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致用同志有过较多接触。1993年起,我担任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农业,曾多次向关注岳阳“三农”问题的致用同志汇报工作。致用同志回到家乡岳阳县筻口镇西冲村定居后,我也多次去西冲看望他。
不久前,我重访西冲,重温致用同志的事迹,对他的革命风范有了更深的体会,尤其对他退休后坚持回西冲定居的乡土情结有了深层的理解。

淡泊之心面对进退
早在1995年担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致用同志就安排儿子毛叙保把老家快要倒塌的旧房拆了,在原基地上盖了3间瓦房。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退休后要回西冲当农民。2003年3月,全国两会结束后,刚刚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就和夫人一起回到西冲,实现了退休后回家乡定居当农民的心愿。
致爹退休后不在大城市享福,要回西冲当农民,这在当时的西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的村民不大相信他能真正住下来。我也曾当面询问过致用同志,他对我说:“西冲好啊,我哪儿也不去了。”接着,他严肃地说:“退下来,就过真正的退休生活,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他还说:“做人做事,不能小心眼,那样于事业无补,在进退去留这个问题上,尤其不能小心眼。”
致用同志回来后,很快就忘记了自己曾当过副国级领导人,也很快开启了他纯粹的田园生活。我第一次去看望他时,他告诉我:“我天天有事做,养鸡、种菜、喂猪、养鱼。原来身体有点小毛病,现在全好了,挑得动大几十斤、百把斤的担子了!” 镇里的同志告诉我,致爹养了100多只鸡,种了四分地的菜,还喂了几头猪,养了一池鱼。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起床,穿胶鞋、戴草帽,独自到鸡棚喂鸡,然后到菜地里种菜,再清扫屋前屋后,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
致用同志的老伴易娭毑悄悄跟我说,他最关心他的鸡和猪。每天早上自己动手清理鸡棚,不要别人帮忙。鸡棚里一待就是个把小时,出来时常常一身透汗。
致用同志住的房子很普通,红砖红瓦,一厅二房,一字排开。房间里的布置也很平常,唯一特别的是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个老头,躺在竹椅上,悠然地摇着扇子,不远处有一个老婆婆正端着盆子喂鸡。画的右上方题着一联:“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这是湖南画家、有幽默大师之称的黄永玉的大作,是致用同志田园生活的绝妙注释。
赤子之心关注“三农”
致用同志逝世时,新华社发布通稿,称他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这是对致用同志恰如其分的评价。无论是主政湖南还是江西,他都把“三农”问题作为改革和建设的重大问题来抓,而且抓出了成效。
1996年,我率市农口部门的几个负责人到江西宜春考察种养业,快到宜春时,车子坏了,停在路边一个修理店。修车的老板听说我们来自致用同志的家乡后,坚决不收我们的修车费。他们说:“毛书记在江西做了大量好事,我们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发自内心感谢他。他的家乡来了客人,修个车如果还收钱,我们心里就不好受了。”可见,致用同志的工作,老百姓是打了收条的。
退下来后,致用同志不再管“大事”,他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指导和帮助西冲村村支委班子解决“三农”问题上。
他对西冲发展的关怀可以上溯到1994年。那年,他把村委会几个负责人接到江西,专门研究西冲村的发展问题。他自责地说,离开西冲20多年了,没有为西冲做过什么事,一想起西冲的群众连小孩读书的钱都拿不出来,晚上就睡不着觉。西冲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找出路。没过多久,他又专程来西冲调研。致用同志认为,西冲基础太差,交通、资金、人才都是短板。西冲要发展,还得从农业项目上想办法。结合西冲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西冲的发展思路,即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创办养猪场,以猪场为依托,形成猪—沼—稻、猪—沼—果、猪—沼—渔等生态种养模式。
村民毛昌荣告诉我,致爹不愧是当过大领导的,他提出的思路完全适合西冲的实际。这个思路一出来,大家的眼睛就亮了,心里也有底了。但西冲的底子太薄,思路出来了,没有资金也是白搭。村支委有人提议请致爹出面,找省里有关部门想办法。致用同志一听就不高兴了,他说:“你们两眼不能盯着上面,要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亲自主持召开全村的党员干部座谈会,提出采用招资入股的形式来筹集发展资金。他本人带头入股2万元。
在致用同志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入股,很快就凑了60多万元,解决了养猪场的资金问题。1995年3月,凝聚着致用同志心血的生猪养殖场正式投入使用。
此后,致用同志每年回西冲,必去看猪场。有一年大年三十,天降大雪,吃完年夜饭后,致用同志不顾家人劝阻,又去了猪场。此时,猪场值班的同志回家吃年夜饭去了。恰好一个猪栏坏了,有几头猪跑出来,在雪地里冻得嗷嗷叫。致用同志连夜召集村干部开会,严肃地批评了大家。他说,这几头猪不是哪个人的,而是村集体的,村集体的事没人管,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得好?他这一批,大家全清醒了。
在致用同志亲力亲为的帮助下,1997年,生猪养殖场见到成效,年利润突破20万元。西冲养猪场养殖的生猪,搭上了外销的班车,全部直销香港。
养猪场成功了,沼气池也在村里推广起来。西冲一口气建成了150多个沼气池,猪场里的猪粪派上了用场,家家户户用上了沼气灶、沼气灯。沼气池里的粪肥则成了上好的肥料。那些年,稻谷、胡柚、柑橘年年增产,村民收入噌噌地往上涨。
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在致用同志的提议下,西冲村的农业税就慢慢由村集体代交了。这让全体村民都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惠。
拳拳之心引导乡风
致用同志待人亲和,村民都愿意跟他亲近。村民家中一些矛盾纠纷无法解决时,也向他反映。村里一位90多岁的老人,有三个儿子,本来应该有个幸福的晚年。但由于儿子们赡养意见不一,老人的养老成了问题。致用同志了解情况后,亲自一个个跟他们打电话调解、沟通,促使他们取得一致,妥善解决了老人的养老问题。这个事平息后,致用同志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一次和他聊天时,他忧心忡忡地说:“一个地方发展慢不是大问题,发展慢总有办法解决,但如果一个地方的风气不好,那就是大问题了。风气不好,精气神就泄了,就挺不起脊梁骨了。”
致用同志引导乡风的做法让人感动,他一边动员,一边示范。每年正月初一,致用同志总会领着老伴,带着水果,拿着红包,一户户登门看望村里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不管路多远,不管事多忙,这个礼数他从来不缺,也不请人代替。正月初一或初二,他会请几桌客,请的不是省、市、县里的干部,而是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致用同志对这次请客十分重视,吃什么、喝什么、怎么坐都亲自把关。客人来时,致用同志领着老伴到门口迎接,走时,老两口同样亲自送出大门。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慨万千。
有一天凌晨两点,致用同志打电话把毛昌荣请到家里,他说:“想到一个事,睡不着。”接着又说:“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要代代传承。靠几个人带动还不够,要建立一个机制。在尊老上,要建立考评机制,村里年年评一评,好的奖励,差的批评。在爱幼上,要重视人才培养,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上书。要建立一个基金,对困难学生资助,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
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建立了敬老考评机制,每年的评比都让排名在后的村民汗颜。西冲希望幸福基金也很快建立起来,致用同志带头捐了4000元。自此以后,村里困难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五保户、特困户,每年都能得到一份资助。
致用同志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西冲村尊老爱幼、修身洁行蔚为风尚。
□陈志刚
(作者系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