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在余承东宣布华为麒麟系列芯片将成绝唱后,同一天,中国大陆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召开第二季度电话财报会议。会上,中芯国际联合CEO梁孟松就能否给华为海思代工表明了态度:遵守美国规定。
梁孟松的原话是,关于某特定客户(暗指华为海思)的问题,公司绝对不会违反国际规章制度,未来会有很多其他的客户进入公司有限的先进工艺产能里,所以(不给华为代工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
梁孟松讲话中的“国际规章制度”,其实是指2020515日,美国针对华为的第二轮制裁,即禁止华为使用美国的技术、设备设计和制造芯片。
中芯国际的这番表态,和台积电的答复如出一辙,那就是没有华为这个客户,公司的经营不会受影响,因为其它客户自然会顶上并填补华为留下的空缺。
但这个回答显然让网友难以满意,因为中芯国际和台积电是性质不同的公司,台积电是在美国上市,美国客户占比接近60%,因此听美国号令在意料之中;而中芯国际已经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仅在香港和上海科创板上市,而且美国客户占比不断降低,从2017年的40.01%降低到2019年的26.36
更为重要的是,A股投资者给中芯国际的估值不仅是纳斯达克的仅10倍,还是港股的3倍多,足见国内投资者对中芯国际的鼎力支持。
简单说,中芯国际是生于中国、市场在中国的企业,如果不能为中国公司制造芯片,于情于理,网友都难以接受。
正因为如此,有网友在8月7日就梁孟松的讲话进一步求证:“是否表示到时候中芯国际也不生产14nm海思芯片。”
截图来源/上证e互动平台

而在8月11日,也就是中芯国际登陆A股科创板将近1月之际,同样是在上证e互动平台,另有网友向其发出灵魂式提问:“就算你听美国的,请问先进的(EUV)光刻机你能买到?”
这位网友的意思是,美国不卖你EUV光刻机,还有必要听美国的话,不给华为代工麒麟芯片?
对于上述网友的提问,中芯国际的统一回复仅寥寥数语:“……中芯是代工企业,面向海内外多元化客户。同时,公司必须尊重经营地法律,合法合规经营。”
那么,中芯国际是否真的可以像台积电那样,失去华为这个大客户,经营业绩不受影响?其实,中芯国际也曾对华为这种大体量客户充满渴望。在2019年1128日举行的2019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上,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这样评价华为对国产供应链的影响:“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把采购额拿到国内一部分,就能把国内半导体产业拉动起来。”
不久,华为将麒麟710A的订单从台积电转移到中芯国际,中芯国际很是高兴,连7nm量产的日程表都排了出来,甚至在麒麟710A生产成功后,还特意定制了纪念版手机。
但为何不到一年时间,中芯国际就对华为态度大变呢?
原因并不复杂,因为中芯国际低于28nm的工艺制程,需要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依赖进口,主要进口国有日本、韩国、荷兰和美国。仅半导体材料方面,虽然中芯国际没有公布具体的供应商,但行业人士都知道主要是日韩欧美公司,而且对外依赖,并没有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反而在升高。
根据中芯国际科创板招股书,从2017年到2019年,公司从前5大材料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从39.42%上升到46.57%,这表明供应链对外依赖程度在进一步加深。
这就可以回答前面网友的提问“就算你听美国的,请问先进的(EUV)光刻机你能买到?”因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的缓慢,整个国产芯片制造被卡了脖子,人家要你听话,还不卖你光刻机,你又能怎的?
中芯国际对华为前后态度的变化,既是迫不得已,也是一种深深的无奈。
备注:文中截图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