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在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中,天文学家动用“地表最强地面望远镜”拍摄到了一张照片,可以很好地阐述这一过程。这颗被命名为PDS 70的行星距地球370光年,是一颗气体行星,质量是木星的数倍。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行星形成的微模型
2003年,在距地面200英里的国际空间站内,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唐纳德·佩蒂特(Donald Pettit)为做实验,往一个密封袋里装了些盐。当时的空间站刚运行几年,宇航员们热衷于观察微重力环境下物质的反应。
佩蒂特将密封袋好好甩了甩。然后停下一看,盐晶体就像玻璃雪球里的人造雪片一样,悬浮于袋中。接着,颗粒开始碰撞、粘连,形成小块,块与块之间又继续碰撞。不出几秒,盐的晶体就已结成大块。佩蒂特再怎么甩袋子,这个结块都不会解体了。
只用一个塑料袋和一些盐,佩蒂特就得到了行星形成的微模型。
太阳系内外的行星都起步于此——在激烈的恒星诞生留下的尘土和气体云中,微小的颗粒相互碰撞,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随着团块引力的增加,它们吸引到的“建筑材料”也越来越多。历经数百万年,它们就成了巨大的星球。
萌芽中的行星
天文学家们试图理解这一过程。
最近,一个欧洲团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动用世界最强大的地面望远镜之一,将其对准了一颗年轻的恒星。若时间够长,他们或能在宇宙的迷雾之中,捕捉到一颗正在萌芽的行星。
新生行星围绕其恒星PDS 70旋转
他们竟然如愿以偿了。注意看照片中的黄橙色斑点。那就是一颗萌芽中的行星。
拍摄这张照片的,是甚大望远镜的一个仪器,由欧洲南方天文台架设于智利沙漠之中。该仪器可以抑制来自恒星的光线,使周遭环境显露出来。照片中的黑色球体处,就是该行星所处的位置。
这颗恒星名为PDS 70,距地球370光年。天文学家猜测,其系统中或有一颗成长中的行星,因为在其原行星盘——也就是恒星诞生留下的尘云之中,他们观测到了一个缝隙。这些缝隙常常意味着,其中存在一个较大的天体,其引力足以吸积附近的材料。
该研究于近期发表于《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期刊,由德国马克思·普朗普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领衔。
将恒星的光芒屏蔽掉,行星(被命名为PDS 70b)发出的微弱光线就进入了视线。通过对这些光线的研究,天文学家发现,PDS 70b是一颗气体行星,质量是木星的数倍。
虽然在上文的“全家福”中,PDS 70b和它的恒星靠得很近,但实际上,其公转轨道距恒星很远,周期约达120年。PDS 70b的表面温度达到1200开尔文(约926摄氏度),是一个火热的世界。而且研究人员称,它很可能仍在长大。
通过观察其他行星系统的年轻成员,天文学家可以一窥太阳系的远古历史。虽然DPS 70b和木星的距离遥不可测,但它们有着类似的经历:诞生的地点都决定了它们的命运。
诞生的地点决定了它们的命运
初生的恒星常会吞噬附近的气体。假如PDS 70b和木星的形成地距各自恒星较近,它们形成所用的材料,就会是恒星吞噬完气体后的残余:岩石。它们最终的面貌,也会类似于火星和地球。但实际上,两者的形成地都距恒星较远,对于那里的气体,恒星只能望而兴叹。
于是,研究人员们称,木星才成了漩涡云构成的巨大“弹珠”;PDS 70b也被云团所围裹。
截至目前,要观看仍处在“分娩阵痛中”的年轻行星,我们只有PDS 70b这一张清晰的照片。
但若只言这种宇宙形成的根本机制,读者自己就能目睹,而且不需要亲自前往国际空间站拿一包盐。只需将头探到沙发底下,寻找一团团的灰尘。和行星一样,这些尘团就源于你家这个宇宙之中,那些不断旋转的尘粒。
(本文未经造就授权,禁止转载。
文字 | 雁行
版面 | 田晓娜
互动话题:感谢你的在看、转发、评论,你有什么难忘的天文观测经历吗?
每周评论区,被zan最多的评论者,将获得造就送出的书籍一本。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勾搭小编
或直接添加造就小助手(zaojiu16)微信
发送暗号“课程”混各种有趣有料的课程社群
由于微信规则改版
欢迎将造就公众号添加星标
或点击文章下方的“”或“在看
每天看到造就推送的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看「造就」更多演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