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焦虑”二字,早已成了当下社会生活的主要流行词汇,因为它高度浓缩了大多数人的当前生活心理状态。

就拿最近大火的现代都市情感剧《三十而已》来说,里面的三位女主角,可谓是引起了太多观众的内心共鸣。
她们一个是典型社畜的代表,一个是全职妈妈的代表,还有一个是小职员的代表。她们或挣扎于职场,遭逢职场性骚扰、嫉妒,或婚内被出轨,又或者愁小孩上学的问题……
这一切,都无不与“焦虑”有关。
有一个外国作家说得好:“一切都太沉重,除了灵魂。只要你能抓紧自己的灵魂,弯个腰也没什么。”
如何去抓紧自己的灵魂呢?我想,去读一本名家的经典散文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读的这本书,是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集》,这也是他一生最为经典的散文集之一。书中的《白鹅》《竹影》《手指》等名篇,均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其艺术思想和有关生活的性情与价值观影响了众多的读者。
我们知道,丰子恺的老师是李叔同,即后来出家的弘一法师,他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无论在书法还是戏剧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是传播西方音乐的第一人,中国话剧的开拓者。
丰子恺作为他的学生,师承于他,可见受到的音乐、绘画等艺术教导和熏陶是相当深厚的。这无疑为丰子恺成为中国漫画的第一人奠定了基础。
丰子恺一生极其珍视文学、绘画和音乐,将艺术与生活结合,成就了他闻名一世的漫画集、随笔集等经典作品。
在《缘缘堂随笔》一书中,丰子恺将日常生活细节,以及平常的人与物,诉诸于笔端,用平易文字、朴实语言表达出来。
在小事里见哲思与佛理,在孩子身上见童真与智慧,在世间万物中见悲悯与温情,让每一个读者都能透过人生幽微反观自身生活,去除浮躁,减少人欲,提升个人内在修养,从而找到调节生活与情绪的法门,让心归于宁静与平和。
我们说一本好书,带来的是供人心灵遨游的大世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走进丰子恺为我们编织的这个大世界吧。
像孩子一样,保持童真的快乐
网上有一个视频感动了许多人。拍摄者是一位西安的女网友。因疫情的缘故,她已经差不多一年多没有回父母家了。
这一次,她没有直接去家里,也没有提前告知父母自己要回来,而是走到父亲卖煎饼的摊子前,假装路人买煎饼。
这位父亲一开始只顾着低头做煎饼,没有发现面前的人就是自己女儿,等他发现后,表情从一脸惊讶到满脸惊喜,笑容瞬间蔓开,看得人眼泪都要掉下来。
无关贫穷与富贵,也无关平凡与非凡,在孩子眼里,父母是大山一样的存在,值得依靠;而在父母眼里,无论孩子多大,孩子始终是父母心里最柔软的存在,是那个带来永恒欢乐幸福的天使。
对于丰子恺来说,儿女们是他漫画及散文创作的对象,儿女们的生活是他灵感的源泉和艺术创作的素材。这里面有慈爱、宽容与反思,带着一个慈父的特有视角,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情。
一个夏季傍晚,四个儿女坐在小院子里槐树下的地上吃西瓜。
三岁的阿韦摇摆着身子笑着,一边嘴里嚼着西瓜,一边发出脆生生的吧唧声;五岁的瞻瞻不自觉配合着气氛,在一旁说着“瞻瞻吃西瓜,宝姊姊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九岁阿宝和七岁软软总结式地说:“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好一个充满欢喜、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而这一幕,恰巧被一脚踏进院子的丰子恺看见了。
他望着他们,内心评判说,孩子们专注于吃西瓜这一件小事,是明慧心眼所致。“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安全地见到。
反观大人们,心思复杂,顾虑多,心中不澄明,快乐成了一件难得的事情。若是像孩子一样,安于当下,吃西瓜时就吃西瓜,快乐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有时,我们会夸某个孩子可爱,孩子的父母常会笑着说:
“就这会儿看着乖,在家闹腾得很,整个就一混世魔王!”
是啊,家是孩子自认为最安全、最放松的地方。他们的天真和童趣,正在于少了世俗的束缚而显现出来。于是,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闹就闹,看似没有章法可循,却最是敢于表达内心的情绪。
丰子恺有一个书桌,上面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喜好,依方位摆放着自己喜欢的稿纸、笔墨、茶盘等物品。
孩子们经常会爬上桌,把一切秩序全部打乱,其结果是茶壶翻了,壶盖掉地上摔碎,钢笔帽子被拔了扔在一旁,笔管里的墨水被甩出来污染了稿纸和衣服,浆糊当着墨水蘸,毛笔用来乱涂乱画……
每次丰子恺见了就会很生气,火气一下子冒上来。此时,他也会忍不住呵斥打骂孩子,事后又极为后悔。正如生活中的我们一样,在孩子调皮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打骂,事后又内疚自己不该那么冲动。
丰子恺自省道:“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
他认为大人们的举止谨慎、束手束脚,是因为身体手足的筋觉被各种现实压迫而致痉挛了。孩子的天性里,还保留着“健全的身手”和“真朴活跃的元气”,不会像我们一样活得憋屈。
接着他说:“揖让、进退、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贼这天赋的健全的身手的。于是活跃的人逐渐变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废者。”
最后,他质问自己:“残废者要求健全者的举止同他自己一样,何其乖谬!”
当我们在打骂孩子,认为孩子的言行不可理喻,让我们失望和愤怒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才是孩子本该有的天真样子啊。或许真正不可理喻的恰好是我们自己。
理解,也许该从这份纯真开始。
在我们忙碌的时候,是否有那么一个片刻,可以回到孩子般的简单、纯真,去感受活着的快乐与趣味。
心态,是换一种视角看事物
有一部关于情感与心态转变的美国电影, 有句经典台词:
“过去的都过去了,没什么意义。未来还未到来,你也无能为力。只有现在,是唯一的真实。”
这句话,道出了心态的真相。那就是不念过去,不慕将来,活在当下,过好眼前。
然而,即使懂了这个道理,过去的记忆,真的就不存在吗?如何才能在想到过去某一件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让那件事不再刺伤我们?
丰子恺这篇名为《疤痕》的文章,给了我们想要的答案。
在丰子恺的左边额头上,有一条和眉毛等长的伤疤,这是小时候跌在门槛上留下来的。
他清楚记得那一天,一家子在一起做包子吃,那是忙碌的一年中难得有欢声笑语的团聚日子。
小丰子恺和五哥哥一起做米粉包子玩,五哥哥教他在包子上印红泥菩萨。两人起来争执,于是哥哥逃,弟弟小丰子恺追,结果摔倒磕伤了额头。出于疼爱、关心,抑或愧疚,在养伤期间,五哥哥有空就去陪他,还给他带去许多好玩的小玩意儿供他玩耍。
等伤好了后,却留下了去不掉的伤疤。
伤疤是难看的,尤其在一个人的脸上。爱美之人,一定讨厌这个不自然的印记。如果只是想着跌伤时多疼,怨恨这是某某的错,只会带来愤怒和痛苦。如果一味憎恶疤痕,甚至因此厌恶起自己,那将是一场多大的灾难啊。
然而,对于丰子恺来说,这疤痕代表了一个确定的时间里,出现的一些令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以及充满了语言与表情回想的欢乐与幸福。
丰子恺说:“谁言我左额上的疤痕是缺陷?这是我的儿时欢乐的佐证,我的黄金时代的遗迹。”
是啊,疤痕,既可以成为缺憾、痛苦,也可以成为一个美好的象征。我们对它的看待不同,它的意义也随之不同。这完全与一个人的心态有关。
比如,丰子恺写了曾经逃难的一次经历,在大人看来,这是一场不愉快的经历。然而,当他问孩子最喜欢什么时,孩子却回答说,喜欢逃难。
理由是可以和爸爸妈妈等一家人一起坐汽车,看大轮船。
可见,学会从积极的一面看待事情,是保持好心态的诀窍之一。当你发现自己换一种视角、从另一面看待人和事的时候,你的世界也随之不一样了。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当我们看山不仅是山,看水不只是水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不再狭隘,变得宽广、包容而自由。
和优质物品一起成长
文章开篇我们提到了《三十而已》这部剧,里面说到的那个社畜代表就是王漫妮,作为一名在上海打拼的漂泊族,当她被迫搬家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令人闻之辛酸的话:
“一台饮水机一百块,我拥有的只是个饮水泵,让人负担不起的,不是这些东西的价格,负担不起的是带着它们一起搬家。比起房租涨价,更让人害怕的,是不停不停地搬家,是你永远都没法在这座城市扎下根来。”
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是每一个居无定所之人的梦想。房屋不只是一个物品,它更是一个人的灵魂栖居地。累了、倦了,这个家,可以包容一个人所有的疲惫,谋得一个心安神宁之所。
正如丰子恺对自己所居住过的“缘缘堂”所说的:“你本来是灵的存在”“你是我安息之所。”“你是我的归宿之处。”
“缘缘堂”,建在丰子恺故乡老屋的后面,丰子恺预备在此安居养老。从建成到被日本炮火毁坏之前,五年间,“缘缘堂”承载了丰子恺太多的回忆:
比如春天里和平幸福的光景,夏日里欢喜畅快的气氛,秋天里安闲舒适的生活,冬日里温暖安逸的趣味。
一个小小住处,何以能给人如此多的美好呢?原因还在于人,在于人与物、人与环境的调和融洽。
丰子恺在房屋的陈设布局上,根据个人性情喜好、品位,采用了现代人所熟悉的中式装修风格。
屋内布置力求简洁、大方,古朴有韵味,不挂任何流俗的琐碎挂件,只挂一些字画,比如他的老师李叔同所写的对子,画家吴昌硕的绘画,或是他自己写的小对联等。
家里也不用电灯,就用火油灯,在微微桔色光线下,与友人小酌闲聊,此情此调与小镇的古风古调极为和谐相融。
所使用的家具全都由丰子恺自己绘图,找木工打造,属于中式家具,没有一件流行时尚品。丰子恺说这是他给“缘缘堂”穿的中国装。
屋外院子里种有桃树,樱桃树,蔷薇,芭蕉等许多种花草树木。院中还立了一个秋千,搭有葡萄架,种有葡萄。这一切让院子一年四季都充满了大自然的味道。
我们常说,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其实,跟与自己内在性情品味调和的优质物品在一起也很重要。
日本著名时尚、艺术大师加藤惠美子十分提倡“优质”和“简单”。她说:“你和家人、朋友、宠物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的气质就会越来越相像。同理,优质的东西用久了,你也会变得越来越优质。”
又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说,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所以,人生需要有所选择,生活也需要有所过滤。和什么人待在一起,与什么样的物长期共处,关乎着我们个人气质与格调的形成。
我们应该明白,打造一处房屋,营造一处环境,就是在打造我们自己的心灵,让我们自己变得更美好。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了。对于这个栏目,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意见,欢迎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水木君说”,在文章的留言区跟我互动。我会挑选最优质的留言,每期送出一本好书。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这本书,点击下方图片,可以直接购买。晚安!
👇 更多精彩戳这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