成为硕博的轻生导火索
最近一个新闻登上热搜。
一名湖大硕士毕业生陈洋(化名),在广州跳入珠江自杀。
跟以往研究生被导师PUA等情况不同,根据该硕士自杀前写了18篇日记内容,警方推断这位硕士是因为女友要跟其分手,一时想不开而轻生。
关于女友,他在日记写到:
“你说一句简单的稍微有点动容的话,我就能改一整天的阴霾......”
 “只要你一句话,我又活过来了.....”
 “看到你逛朋友圈也不回我一整天的消息.....我害怕你拒绝和我说话.....”
女友要和自己分手,他在日记中说:“失去了光….”,一直想要挽回的他,在明白恋情无望以后,在写完18篇日记以后,纵身从广州塔俯身跳下珠江,离开了人世。
近年来,博士、硕士自杀的新闻总是屡出不断,人际关系不顺也成为继导师压榨之后的又一诱因。
比如最近一个新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位女博士林文文(化名)喝下农药,不过幸好发现及时,自杀未遂。
根据其过往种种行为来看,其男友成为最大的嫌疑人。
这位博士经常与男友吵架,其中结婚是两人最容易出现的分歧。
早在2018年,林文文就跟杜军在电话里面说想要和他结婚,当时就被拒绝,二人因此在电话里吵了一架。
此后,男方多次声称要杀女方,用折叠刀威胁、开车撞她等方式恐吓,而之所以吓唬的原因,还是为了不和林文文结婚。
之所以如此,据说男方对女方早没有感情了,但女方又不肯放弃这段感情,也使出各种法子来“折磨”对方,比如向男方父亲发带有侮辱性的词汇的短信,这次的自杀行为也是其中之一。
感情纠纷的新闻不是没有,但发生在硕士博士的身上,还能这么感情用事,也更让看客们感到诧异。
看似是感情问题,实际上,女友离开、男友的感情生变只是轻生者们最后一根稻草,也反映出了更多的深层问题。
这还要回到硕士本身情况来看,人们以为念了书,懂了理论,硕博士在做人做事上会更智慧,实则未必。很多继续深造的硕博士,眼界也未必宽阔,而且在身处追求论文、绩点排名的象牙塔里,甚至在他们看来,衡量一个人厉害与否,就看他发表了多少论文、绩点有多高。
比如清华博士“毕导”,毕业后成为知名自媒体人,也在网上获得了不小的影响力,但总是有人会杠,“为什么他在研究生期间没有发表过高质量的论文?”
评价一个人,永远只从一个维度出发,就像在感情里,认定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这种简单保守的二维思维,在很多人的脑子已经深深植入。
也可能和当事人过惯了安稳生活,根深蒂固的风险意识有关,所以也更容易患得患失。
另一方面,可能跟人际交往的现实情况有关,一般普通硕士博士都过的是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除了导师、朋友、对象之外,基本不会接触到太多的人。
而接触的人有限,就意味着信息来源接收单一,部分硕士博士也更容易对别人的话过分敏感,囿在自己的小圈子,动辄产生自怨自哀的情绪。
日常的社交活动更多,意味着交友范围与可选择空间也更大,也不会主观上将自己与某个公司,或某个人达成无法分割的捆绑关系。
02
如何对待负面人际关系
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学术研究针对本科硕士博士的心理健康,甚至很多读心理健康学的硕博士,自己心里也未必健康。
有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学术压力以外,人际压力也是造成悲观情绪的罪魁祸首之一。拿前面提到的两个案例来说,往小了看,这是情感问题,往大了说,其实还是人际自信问题。
不止于异性之间的情感,上班族在面对上司,创业者在投资人面前,都有过不被人认可、备受质疑的时候。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能成事,还是因为他们具有内心足够强大。不是说他们不会遇到难事,不会痛苦,不会经历某些人生阵痛期,而是他们在遇到痛苦、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到不完全被感性所裹挟。他们解决问题时的理性,远强于遇到问题时的情绪,听起来很鸡汤,但实际上真正能做到的人没有几个。
人都是有情绪的,但是解决问题还需要理性思考。
如果对方的确是误解了你,说出并不符合现实的话讽刺或否定你。但只要你自己的实力过硬,底气足,根本不会被一般的评价所影响。
一个人太过于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或是把某段亲密关系看得比命还重要,在心理学叫做“心理卷入程度过高”,具体指个人在心理上与环境信息的关联程度过高。例如,在人际交往中,有人会过分地关心朋友的事情,朋友遇到困难了,他比朋友还要忧心忡忡;朋友办事出现失误,他比朋友还要内疚和自责。
心理卷入程度过高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总是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导致自己的情绪波动大,行为控制不当,进而造成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障碍。
心理卷入程度过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事人不自信,比如特别在乎别人的议论、担心遭到别人的否定和排斥等。或者个体心理独立性发展不完善,个人的状况和心理状态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再者,是因为缺乏必需的社会知觉和人际交往技巧,不能够恰当地判断事件与自己的关联程度以及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对方造成的影响。
如果对方真的指出了你的缺点,说的也有理有据。他们指出你的短板时,不一定是PUA。
这个时候,破罐破摔,或者完全不屑一顾,都不是正确的应对方法。
正确的做法,还是迎难直上,尝试着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磨合彼此,如果对方实在无法忍受你的短板,同时你又无法改变的时候,大可不必纠结,分开也许是更适合的做法。
将眼光放长远,让思维更通透些,其实包括父母在内,每个人都只是你生活中的一个过客。
强扭的瓜不甜,企图用一些“手段”要挟对方,甚至一些为此送上性命的做法更是愚蠢。
若想解决心理卷入程度过高的问题,一是要信任别人,相信别人能为自己的事负责,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不要越俎代庖,负自己不该负的责任。
二是加强自信和独立性,有自我价值观与生活支撑点。只有消除在心理上对他人的依赖,才能驾驭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03
“为爱自杀”是个例
其实每每看到“博士为爱自杀”这样的新闻,比“博士找不到工作”的新闻,更容易让大众怀疑学历的价值。
这些年,学历无用论甚嚣尘上,前段时间清北硕博扎堆进街道办的新闻也登上了热搜,更让一些人怀疑学历的价值。
但我们认为,这个年代,学历依然有用,尤其是对那些原生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 
第一,有了高学历,起码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比如北大清华毕业的,既可以选择坐办公室的白领工作,也可以选择卖猪肉,这些人才可以往低的行业流动,但低门槛的行业的人却很难流动到高处。
第二,学历这块敲门砖并不单单是敲门砖的问题,而是敲门砖背后所代表的东西,包括自律、学习力、成长度、稀缺度等综合问题。
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卖猪肉和中学辍学卖猪肉的人有何不同?
差别在于,前者拥有一定程度的思考能力,比一般的商贩更善于思考,能做到“一个档口卖十二头猪”的领先,还在业余坚持创作出书《北大屠夫》,后来和师兄合伙创立了“壹号土猪”品牌。
通信公司的双语硕士妈妈辞职做保姆,她也拥有一般保姆没有的选择权。她不做饭不做卫生,只负责孩子的教育,月薪也比一般保姆高很多。
即使一些人看来,他们走的是退路,但这退路,也比一般人更好。
第三,能作出“为爱自杀”这样出格的事、拥有如此极端思维的硕士生总归是少数,某种程度上,也是“幸存者偏差”视角下才会发生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总归还是理性与通透的人更多,身边高学历的人,也同样是高素质和修养的人。
但无论学历高还是低,保持独立的人格始终是关键。一方面是真正给你带来自信与底气,另一方面,当你真正独立的时候,也不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某个人的身上。
- END -
投稿及内容合作|e[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点击“在看”,拥有相互成就的关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