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公益组织“多元家庭网络”的前身小组发布了《我国大陆同志婚育情况调查报告》,报告结论显示:
超过半数的女性性少数有意愿生育孩子。
即便国内法律不承认同性伴侣,不允许女性性少数使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但这仍然阻挡不了大家去组成各种形式的家庭,想各种办法生育孩子。

在上述调研报告发布后的三年多来,同志群体生育所要面临的情况不断增加,而因为目前在中国同性伴侣权益、非婚女性生育权不受法律保护,社群和ta们的孩子都因此在遭受着不公平对待。
当前的社会,大家对女同志的想象很多还停留在 “拉拉就是不能生孩子的”,或者认为“你既然选择了一个同性伴侣,就意味着没有成为家长的机会”。但这个认知应该被打破,实际上,女性、性少数、生育权这三者是可以并存也应该并存的。
女性性少数的家庭与生育议题需要进一步被看见,被正视。
国内没有关于拉拉生育成家方面多样本的调查,相关方面的政策倡导或公众传播缺乏有力的数据说明。如果我们能知晓社群的实际情况,了解拉拉社群的生育需求以及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困境,便能更准确地通过公共意见或者政策来改善这些困境。
为此,多元家庭网络再次发起《针对中国女性性少数群体生育权状况调查问卷》,希望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再次编撰专门针对女性性少数生育情况的报告和手册。问卷结果将公开发布,用于政策倡导。
无论从任何角度,这次的调研都很重要。如果你是一名性少数女性,不管你是单身、有伴侣或已育状态,都感谢您抽出三分钟来填写这份问卷。我们希望可以捍卫自己的生育权,不管我们的生育计划如何,都能保有这份生育权的可能性。
多元家庭网络相信,事实和存在是一种力量,呈现和发声便是在发力。欢迎大家填问卷,转社群,感谢您帮助我们一起发力,参与改变!
【问卷说明】

  • 主要调查内容:

    婚姻、伴侣关系状态
    生育、抚养孩子状态
    相关法律问题与保障
  • 答题时长:3分钟左右
  • 问卷填写方法: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填写问卷

生育权对性少数女性来说意味着什么?截止目前,多元家庭网络已公开发布「拉拉生育」访谈文章11篇、「多元婚育」访谈文章12篇,下面就是访谈中的一些片段。透过这些语言,我们也许可以看到女性性少数灵活多元的生育实践一隅。

“Q的心声”
如果同性婚姻合法,我一定会和我喜欢的女生一起去抚养一个孩子,这是我人生最大的梦想。
“找到捐精对象”
两次去柬埔寨人工受精失败,我和伴侣开始考虑寻找捐精对象。我年龄慢慢大了,卵巢在不断地衰老,而且家族有遗传高血压,这些都促使我要抓紧时间想办法尽快怀孕。我33岁了,这比我的预期生育年龄已经要晚了。身边这个捐精对象可能是我会为宝宝选择的华裔血缘里面唯一的种子选手。如果没有他,我就不会选择另外的人了。这么说感觉像是我对这个人好像有什么好感,但我真是一个铁拉。
“计划自卵自怀”
我们最开始计划A卵A怀,后来动摇了,改成了A卵B怀。那时候我去朝阳区的户籍科问了单身生育怎么上户口。北京的情况比较特殊:出生证明没有爸爸的名字,派出所就会要求做一个亲子鉴定。我就问他们,我有孩子的出生证,也有住院记录,为什么还有一个亲子鉴定?派出所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说是怕我用的别人的卵生。所以在北京,A卵B怀要一个小宝宝,上户口方面就会比较困难,我们最后还是改回原来的方案,A卵A怀。
“受孕”
当时受孕的时候我们双方伴侣都在。除了不是男女那样的过程,基本上都差不多。用具里有个小罐子,对方要把精子弄到罐子里,交给我。精子要液化半小时,盖子不要关死,留一条小缝。再把针头去掉扔掉,再用针管来抽进针筒里面,那个套装还有一个叫导精管的东西。受孕的过程是我跟伴侣一起做的。6月份的时候试了一次,熟悉了一下操作过程。到了7月份就正式按照排卵期前后的流程来试了两次。结果一下就成功了。
“带孩子”
作为孩子的另一个妈妈,我的状态和我伴侣很不一样。对于照顾宝宝,她也会有厌烦的时候,有时候会向我,甚至自己的家人发牢骚,认为别人帮不上忙,或者做不好某事。在这两年带孩子的过程中,我时常有非常焦虑、压抑、不舒服的地方。我想了很多,虽然我嘴上表示我可以成为一名母亲、可以尽抚养的责任,但我还是更希望能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底气不足”
我们选择的是自卵自怀,所以很自然,孩子在血缘和法律上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朋友也提出过质疑,比如我是否能视如己出,如果分手那么我是否就一无所得。对于前者,我们俩认为亲子间的情感是通过相处来培养。但不可否认,法律关系的缺失,让我在面对质疑时,有些底气不足。如果我们的家庭能得到法律承认,虽然没有血缘,但我也完全没压力了。为了获得和普通人一样的幸福,我们需要“费尽心思”。
“谈谈权益”
现在不管是拉拉社群,还是异性恋家庭,很多人觉得生了孩子就像把两个人绑在一起了,无论犯什么错都“为了孩子有个完整的家”而不肯分手、离婚,因此其中一方就有恃无恐地去做一些伤害对方的事情。但我们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早已谈过“分手原则”。即便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公证,一旦触碰到“分手原则”的底线,双方都仍然会果断分手,为孩子树立一个“敢于结束不幸福关系”的好榜样。
有趣的是,当我们抱着“对方有能力随时离开我,并且她离开后也能过得好”的心态去相处,反而会更珍惜当下的感情,会更谨慎地呵护对方的感受,面对各种诱惑也会更坚定不摇摆。
假如我们有一天分手了,谁怀的孩子就归谁抚养。

对于此次调查问卷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多元家庭网络小助手咨询:
再次感谢🙏
「多元家庭网络」倡导多元家庭理念和自由选择权。单身家庭,同志婚姻,伴侣结合……中的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且不被社会歧视,多元家庭赋权给予亲密关系中的个人,并思考如何能够培养主体的协商能力,不让婚姻限制人们对家庭的想象。
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微博 | @多元家庭网络DF
微信小助手 | diversityfamily(多元家庭网络)
编辑| 李合子
回声计划
属于女人的时代之声
ID:huishengproject
留言功能暂未开通。如果有特别想和我说的话或者联络需求,请在公号主页下方的留言框直接发送消息。
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