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水木君。
“为了‘复仇’,一个人愿意单枪匹马,与一个国家为敌。”
听到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
曾以为这只是电影里才会出现的画面,可在中国,就有这样一个无畏的男人看哭了无数人。
他叫张双兵。
为了138个女人,他坚持了整整38年。
故事的开始,还要从1982年说起。
那时,张双兵只是一个在西潘乡高庄村任教的普通老师。
一个深秋,他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片稻谷地,看到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妇人,在摇摇晃晃的麦穗里艰难前行。
刚想上前帮忙,就听到自己的学生讲:“别管她!她是炮楼里待过的女人!”
当时的张双兵,并没有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只是看到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家,感觉有些凄凉。
此后的几年里,他没事就去帮老人打扫家里卫生,安抚一下老人的心情,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对待。
这个老妇人,名叫侯冬娥。
出于好奇,他也曾试探性地问过老人的故事,可老人总是说不了三言两语,就哭得泣不成声。
直到某一天,她才向照顾了自己近十年的人,讲述了自己的过往。
那段沉寂了几十年的历史,也再次血淋淋地摆到了张双兵的面前。
原来,这个孤身一人,被自己学生唾弃的老人,就是日本侵华时期的“慰安妇”。
曾经,她也是有丈夫和一儿一女的普通女人。
直到某天,日本士兵攻入了她所在的村庄,她的生活开始踏入深渊。
“这个日本兵走了,下一个日本兵又来了......”
在被日本士兵扣押期间,她没有衣服穿,也不允许下床,每日等待她的,永远都是十几个士兵的强暴......
有一点反抗的意愿,就要被抽打。
她的下体常常没有知觉,还会流出掺杂了血渍的黄色液体......但日本士兵看不到她被摧垮的身体。
在她奄奄一息的那晚,50个日本士兵又轮奸了她。
这是怎样的委屈和侮辱......
不知道老人家每每回忆到这段黑色的过往,心里该有多痛?
听了这个故事的张双兵,悲痛至极,他默默下定了决心,寻找慰安妇,尽自己的努力,帮一帮她们。
在2017年之前,他共寻找了127位受害老人。
万爱花奶奶被带走时只有14岁。
她每日在遭受侮辱的同时,还会被日本士兵暴打。
回来的那天,她躺在担架上,身体多处骨折,动也动不了......
曹黑毛奶奶在被日本士兵蹂躏后,怀孕了。
但日本士兵的恶行并没有因此停止,他们照常没日没夜地折磨她,直到流产......

......
每个老人说完后,都会止不住地嚎啕大哭。
这些从老人嘴里吐露出的字眼,也深深地刺痛了张双兵。
他不知该如何安慰,也只好跟着哭。
是啊,什么样的语言都抚平不了老人心上被烙下的疤痕。
他能做的,只有力所能及的关怀。
但所有屈辱的过往,都不是让张双兵感到最痛的。
那些千方百计逃脱了日军控制的慰安妇,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个需要用一生来品尝的悲剧。
回到山村后,她们没有得到村民的理解。
因为“慰安妇”不干净的名声,她们再也没有能抬起头来活过一天。
就像他曾经听到自己的学生侮辱侯冬娥一样。
每个有“慰安妇”的村庄,都存在着一样的偏见和歧视——
“‘慰安妇’就是妓女啊。”
她们有什么错?
作为受害者,她们在经历了百般羞辱后,还要忍受同胞不理解的眼神注视。
一想到这,张双兵的心就像被刀刺了一般,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难过。
身为中国人,既然了解了这样的痛苦,就有职责去帮一帮这些老人。
终于,1992年,他等来了机会。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决定在日本组织召开一次战争受害女性国际听证会”。
这就像是死水里突然涌出的一股清泉,让张双兵看到了希望。
他知道,这些老人含泪说出这段痛苦,就是想寻求日本政府的一个答复。
他更知道,如果不做这件事,国人对老人的偏见,也很难消除。
他下定决心,要帮她们讨回一个公道。
知道消息后,张双兵就把老人的口供整理了八千多字,移交给了日本政府。
那个时候他以为,只要“坐等”道歉就可以了。
事实证明,他还是太天真了。
他不过一个乡村语文老师,没钱没势,既听不懂日语,也看不懂法律。
他哪有什么力量帮助这样一群历史见证者,去起诉日本政府呢?
律师告诉他,只要证据确凿,一定没问题。
老人因为这句话,在法庭上连衣服都脱了,就是为了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一直没有褪去的疤痕。
但就是这样确凿的证据,还是没能等来公正的结果。
更令人愤怒的是,日本政府给出的判决结果,讽刺至极。
承认事实,驳回上诉。
这就像是在说:“你说的对,但我拒不道歉。”
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再看看每次审判的时间,短则七八年,长则十几年。
日本政府哪里是在审官司呢?
分明是在拖延时间,等到老人去世,便死无对证了。
“在日本人的法庭上,要说日本人的罪状,你想一想我的难处。
日本政府的刁难,让他感到一次又一次地受挫。
但更让他难过的是,不理解老人的,还有他们的子女。
有一些老人的孩子专门来找过张双兵,让他放弃状告,不要再损坏母亲的名声。
只是,这样真的会损坏老人的名誉吗?
只有让日本道歉,才是真正在维护她们的名誉啊!
“找过来的都是子女,老人一个都没有”。
有的老人甚至怕身边的人阻挠,选择偷偷联系的方式,和他交流;也有的老人,主动要求随他去日本打官司......
老人自己都豁出去要和日本政府较量到底了,这个道理,她们的孩子并不是不明白。
但有些孩子却怕耽误自己的生活,劝他放弃。
这让张双兵,凉透了半颗心。
日本的态度和子女的阻挠,让张双兵失望,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
他知道,越是这样,才越要在这场“战役”中胜利。
因为唯有胜利,才能让忽视历史的日本人,给受害者一个道歉。
唯有胜利,才能让只顾自己生活的国人,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事情,也是老人真切期望的事情。
38年来,他几乎把乡村教师赚来的所有薪水,都投入到了这件事上中。
即使自己家一直住在窑洞里,没有换房子住,即使餐餐清水寡淡,一年也吃不起几次肉......
但他没有怨言。
后来寻找的“慰安妇”,都离自己的家比较远,他没有自己的车,也没钱坐车,只能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去看她们。
三十多年里,他骑烂了十几辆自行车,走了近十万公里。
相当于绕着中国边境线,走了一圈还要多。
对于他来说,这些身体上受的苦,根本不算什么。
唯一让他不能介怀的,是这样的苦,不能为老人们换来一个欣慰的结果。
老人的每一份口述,他都整理成了资料细心保留着。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他出了一本书,名叫《炮楼里的女人》,更是参加了根本赚不到钱的电影《二十二》和《大寒》拍摄。
他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慰安妇”,消除对她们的歧视。
当然,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代替老人,向日本政府起诉。
他等了30多年,让国人了解“慰安妇”,等日本政府给一个结果。
可那些老人,等不起。
“我们来的太晚,她们走的太早。”
是啊,都是年过八旬,甚至年过九旬的奶奶,她们哪里还有大把的时间与日本政府耗?
从1992年起诉至今,张双兵认识的老人,相继离他而去。
在2017年,电影《大寒》上映前几天,曹黑毛老奶奶去世。
那是当时与张双兵接触的127位“慰安妇”中的,最后一位。
和其他的几位奶奶一样,她到死,也没能等来日本的道歉。
在谁看来,曹黑毛奶奶的离世,都在为这个故事画上一个遗憾的句号。
毕竟,想要状告就要有证据,曾经人证在世的时候,过程都如此艰难,如今人证不在了,赢的机会将是更加渺茫。
可没人想到,张双兵还是不肯松手。
他说:“人没了,理还在。”
是啊,人没了,但历史就在那里,不会被任何人抹去。
这两年,他将离世的奶奶曾经说过的话继续整理成资料保存着。
他又探访了另外11位慰安妇,截止目前,共探访了138位。
后来寻找的人,都已经一只脚迈进了黄土,腿脚走路不再灵活,有的口齿也不再清晰。
他还是像往常一般照顾这些老人,耐心听老人一字一句地诉说。
日复一日,没有一刻停歇。
在为“慰安妇”打官司的这条路上,他从未想过放弃。
曾经看到环球网一篇文章里,记者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他:“值吗?”
这是每个人看了这个故事,都不能免俗的疑问吧。
他回的那句话,水木君至今印象深刻。
他没有回答值不值,只是说:“是命运选中了我。”
瞧,这个执拗的男人,早就把这件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使命。
不管别人关不关心,不管这个事情有没有一个结果,他都会在有限的生命里,拼命为那些受害者守护一个“理”字。
是啊,从年少青葱到两鬓斑白,他为这件事抗争了一辈子,定然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渺小。
他选择坚持做这件事情,不只是为了无愧于心,也是在告诫所有的人——
死亡的终点,永远不是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刻,而是遗忘的瞬间。
这场悲剧,不只是关乎138个女人的命运。
它在背后诉说的,更是那段国弱民卑的历史。
而“慰安妇”,就是最容易掀起那场战争中“最肮脏一页”的三个字。
如今的中国,日益强大。
可这并不代表那段屈辱的过往,就该被隐藏在岁月的洪流里。
如此那般,才是真正的悲剧。
就像曹黑毛奶奶生前告诫的那样:
官司赢不赢吧,我们都死了,我也94了,没几天了。
只希望娃子们,以后把咱家的门看住了,再不能让人家说踢开就踢开,说进来就进来。


几何时,很多人都对这段历史避而不谈。
但遗忘,就是下一场悲剧的开端。
这138位老人,自揭伤疤,用自己悲剧的一生在告诉我们:铭记历史,看好国门,就是对她们最大的关怀。
但愿曹奶奶的话,能让更多的人听到。
以史为鉴,不忘烽烟起。
山河无恙,吾辈当自强。
这才是张双兵一直坚持的理由,也应该成为我们关注和支持他的原因。
公道,张双兵会继续讨下去。
也愿每一个人,都不要忘记她们。
这从来都不是一个故事,它与每一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
点亮“赞”“在看”,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参考资料:
1. CCTV《国家记忆》:《中国“慰安妇”幸存者侯冬娥的故事》
2. 环球时报《他是“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为何却要说:“我对不起历史”?》
3. 广州日报人物在线《张双兵:37年记录百余“慰安妇”幸存者》

4. 电影《二十二》
5. 电影《大寒》
6. 网络信息,无署名
👇 更多精彩戳这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