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国驻成都的总领馆闭馆了。从1985年建馆到2020年闭馆,走过了整整35年,而闭馆却只需要3天。

对于中美两国关系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日子,如同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被关闭一样的悲伤,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休斯顿总领馆是邓小平访美时决定设立的,见证了中美关系的修复和发展。成都总领馆所在的中国西南则是二战时期美国援华根据地,见证过中美曾经的同盟国关系。
正如视频中这位成都老人所说:中美应该是朋友啊。
昨天,成都总领馆的撤离行动做得很体面。
林杰伟(Jim Mullina),这个深谙中国文化的美国驻成都总领事在这一次撤离行动中的表现让我佩服。
面对撤离,面对两国外交战的必然结果,他选择了平静的接受。没有公开言论对抗、没有攻击指责。也许他在内心、也许在领馆内部有过各种吐槽,但他连一句抱怨的话也没有公开说过。也没有烧文件,而是发出了一段视频来回顾中美友谊、尤其是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友谊。不为中美关系火上浇油。
他举办了一个简单却庄重的撤离仪式,海军陆战队员身着军礼服,降下了美国国旗。馆的正门开着,让对方同样体面地进入接管。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修养
在平和之中,我们又见证了一个历史瞬间。
2020年真是一个见证太多历史的灾年。
很多人不懂大使馆与总领馆的区别。大使馆是国家象征,特命全权大使代表着本国家和元首,负责的是两国之间的全面关系,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当然,获取对方国家各领域的信息是各国使馆和外交官的基本职责。
领馆像是使馆在各地区的分部,但主要职责是领事,即负责生活在当地的本国人的侨务和领事保护,向别国公民发放签证。领事馆的政治色彩比大使馆要淡很多,更侧重于与当地的文化交流,
林杰伟在30年前曾经在四川学习中国文化,汉语流利,而他的夫人庄祖宜就是中国台湾人,外婆是四川人。因此他们两口子在成都推进中美文化交流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庄相宜还是个美食网红,成都则是美食天堂。
在腾讯视频上找到了一段林杰伟和庄相宜在成都街头演唱的视频:
庄祖宜与林杰伟在来福士广场
从视频看到林庄两口子不同声部的配合和和谐,妇唱夫随很相宜,现场听众的氛围也很和谐。中美关系本该如此。
我很少看到有国外的外交官能够如此融入当地。只因为林庄二人都是中华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这样的外交官不仅应该得到尊重,也应该得到珍惜。

成都是个烟火气十足的城市。记得几年前腾讯微博如日中天的时候,我还应成都外宣部门的邀请去成都讨论一个规划:把成都打造成一个世界街头艺人之都。我自己更喜欢“流浪艺人”这个叫法,它听上去更加浪漫。
成都的空气中有一种湿润、温暖、闲散、暖味的味道,实在太适合流浪和街头演出。
在作家巴金年青的时候,成都还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这里输出的中国留学生是非常多的(有一种说法是最多)。
我的第二个学位是外交学。有一种外交方式叫公众外交,外交的目标是对方民众而非政府,通过外交努力赢得对方国民众的好感,从而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比如说曾经非常成功的中国熊猫外交,就是通过向别的国家赠送大熊猫来获得这个国家民众对中国的好感,用大熊猫的形象在提升中国的可爱形象。熊猫堪称中国的公众外交大使。
林杰伟,就是公众外交的成功实践者。
作为美国外交官,作为美国国务院派驻中国西南的代表,林杰伟当然有他的政治使命。他代表着美国,代表着让很多国人痛恨的美国。但作为个人,他曾经是中国文化的学生,也是一个文化使者。
他本人就是一个跨越多种文化的人。
林杰伟的中文告别词
别了,林杰伟。

写完这一句别了,我想到了司徒雷登。
1941年,因拒绝与日军合作

司徒雷登被关进集中营四年之久
70年前,那个“别了”的司徒雷登是真的永别了。这个出生在杭州的美国人离开之后再也没有能够踏上中国的土地。2008年,阔别中国60年的司徒雷登之魂,再度回到了他的家乡中国杭州。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
他的墓碑上写着:“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我们今天回首再看司徒雷登的时候,应该为当年对他的漫骂感到羞愧,因为他是一个深爱过中国,为中国人民作出过诸多贡献的美国人。
面对离去的林杰伟,除了一些喝彩叫好声之外,成都人,还有我们所有人,能否依然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留住那些超越国界和政治的美好的东西呢?
什么是美好的?就是林杰伟身上具备的、曾经带给我们的不同文化间的和谐之感,不同国家间、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当美国现政府走向极端、当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恶化的时候,中美两国人民之间能不能保持些善意和理性。
对于林杰伟的离去,作为普通人,我们能不能少一点喝彩,多一点惋惜;少一点对于文化传播者的谩骂,多一分对于中美关系修复的期待。
 少一点政治,多一点人性。
~ 完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