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推荐公众号:掌上运动
属于专业运动员的公众号
听说运动健将都在关注哦
● 扫码关注我们
没有谁不关心孩子的健康,但大多数时候,中国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体育运动是一项附加值,可有可无,有则加分,没有也不减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生病就行了,没必要专门花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还有的家长认为,想要使孩子身体好,重要的是吃好喝好,运动完全被排斥在了家庭日常生活之外。
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相比运动,绝大多数家长的观点是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况且学习负担已经够重了,哪里还有时间运动?
在中国,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很多家长对孩子呵护过度,怕孩子运动时累着、摔着、碰着,甚至为了孩子不愿意上体育课便给他们请病假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由于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很难有意识地把运动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在相当一些家庭中俨然成为教育的“盲点”。
其实,父母才是孩子接触体育教育时的第一导师,只要父母的观念转变了,才有可能让孩子慢慢喜欢上运动,爱上运动。
01
父母以身作则最重要
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的父母很难在行为上给孩子积极的示范。通过一项关于“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对六个城市的2000余名小学三年级至初二学生和家长调查显示,课余时间没有体育运动的孩子中,他们的父母有60.6%平时也不喜欢进行体育锻炼。
喜欢运动的父母会为体育运动积极创造家庭物质条件与孩子一起活动,而自身对体育运动的排斥,也很少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体育运动的条件。所以对父母而言,首先要在观念上转变,强化自己运动健身的意识;二是“从我做起”,创造条件与孩子一起做运动。
尤其在孩子幼时,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关,所以在孩子小时候,家长爱运动的话,宝宝爱上运动也会顺理成章。
02
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
运动与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的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关系到家庭生活的质量。居里夫人非常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她在自己家的庭院里竖起一个秋千架,让两个孩子每天做完功课到这个运动场去锻炼。在工作之余,她还跟孩子一起骑自行车、带她们去游泳,两个女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事业都有所成就。
此外,挖掘家里的运动资源也能促进运动。比如住高层的家庭在平时大人和孩子一起“拒绝电梯”,有了一定的基础时还可以在节假日里来个爬楼梯比赛,这是个绝好的运动项目。在家庭中,运动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全家人在共同活动中放松精神,感受休闲的乐趣。
03
养成“见缝插针”的运动习惯
孩子平时在家里写作业累了,或者写完作业之后,总要休息休息,换换脑子,许多孩子选择或者坐着、或者躺着看电视,身体依然处于静态。
其实,即使是看电视,也可以让身体动起来,伸伸臂、扭扭腰、踢踢腿、单腿站立练练平衡力等背外语、背课文的时候未必正襟危坐,转转脖子、散散步,不会影响记忆效果。只要脑子里有了运动这根弦,大人孩子都能想出见缝插针、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总之,应该让体育运动成为家庭教育之“重点”,运动于孩子,于父母都有好处,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人这一生最大的财富。将体育运动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在家庭体育中需要父母以身作则,最重要的是,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养成“见缝插针”的运动习惯,如此即可让孩子拥有良好运动习惯,爱上运动。
运动对孩子身体成长有非常大的影响,能让孩子更强壮,也能让孩子在基因确定的基础上长得更高一些,能让孩子健康少生病……
运动不光是对孩子的身体有大的帮助,对孩子的心理、品质和大脑发育,都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李玫瑾教授曾经在《今日说法》上提出,运动能让孩子减少心理上的问题,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让他运动起来,会影响孩子的内分泌、发育和神经系统,减少孩子心理上的疾病。
同时,李玫瑾教授也曾经说:“想让孩子更勇敢,4岁就让他运动。”
当然了,除了心理和勇气方面,父母更关注的是孩子学习相关的能力,也就是大脑的发育。
神经科学家温蒂·铃木在TED演讲中,通过她的实验详细的剖析了运动对大脑的影响:
①每个短暂的运动都会对大脑产生即时影响,会提升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提升记忆、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②长期运动能够让孩子形成长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③长期运动获得能够长期存在的情绪转化神经元,提升情绪。
并且向我们提出一个建议:“运动能够保护大脑,会让大脑变得更加强壮,认知能力,前额皮层和海马体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分钟,有氧运动就可以。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运动,在父母小时候是不缺运动的:每天在外面跑来跑去,被父母骂“野孩子”也要去外面跑着玩儿。
运动对孩子来说,不仅会提升情绪,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勇敢的途径,也是孩子的天性和需求。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在学习和兴趣班上花费了非常长的时间,却很少有时间去运动,这是父母给孩子的学习、生活、运动方面安排的不合理。
不过呢,现在因为疫情关系,大部分人都是在家宅着,孩子也不例外。可因为缺乏应该有的运动,有的孩子变得很蔫儿,也有的孩子变得很暴躁,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就不得不想尽办法,让孩子动起来了。
推荐公众号:顶尖运动员
属于专业运动员的公众号
听说运动健将都在关注哦
● 扫码关注我们
推荐公众号:泳匠联盟
一起分享游泳点滴!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ID:go-swimmer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泳匠联盟
推荐公众号:修行智慧健康人生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生活小百科,养生全知道
关注我就对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