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行业,牧原股份一直受广东的温氏股份压制,江湖人称“千年老二”。
仅仅半年时间,这一格局就彻底发生了变化。
不管是总市值,还是出栏量和营收规模,中国养猪行业的老大,都已变为牧原股份,秦英林也正式成为了中国“养猪大王”。
文 | 雷彦鹏
来源 | 市界(ID:ishijie2018)
金错刀(ijincuodao)授权转载
“我叫秦英林,来自河南,我是个大学生农民,养猪的。”
2009年,作为基层代表参加一场在中南海举行的座谈会时,秦英林这样介绍自己。那时,他自称“猪司令”,没有什么名气。
直到2014年,牧原股份(002714.SZ)在深交所上市,秦英林的名气才随财富大涨。他以90亿元的身家超过辅仁药业的朱文臣,首次成为河南首富。
这一次的登顶只是个开始。之后,“猪司令”连续多次问鼎河南首富。在猪价的一片涨声中,他的财富雪球也越滚越大。
2019年,牧原股份的总市值超过温氏股份。2020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卖了678.1万头猪,在销售数量也超过了温氏股份,“千年老二”一跃成为中国养猪行业名副其实的老大。
在福布斯2020中国富豪榜中,秦英林以185亿美元的财富名列第八,是前十大富豪中唯一一个从事畜牧行业的,王健林、雷军、刘强东、丁磊等大佬均被甩在了身后。

1

一心要靠养猪致富

秦英林的养猪帝国,是从22头猪开始的。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河西村,是秦英林出生的地方。从小家境艰苦,父母靠务农供他上学。
1982年,还在上高中的秦英林,从学校跑回村里,坚决要去养猪。父母东借西凑,买了20头猪。但由于他缺乏经验,猪几乎全死了,钱也赔了个精光。那年,秦英林才17岁。父母劝他回学校努力学习——考大学才是出路,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高中毕业后,秦英林本可上更好的大学,但他毅然选择了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后来,分配去了南阳一家食品公司。很多人都艳羡他,终于可以走出农村,有一份像样的工作了。
可是,秦英林始终没忘记当初那个“养猪致富”的梦想。
这个年轻人对养猪太执着了,连找媳妇都跟畜牧行业密切相关。秦英林的妻子钱瑛,毕业于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兽医专业。
1992年,乘着改革的春风,27岁的秦英林和妻子钱瑛一起辞去公职,又回到了河西村。在乡亲们异样的目光中,夫妻二人买来了22头猪,正式走上了养猪致富之路。
20多年后的2014年,秦英林带着逐渐壮大起来的牧原股份登陆了A股,夫妻俩财富也水涨船高。
不过,在养猪行业,牧原股份一直受广东的温氏股份压制,江湖人称“千年老二”。
竞争多年,行业长期保持着温氏老大、牧原老二的格局。虽然在2019年10月,牧原股份总市值超过了温氏股份,但是,2019年度温氏股份卖了1851.66万头猪,而牧原股份生猪销售数量为1025.33万头,差距仍然很大。
神奇的是,仅仅半年时间,这一格局就彻底发生了变化。
2020年上半年,牧原股份销售生猪678.1万头,其中包括商品猪396.7万头、仔猪273.1万头、种猪8.3万头。而温氏股份在业绩预告中提到,公司上半年共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486.58万头。在销售数量上,温氏股份被牧原股份超越。
在营收规模上,牧原股份也实现了超越。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牧原股份的主营业务就是养猪,而温氏股份既养猪也养鸡,所以我们仅拿温氏股份的养猪业务与牧原股份作比较。
根据温氏股份公布的销售简报中可以算出,2020年上半年,温氏股份养猪业务的销售收入为205.63亿元。而牧原股份同期实现营业收入210.33亿元,同比增长193.76%;归母净利润107.84亿元,对比上期1.56亿元的亏损,增幅达7026.08%。
总而言之,不管是总市值,还是出栏量和营收规模,中国养猪行业的老大,都已变为牧原股份,秦英林也正式成为了中国“养猪大王”。
2020年1-6月,全国活猪均价为33.90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达136.95%。猪价上涨带来的是牧原股份的净利润和股价双双飙升,秦英林的财富坐上了火箭。
7月31日,牧原股份的总市值冲到了3429亿,其实际控制人秦英林、钱瑛夫妇通过直接和间接合计持股56.23%(截至2020年6月30日)。
据此计算,秦英林的账面财富已达1928亿元。

2

“养猪大王”的诞生
秦英林曾说,养猪市场就像一个金字塔,散户虽多但处在金字塔底部,他们对于生猪的存栏量及实时猪肉价格走势难以把握,所以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养猪大王”这句话,道出了“猪周期”的本质。
我国生猪养殖结构以散户养殖为主,90%以上养殖户出栏量不到50头。散户养殖最大的特点就是盲目跟风,猪肉价高时一窝蜂补栏,猪肉价低可能会将能繁母猪杀掉以降低成本,甚至退出,由此造成猪肉供应量呈周期性波动。
另一方面,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是相对固定的,这就让猪肉价格随着供应量的周期波动而波动。
上一轮的猪价触底,在2018年5月前后,之后开始回升。但是,非洲猪瘟从8月份开始蔓延,本就处在下行趋势的生猪产能,再一次遭受重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4255万吨,同比降幅达21.3%;生猪存栏量下降27.5%,生猪出栏量下降21.6%。
更重要的是能繁母猪的锐减。2018年,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13.25%,2019年又同比下降了31.21%。
因此,对猪企而言,得能繁母猪者,便可得天下。
兽医正在给母猪测孕
牧原股份能短期内超越温氏股份,主要原因就是其拥有能繁母猪的优势,且加大了仔猪的销售。
不同于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合作式养殖模式,牧原股份采用的是“自繁自养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并在此养殖模式下,探索出了“轮回二元育种体系”。
这种体系生产的二元猪,具备肉、种兼用的特点,在能繁母猪缺乏的情况下,公司可直接从商品猪中挑选二元母猪进行留种。牧原股份称,其销售的商品猪中二元猪占比在95%以上。因此,公司既可以满足自身快速发展的种猪需求,又可以为市场提供种猪。
而温氏股份2019年下半年以来,正常用来生产的二元母猪紧缺,于是减少投苗,加大从三元商品猪中挑选优秀母猪留作种源。
温氏股份提到过,三元母猪的生产效能与优秀二元母猪相比会下降20%左右。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这个数据可能更大,而且,三元母猪还会提前“退役”。
截至今年6月底,牧原股份有能繁母猪191.1万头,后备母猪90万头。而温氏股份在4月底的时候表示,有能繁母猪100多万头,后备母猪30-40万头。显然,差距已经拉大。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表示,牧原股份业绩的爆发,与卖价格更高的二元母猪也有很大关系。更重要的是,牧原股份还加大了仔猪的销售比例。
在仔猪价格持续飙升的2020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的仔猪销量增长了360.85%,销量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0%增加到了40%。
市民正在超市购买猪肉
仔猪育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如疫病侵袭、价格波动,所以卖仔猪风险低,利润也丰厚。牧原股份表示,公司以利润为导向,根据市场行情决定仔猪销售量,按照经验,在仔猪利润超过育肥猪利润的80%时,会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增加仔猪销售数量。
相比之下,温氏股份只卖肉猪,而且还在外购仔猪和母猪。
农业农村部采集的数据显示,7月8日,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为102.90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达144.7%,而且,去年同期本来就是个高点。今年上半年,有些养殖场的仔猪,7公斤可卖到2000元。
在这轮“超级猪周期”中,牧原股份抓住了机会,实现了对温氏股份的超越。

3

扩张下的财务迷局
牧原股份称,2020年的工作重点是扩张:首先,快速扩大养殖产能;其次,扩充屠宰产能。
养殖产能的扩大,依赖于养殖模式。牧原股份“自繁自养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及标准化等方面有优势,所以,牧原股份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虽然在生产效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一体化模式属于重资产类型,要想大规模扩张,重金投入必不可少。
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在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海南等省份设立子公司,增加生猪出栏量。同时,在内乡开始尝试楼房养猪。截至6月末,牧原股份建成养殖产能3500万头左右,年底可能达到4000万-5000万头。
此外,为实现养殖屠宰匹配、产销顺畅衔接,牧原股份还在布局产业链——向生猪屠宰板块延伸,加快布局屠宰产能。2020年上半年,在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设立10家屠宰子公司,截至6月末,公司屠宰板块已成立13家子公司。
截至6月末,牧原股份的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余额为429.27亿元,比年初增加154.64亿元。其中,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123.46亿元,较期初增加43.58%,占总资产的14.04%。
大规模的扩张给牧原股份带来了资金压力。截至6月30日,牧原股份有息负债219.61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35.31亿元。其资产负债率也从2019年末的40.04%,增长到了2020年上半年末的45.37%,在行业中处于高位。相比之下,温氏股份2020年一季度的资产负债率为28.65%。
奇怪的是,牧原股份高负债的同时,账上还趴着巨额的资金。2019年末,牧原股份货币资金为109.33亿元,到2020年6月末,增长到了237.84亿元的历史新高,相当不差钱。而面对如此巨额款项,公司基本没考虑过合理的资金管理。
2020上半年,牧原股份利息收入为1.11亿元,理财投资收益0.1亿元,而账面平均货币资金为188.03亿元,对应的资金收益率仅为0.6%。但是,其同期支付的利息为3.77亿元,对应154.46亿元的平均有息借款,其借款利率为2.44%,是资金收益率的4倍。
另外,在扩张的过程中,牧原股份的关联交易真实性也被质疑。
成立于2016年9月的河南牧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牧原建筑”),系秦英林、钱瑛夫妇通过牧原集团100%控制。从2017年到2019年,牧原股份接受牧原建筑“工程服务”的关联交易分别为1.33亿、10.18亿、47.38亿。2020年上半年,关联交易达到了52.20亿元。
关联交易并不是什么稀奇事,稀奇的是,这家承接着牧原股份几十亿建筑业务的公司,只有几十个员工。
年度报告显示,牧原建筑2019年参保人数为52人。在其5家分公司中,宁陵分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从2017年到2019年参保人数均为0人;社旗分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2019年参保人数3人;邓州分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唐河分公司及卧龙分公司均于2020年7月成立。
算下来,牧原建筑2019年员工总数还不到60人,2018年更少,只有22人。
2019年,牧原建筑还是牧原股份最大的供应商。这引起了外界对牧原股份在建工程真实性的质疑。
面对质疑,牧原股份董秘方面回应称,公司发生的工程劳务交易业务,是基于公司发展实际产生的。公司集中采购建筑工程物资,可以降低建设成本等。公司与关联方发生的关联业务,有助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必要性,关联交易价格公允合理,维护了交易双方的利益。
但是,2018年牧原建筑营收为13.32亿元,净利润只有737.42万元,净利率仅为0.55%;2019年前三季度营收11.04亿元,净利润为277.60万元,净利率仅0.25%。
做着几十亿的生意,却才赚到几百万,利润率不到1%,牧原建筑这个盈利水平,也太不合乎行业的常理。

3

豪赌未来

当下,非洲猪瘟、环保政策、新冠疫情、洪涝灾害等因素叠加猪周期,使这轮猪周期演变成了“超级猪周期”,供需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招商证券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雷轶表示,各种因素叠加之下,产业朝着规模化的方向转型升级,加速了散户的退出。像牧原股份这种封闭式、集中化的工业化模式,更能代表未来产业转型的方向。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也表示,自繁自养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还可以做到全程管控,在疫情防控方面有优势。
长期以来,养猪行业都是以散户和低效产能为主,虽然近年集中度有所提升,但规模化程度依然不高。
2019年,出栏量较大的八家上市养殖企业(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中粮肉食、大北农、天康生物),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8.27%,较2018年的6.98%有所提升。
这对大猪企而言,意味着可以依靠规模化,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牧原股份似乎看到了这个机会,扩张还在继续。7月18日,牧原股份连发多份公告表示,拟投资设立12家养殖子公司,此外,还将设立合资公司、向已有控股子公司增资,进一步完善生猪产业链。
牧原股份的故事表明,养猪确实能致富。不过,还有很多故事也表明,入场需谨慎,扩张更需谨慎。毕竟,猪周期不会消失;毕竟,猪瘟尚未散去,幺蛾子也不少。
牧原股份大肆举债扩张,真的就不担心猪周期吗?
回看牧原股份历年的盈利状况,可以明显看到有随着猪周期大起大落的关联性。在2014年和2018年分的猪周期低谷时,牧原股份的扣非净利润下滑均超过了80%,不可谓不惨淡。
秦英林的扩张,更像是一场豪赌。

©THE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