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
报人刘亚东A 

来源:枫叶君评
作者:枫叶君
虽然老胡每天都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受到很多人的批评乃至嘲讽,但是,我必须每天看环球时报,不然我就无法掌握斗争的节奏
但是,我又不能不听蓬佩奥说什么,因为这个明显超重的美国国务卿每天的言论也很“超重”。不听他的演讲,我会误以为,世界尽在老胡的把控之中
不过,不得不说,这是两种形式的自说自话。一个说,我想和你处得好,我就这样;另一个说,你可以和我好,但是你必须改变。
两种声音就是两列车,相向而行皆大欢喜,因为志同道合;否则,跑得越快,撞得越狠。
但是,悲催恰恰在此,明知结局不好,不仅不能躲,而且还要硬着头皮撞上去
在美国宣布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后,中国的反制措施很快跟上,不是人们议论中的“软柿子”美国驻武汉总领馆,也不是肉美但却有刺的美国驻香港总领馆,而是不轻不重的美国驻成都总领馆。
这个选择让中方既有反制,又不至于让水立刻翻滚,属于在不得已形势下的最合理选择。
不过,这个选择对美国人来说打击一般般。因为美国人并无吃成都小吃的强烈欲望,据传美国当初对在成都设总领馆就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想在新疆或西藏设,但是,中国当然不会答应。
现在,成都总领馆被关闭了。关就关了,对美国来说,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不过,老胡的环球时报很快就发表社评,题为“中国关美领馆是被迫的,也是坚定的”。一句话,中国不想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但是,在休斯敦的中国领事馆被勒令关闭,总领事和外交官要回国了,中国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对等反制。
经常读环球时报社评的人,肯定熟悉该报的风格。从斗志等级来说,大多数人要低于该报,当社评不断地在讲彼此的难处、相互之间的距离时,那就表明,老胡和他的团队已经在作出很大努力,至少对他们来说,是在尽可能营造沟通气氛,讲明中方立场,目的是争取理解万岁,搁置争议向前看。
在这篇社评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观点陈述,例如:
“我们相信,在中国没有人愿意看到中美关系‘自由落体式下坠’。
中方可以说面临两难选择:不还手将被视为软弱,这将导致一系列后果,严重危害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每一次都对等反制,则会让中美越打越远,加速中美‘脱钩’,导致战略风险节节攀升。”
尽管如此,社评依然认为,中美关系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是美国方面造成的,中国只是眼睁睁看着它滑坡到现在的状态,“美国与中国发生了悲剧性的互动,而制造这种悲剧性方向的无疑是华盛顿”。
对于两年前打响的贸易战,社评认为中美长期以来良性互动,而美国有一股政治势力要存心颠覆这种有利于双方的关系。
这种观点指明两点,一是原来的中美关系是良性的,美国认为这种关系存在重大问题,这是不对的;二是这是美国“一股政治势力”发起的,这股政治势力和美国政界以及美国人民不同,它代表不了美国这个国家,因此,只能被认为是“一小撮”
中国高级官员中没有一个人对美国进行过全面的政治否定,他们中也没有谁有‘反美’的标识。”这是整个社评中最关键的一句话。它呼应的是上面那句话:“制造这种悲剧性方向的无疑是华盛顿”。
“换句话说,中国官员中没有像蓬佩奥那样公开反华的反美人物,当他们批评美国时,全是针对两国发生的冲突就事论事。几乎整个中国社会都反对与美国打‘新冷战’,对外开放的意识在这个国家深入人心。”
在整个社评的后半段,全部是在讲中方的意志,告诫美国,不要把中方的“不想”、“不愿”当成怯懦,就关闭领馆的外交战来说,只要美方打得起,中方就奉陪得起。
话说到这个程度,虽然对老胡的报纸来说已经算够客气了,但是,对明晰美国此时政治意图的人们来说,还是要再次叹息,表示出深深的担忧。因为这种观点宣示表明,中国理直气壮,正的一方有什么理由要改弦更张?
毫无疑问,这个观点的要义在于,应该改的是美国,只要美国的那股政治势力不再闹了,认可了中方的辩驳理由,反思结束后,中美关系的航船就可以再有欣喜:哟,压舱石还在,桅杆歪了修理一下,船底漏了补一下,然后继续扬帆远航。
这样一艘船还能像原来那样重新启航吗?更准确地说,这样一艘友谊之舟还仍然存在吗?
尽管中国很不喜欢蓬佩奥这位国务卿,但是他毕竟是美国首席外交官,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是他每次发言,不是个人的牢骚满腹和信口开河,那的确是美国这个国家的外交意志。这一点无可否认。
关于目前仍被中国期待的友谊之舟,7月23日,蓬佩奥用他在加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的演讲告诉人们,在美国看来,这样一艘航船过去曾经存在,但是现在已经消失。英国BBC在报道蓬佩奥这次重要演讲时用了这样的表述:这是一次“新铁幕演讲”,美国针对中共的改变计划已经开始。
环球时报的社评则说,蓬佩奥宣告自尼克松时代开启的对话接触政策“已经失败”,美国正在采用新的方式对抗中国。
蓬佩奥在告诉人们当下的“新冷战”与之前的冷战时代的区别:那时,苏联的影响在美国之外,而如今,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中国就在美国国境之内。他说,如果美国和自由世界不改变中国,那么,它们将只能被中国改变。
蓬佩奥说,他并不是在批评当年尼克松针对中国的接触政策,但是美国多年的持续努力表明,这种接触政策失败了,它没有带来尼克松所希望看到的转变
近日来,美国官员连续用强硬态度抨击中国,应当说所触及领域经过周密安排,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司法部长巴尔、联邦调查局长雷分别从意识形态、经济和间谍等方面,为蓬佩奥的这次演讲进行了精心安排,提前预热
刚从欧洲返回美国的蓬佩奥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地点发表这次演讲,但是,最终的地点还是选在了位于加州的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在外界看来,尼克松开启了美中友好交流的大门,而现在,在中美关系在各个领域激烈对抗,甚至不排除从“新冷战”滑向热战的情况下,蓬佩奥在这里的演讲,则象征着美国眼中的美中友谊之门已经关闭。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已经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馆被要求关闭,从特朗普日前的表态看,不排除外交战继续升级的可能。
当然,只要中美之间在各自首都还保留有大使馆,那么最后的外交象征还依然存在。不过,情况已完全不同于从前,虽然中方一再强调中方愿意维护中美关系大局,但是,美国的态度已经发生扭转,那就是,华盛顿对中共的信任已经不复存在。
对此,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21日在接受央视连线采访时已经给出了令人失望的描述:“你连积极的对话都没有,积极的结果从哪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美国智库外交政策中心主席哈斯认为,蓬佩奥将中共与中国剥离的主张预示着外交对话的失败“这意味着对立,让外交不再存有可能”。
中国官方对蓬佩奥在加州的最新演讲给予了嘲讽和批评。老胡说,疯狂的蓬佩奥正在让中国人民“更加团结”,就凭这点,美国人应该让特朗普连任;而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则表示,蓬佩奥”想把自己塑造成21世纪的杜勒斯,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对华搞新的十字军东征”,但这终将是“蚍蜉撼树”。
不过,中美现在只是阴云密布吗?从阴云密布到电闪雷鸣还有多远?有人似乎已经听到“断交”的声音,那么,中美有没有可能断交?如果断交,美国会害怕吗?可能恰好相反,他们会觉得,既然接触失败,不如干脆走向中国不愿看到的“另起炉灶”。
在尼克松总统图书馆演讲中,蓬佩奥讲到台海两岸,“我们向中国公民张开了双臂,换来的却是中共利用我们自由与开放的社会”,“我们把我们在台湾的朋友边缘化,台湾后来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民主社会”。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美台现在正越走越近。包括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众议院外委会首席共和党成员、得克萨斯州众议员麦考尔在内的美国鹰派人物,近日都曾鼓噪对台湾给以外交上的全面承认,展现“一切不再照旧”。
已经宣布对华接触彻底失败的蓬佩奥,会不会在某个时候以国务卿的身份出现在台湾?在过去,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而现在,当中美关系已经全面倒退、甚至滑至谷底的情况下,人们必须脑洞大开,将一切可能纳入视野。
这里的逻辑是,美国在不断主动见招儿以刺激中国,那就意味着,美国既不怕脱钩,也不怕中美交流的大门完全关闭,这两点决定了,在极端情况下,如果美国在这场较量中失去北京领导下的中国,华盛顿并不会感到特别遗憾。
否则,蓬佩奥在尼克松总统图书馆的“新铁幕演讲”就是一个呓语。但是,蓬佩奥喝高了吗?没有。你可以说他“疯狂”,但是,他思路清晰,招招狠辣,只是他所代表的本届美国政府,正让中美关系走向彻底崩盘。
美国大选即将开始,未来三个月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听听蓬佩奥的“十字军东征”宣言,看看老胡报纸一篇篇义正词严的文章,包括昨天那篇虽有软化但依旧柔中带刚的社评,应当说,当最坏结果真的到来时,人们可以遗憾,但不应感到意外,因为眼下正在发生的就是预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