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6月20日,北京。在生鲜行业,相较于线上的生意,目前大部分交易仍在线下实体店进行。图/ 引粒
众多互联网巨头陆续布局“线上买菜业务”,反映了生鲜电商行业在2019年重新洗牌的背景。线上买菜这门生意的下半场战事,才刚刚开始。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近年来突然多了许多身着绿色工服、背后写着“叮咚买菜”四个字的外送员的身影。他们和小区、地铁站、电梯间的广告牌一道,让叮咚买菜这个主打“互联网买菜”业务的生鲜电商平台,在短时间内被居民们熟知。
叮咚买菜选择在今年4月进入北京市场。这家于2017年上线的前置仓生鲜创业公司,在江浙沪一带站稳脚跟后,先是南下深圳,继而北上,拓展全国业务。
和叮咚买菜“撞衫”的美团买菜则作为新入局者,瞄准了生鲜零售电商赛道。7月7日,美团宣布成立“优选事业部”,进入社区团购赛道。同时,原小象事业部更名为“买菜事业部”,继续发展旗下的买菜业务。
众多互联网巨头陆续布局“线上买菜业务”,反映了生鲜电商行业在2019年重新洗牌的背景。那么,线上买菜这门生意,会由此走向成熟吗?
逛菜市场固然是美事,但对当代人而言却太奢侈。/图虫创意
蓝海市场,但生意依旧难做
当生鲜遇上互联网,兼具刚需和高频两大特征的生鲜电商,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个潜力无限的好生意。
每日优鲜CFO王珺曾说:“3万亿元规模的服装市场养出了一个阿里巴巴,1万亿元规模的3C市场养出了一个京东,未来5万亿元的生鲜市场规模,足以养出一个‘阿里巴巴+京东’的超级平台。”
根据艾媒数据监测报告,2019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到1620亿元,预计2020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将升至2638.4亿元,同比增长62.9%。
但想从这块“大蛋糕”里分一杯羹,其实并不容易。
在传统的生鲜商业模式之上,生鲜电声蓬勃生长。/ 烟火气十足的厦门八市。/图虫创意
来自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的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2019年,国内生鲜电商行业遇冷,出现了一系列闭店和倒闭潮——小象生鲜全面关店,盒马在苏州、昆山等地关店,呆萝卜、妙生活、吉及鲜等社区生鲜也因模式没有跑通接连倒闭。即便是背靠阿里和腾讯,有资本加持的盒马和每日优鲜也鲜有盈利。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生鲜电商是一门“薄利”的生意。
“零售本身是个非常薄的生意,基本上零售渠道上市公司的净利率在3个点左右。” 长期关注生鲜电商赛道的苏宁生态链基金投资人施卓杰说。
这一点也得到了其他业内人士的认可。
“消费平台可以通过迅速赔钱,达到垄断后再收割利润,做到‘玩家通吃’。生鲜赛道的盘子很大,其大规模、长链条、跨区域的特点,要求玩家组织具备精细化运营的能力才能实现盈利。”某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能否深耕供应链、对组织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说是这一行业的两大壁垒。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就垂直生鲜电商市场而言,2018年中国垂直电商市场CR5占比37.6%,较2017年增加12.5%,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垂直生鲜电商正在加速向头部平台聚焦。
其中,成立于2014年的每日优鲜在自营电商行业中领跑,占据近半市场份额。在整个行业盈利困难的情况下,每日优鲜也难得地实现了盈利性增长。一位接近每日优鲜的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每日优鲜已经连续6个月实现了经营性利润率为正,即在经营上已经能覆盖前台的成本。
行业正处于春秋时期,但已进入“下半场”
生鲜行业复购率高,市场空间大,渗透率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众多玩家投身其中。谈及当下行业发展所处阶段时,不少业内人士用了“下半场”这个词。
“各种模式基本上玩得差不多了,算是进入了下半场。” 施卓杰表示,“垂直模式里面已经出现了头部企业,虽然终局未定,但很难出现新入局者。”
“目前看来,虽然还是蓝海市场,但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初创企业或者新玩家再进来已经不太现实了。”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生鲜电商行业衍生了三种商业模式。
一是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平台在用户社区设置前置仓,或与线下商超、零售店、便利店合作,覆盖周边1—3公里的消费者。用户下单后,物流在1小时内完成配送。
二是以盒马、7fresh为代表的线上到家与线下门店体验相结合的前店后仓模式,即通过体验式餐饮和超市零售,在线下开设门店;同时线上依托实体店,提供物流配送服务。
“买菜互联网+”也经过多次升级。/ 图虫创意
还有一种是以天猫生鲜、京东生鲜为代表的纯电商模式。用户在线上购买后,由平台从电商大仓或者分仓发货,通过物流、快递方式配送给用户。但由于电商大仓或分仓分散,与需求用户距离较远,用户下单后,一两天才能送达,即时性差。
那么,究竟哪种商业模式更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胜出?有业内人士用数据做了如下测算。
“同样是覆盖周边三公里的人群,前两种模式开店、运营成本相差较大。以运营成本中的人工成本为例,前店后仓模式需要线上和线下两套人员的成本。比如在配送员人数的配比上,一般盒马单店配送人数会多于50人,而在前置仓模式中,配送人数一般只要10人左右。”
该业内人士表示:“从提升产业效率的角度看,前置仓模式的诞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而前店后仓模式只能算是一个维新,而不是革新。” 
但施卓杰却对此有不同看法。据他分析,前店后仓模式是对前店的一个优化,即“O2O+”的线下门店销售。施卓杰认为,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店的成本高,而仓的租金成本应该是低的,这导致了履约成本的增加。
与此同时,施卓杰也指出了O2O模式中存在的四个问题:第一,它存在时间上的浪费,即只做高峰时间的生意;第二,它存在人群上的浪费,即只做了中高端人群的生意;第三,它浪费了前置仓所带来的门前流量;第四,在该模式下,平台需要不断通过补贴营销的方式来促活和促进消费者复购,即同时增加了履约成本、获客成本和营销费用。 
“简单来说,可以从能否多、快、好、省地满足消费者的诉求这四种角度去分析各类商业模式。”施卓杰说。
O2O模式满足了快和好的品质需求,但本身却是个奢侈的存在;社区团购模式能省,却不一定快。“O2O模式的核心在于用户请了一个人帮自己去买个菜,并且送到自己手中。而相应地,对应这种奢侈的需求的产品品质较好。而社区团购虽然便宜,但却是次日达,且商品质量有好有差。” 
人头攒动的生鲜市场。/ 图虫创意
施卓杰的分析,在现实中也得到了一部分验证。以每日优鲜为例,“略显昂贵”的前置仓极速达业务主要针对一二线城市的用户;针对下沉市场,其主打的则是社区团购或社交电商性质的每日一淘。 
在施卓杰看来,只做一种模式无法实现盈利,一定要做到“一店多吃”。
“就像吃一只鸡一样,盒马把这只鸡的骨头都吃了,每日优鲜只吃了鸡胸肉,鸡脖子、鸡骨头都没吃。但零售这只鸡本身就比较瘦,你只吃鸡胸肉是吃不饱的,所以,这种模式不考虑延伸大标品电商的话,可能很难挣大钱。” 
但在另一位业内人士看来,“一店多吃”的逻辑也存在一定问题,“不管是吃鸡胸肉还是鸡腿肉,每多吃一块,是需要多一份成本的。零售生意毛利低,有可能多吃反而亏得多”。
“互联网买菜”背后的商业逻辑
抛开其他商业模式不论,仅O2O模式下的竞争就已经相当激烈。此次入京,叮咚买菜推出了每位新用户“108元新人红包”、邀请新人再获得30元红包、“0起送费、0配送费,最快29分钟送达”等多项优惠活动,与无所不在的广告和地推人员一道,试图抢占北京生鲜电商市场。
作为每日优鲜的直接竞品,这家电商平台另辟蹊径,舍弃了相对低频但毛利高的水果,而选择了高频但毛利低的蔬菜作为切入口,辅之以高额补贴,在生鲜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
“2019年年底,叮咚买菜的全年GMV达到了50亿元,12月单月的营收突破了7亿元。” 这是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多次提及的数据。他常说的另一句话是:“好的商业模式,不是算账算出来的,只要是好种子就能长成大树。”
鉴于叮咚买菜的商业模式、盈利能力遭受质疑,这句话被视为梁昌霖对此的回应。
至少在目前,行业内普遍认为,叮咚买菜仍处于烧钱换市场的阶段,而由于买菜人群对价格本身相当敏感,叮咚买菜能否通过这一方式成功转型,尚属未知。
瞄准“线上买菜”生意的,绝不仅叮咚买菜这一家。据《经济观察报》等媒体报道,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透露,买菜业务会是美团关键的业务板块。消费者对线上买菜的需求与日俱增,未来这个板块会为美团带来更多机遇和想象。2020年美团将加大快驴、美团买菜等新业务的投入。
事实上,不仅叮咚买菜和美团布局线上零售行业,所有人都在试图延伸自己的业务版图。王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每日优鲜将基于生鲜做全品类拓展,成为超市。而阿里、京东、苏宁、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也在试图拓展超市商品和生鲜等相对高频的商品。
2020年,上海,生鲜商店旁边独坐的人。/ 图虫创意
如果深挖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可以用“高频打低频”一词概括。在零售行业,一直存在“高频打低频”的逻辑,即有些标品虽然毛利和客单价更高,但相对低频,所以永远存在用户因购买更高频的商品被引流到其他平台的可能。
对叮咚买菜来说,买菜的频次高于买水果,对在水果大战中胜出的每日优鲜来说属于“高频打低频”。每日优鲜存在做水果、冻品这些偏生鲜中的标品的惯性,这意味着它向“买菜”这类非标转型也存在困难。
有业内人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存货单元相对于水果、蔬菜的SKU(库存保有单位)会更多,基本上需要500个SKU,因此前置仓的面积可能就需要两三百平方米。但因为之前的仓主营偏标品的水果,没有足够空间满足500个SKU的堆叠。 
正如施卓杰所言,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无论京东、苏宁还是阿里都在做京东超市、苏宁超市、天猫超市,因为这些超市商品相对于京东、苏宁主营的3C产品来说,都是高频的。
但他同时表示,“高频打低频”商业逻辑实现的前提在于高频生意不会亏很多钱,因为要等到实现规模化扩张之后才能叠加品类。
“如果高频生意规模化扩张亏损特别大,你熬不到做高频往低频引流的时候。”施卓杰说。
终局未定,线上买菜生意仍存新机会
疫情的暴发,又把生鲜电商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QuestMobile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显示,春节后的30天内,生鲜电商App端活跃规模用户逼近7000万人,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57%,日均使用次数与使用时长增幅均超过20%。2020年春节期间,生鲜电商整体MAU相比2019年增长200%。
据接近每日优鲜方面的人士透露,经调研发现,其用户群体从疫情暴发之前的以年轻人、35岁以下的白领为主,开始向更多年龄段群体拓展。即便疫情缓解,仍然有很多人留在了线上。 
2020 年7月22日,北京,因为疫情的暴发,生鲜电商配送员的工作也变得异常繁忙。图/ 张博原
据美团方面透露,疫情期间美团买菜在各地的销量均明显上涨,北京地区的日销售量最高时达到了节前的两三倍。销量主要来自蔬菜、肉禽蛋、粮油副食、乳制品、海鲜水产等餐桌品类的增长,这些商品销售占到整体销售的60%—70%。美团方面同时表示,在疫情归于平稳后,美团买菜平台的用户的确有一部分回归线下消费。
有人认为,疫情的暴发让生鲜行业的渗透率提早了两年。但更多人表现得更加理性,认为这只是一次短暂的刺激,让一些人改变了购物习惯,同时让之前部分没有触达的用户被高效触达了。
如果将视野放大,对于生鲜行业整体来说,线上的生意仅仅占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销售其实还是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夫妻店、超市和农贸市场里,甚至藏在我们不知道的某个在当地渗透率很高的超市里。
未来,是否有可能将尾货以2B的方式卖给周边的菜店和餐厅?是否能够做一些现场销售?在做O2O的同时,是否能做一些爆品的社区团购? 
无论如何,“线上买菜”的生意依旧终局未定。

✎作者 | 周叠瑶
原标题《从叮咚买菜、美团买菜到每日优鲜:线上买菜的战争》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我们不做工具人”,现已上市
点击封面即可获取
本 期 看 点
生而为人,需要一点意义
亲爱的,我们离婚吧
刘小东:上街画纽约
在快时代玩一玩慢社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