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内用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两句,有读者留言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虽好,但作者李绅是个奢靡无度的人。
以前也听说过这段子,说李绅爱吃鸡舌,为了吃鸡舌每次杀鸡300只。昨日,又看到腾讯新闻短史记题为《请不要再污蔑写下「锄禾日当午」的那个唐朝诗人》一文,对此事进行分析。
短史记的文章说,李绅爱吃鸡舌每顿饭杀鸡300只可能是子虚乌有的段子。
该文作者推测,这则谣言发生的逻辑可能是这样的:明末清初文人褚人获的笔记小说《坚瓠集》里记载,北宋宰相吕蒙正喜食鸡舌汤,每朝必用,以致于其后花园中鸡毛堆积成山。某位当代人对《坚瓠集》里的这段故事存有一种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印象,将它误植在了李绅的头上。
该文指出:褚人获的这段笔记里有一个大大的史实错误,吕蒙喜欢的鸡舌并不是鸡的舌头,而是一种用来掩盖口气的香料。
按这么说,鸡舌不是鸡的舌头,而是一款香料。看到这里,我很好奇,真有鸡舌这样一种可以防口臭的香料吗?
很巧,最近同学寄来两本闲书,一本是《长物志》,一本是《香典》,正在读《长物志》,《香典》还不曾翻阅。看到谈及鸡舌的文章时,就想起到《香典》里找一找是不是真有这种香料。
《香典》,集纳了明朝周嘉胄所著的《香乘》、宋代洪刍所著的《香谱》、宋代陈敬所撰的《陈氏香谱》。翻了翻,其中果然都有鸡舌香的记载。
有趣的是,唐宋明三代很多人曾专门写文章争论鸡舌香是不是丁香。
周嘉胄的《香乘》说:唐朝人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称,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瓣与果实丛生,花朵形如梅花,果实像枣核,其中心最大的为鸡舌,击破果实后,沿着顺向的纹理破为两瓣,如鸡舌一般,因而得名鸡舌香,亦即母丁香。
但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认为,鸡舌香并非是母丁香,就是丁香,依据是《齐民要术》有记载:鸡舌,俗名丁子香;《日华子》记载,丁香,可以治疗口气。所以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旧例,郎官每天都口含鸡舌香,使其在奏事对答时口气芬芳,免得让皇帝不适。
大臣口含鸡舌香奏事,是什么情况呢?
汉朝有这么一个故事:桓帝时,侍中乃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鸡舌香颇小辛螫,不敢咀咽,自嫌有过,得赐毒药。归舍辞决,欲就便宜。家人哀泣,不知其故。赖寮友诸贤闻其愆失,求视其药。出在口香,咸嗤笑之。
简单翻译一下:汉桓帝刘志时,年老的侍中刁存有口臭,而他又经常与皇帝近距离接触,每每议事都把桓帝熏得无法忍受,于是桓帝就给这个老侍中一块鸡舌香,命他含在口中。然鸡舌辛烈涩口,刁存以为桓帝赐他毒药,吓得半死,下朝回家就哭哭啼啼与家人诀别,搞得一家以为大祸临头。有同僚让他把口中毒药吐出来一看,才知道是鸡舌香。自此开始,鸡舌香成为汉朝朝臣的日常用品。
据说宋朝无名氏所撰的《五色线》记载,曹操曾写信给诸葛亮: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坊间解读说,根据《汉官仪》记载:尚书郎口含鸡舌香,伏地奏事。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地奏事,汉末朝臣以为制度,这是曹操虚位以待想招揽诸葛亮的意思。
明代吴大震写的小说《广艳异编》以香艳、异怪内容为主,其中也有鸡舌香的故事。
话说宋朝永兴县有一个县吏叫钟道,得了重病,痊愈后情欲日增。他曾喜欢一个偶遇的女子,念念不忘,心存妄想。
忽然有一天,这名女子翩翩而来,并与他云雨一番。后来,这女子经常到访与钟道温存。钟道有一日对她说,自己很想要鸡舌香。那女子说,这有何难。再来,带来了很多鸡舌香。钟道请女子同含鸡舌香,女子说:我的气息本就芬芳无比,不需此物。有一日,女子从钟家离开,被一只狗看到,尾随捕杀,原来此女是一只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有涉及的,尤其在志怪小说之中,水獭往往变化为美丽的女子与男子交往。
总之,确实有“鸡舌香”这种香料。所以,大家不要一看到鸡舌就以为是鸡的舌头,人家说的可能是一种香料。
《酒中玄》则称,鸡舌香可以解酒:饮酒的人,咀嚼鸡舌香,酒量变大;若服“半天回”(一种草药),则始终不醉。
看到这段的时候,高兴坏了,还有这种吃了后喝不醉的神药?查了半天,也不知道“半天回”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
洪刍的《香谱》中还有“鸡骨香”的记载,据说依据的也是陈藏器的《本草拾遗》:鸡骨香就是栈香中形状像鸡骨的。所谓的栈香,是沉香中较次的一种。
陈藏器,被称为“茶疗鼻祖”,对茶十分推崇,曾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看来,还是应该少喝酒多喝茶。
褚朝新
2020年9月2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