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 遇见更多好书
五月的到来,标志着今年已过去了1/3。
新冠疫情打破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去的几个月就像一段“被偷走”的时光。
不仅如此,被“偷走”的还有我们的钱。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了6.8%,自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在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新冠疫期”企业信心与降薪行为数据调查报告》中显示,46.6%的受访者表示疫情期间薪资较前6个月平均月薪出现下降。
也许未来,我们不得不经历一段“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生活。
出身于德国没落贵族的记者亚历山大·冯·勋伯格,在911事件之后因报社广告收益不好被裁员。
但因从小生活在“用有限的钱打造品质生活”的家庭氛围中,他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
在《穷得有品味》一书中,他这样写道——
“经济状况走下坡,并不代表天要塌下来,它反而是一种契机,是我们改善生活形态的大好机会。就像马克斯·弗里施所说:危机是种特殊的生产状态,只有处在灾难威胁中才能体会到。”
被消费主义裹挟,被欲望驱动,也许我们是该借此机会思考一下,这种追逐究竟对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
01
钱不会一直让你幸福
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年收入12-20万的中等收入群体最幸福
同时,二三线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已经连续7年超过了一线城市
收入和幸福之间存在的任何联系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钱与幸福感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正相关关系,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更多的收入便无法刺激到我们的“快乐神经”。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这一问题上也同样适用。
图片来源:触乐网
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英国纪录片《亿万富翁的有钱人生》,通过采访与富翁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的人,来展现这些超级富翁的日常生活。
有钱人的生活,是用金钱堆砌的。
价值15万英镑的浴缸,镶满了22000颗施华洛世奇水晶。
养迷你鲨鱼,要跟泳池连在一起。
用黄金打造吸尘器,尽管他们不需要亲自动手打扫。

“有钱人的烦恼”在我们看来是一句调侃,但却真真正正困扰着这些人。
有将梦想付诸现实的能力,因此欲望更多,攀比之心也更强烈
谁在地中海的高级游艇更夸张?谁的太太更漂亮?谁的孩子能上最好的学校?
“财富犹如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富豪们最害怕的就是不再是超级富豪。
提防身边每一个人,甚至变得冷酷无情。
电影《金钱世界》改编自一起曾轰动世界的豪门绑架事件。世界首富保罗·盖蒂之孙遭遇黑帮绑架,富可敌国却无比吝啬的老盖蒂却拒绝为孙子支付赎金。他说:“我还有14个孙子孙女,只要我付了一分钱,这14个孩子都得被绑架。”
不安全感、被害妄想、完美强迫症。
“超级富翁快乐吗?”
“可能比超级穷人快乐吧!”
02 
物质不是最好的归宿
购物狂欢节,买到就是赚到!
“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有钻戒才是真爱!
OMG,买它!
今天,“买买买”几乎成为了一种常态,上至专家学者,下至卖菜大妈,所有人都在研究直播带货,社会文化已经被商品改变了。
经济繁荣还可以掩盖一些社会问题,但在出现生存危机时,所有矛盾都会暴露无遗
戏剧《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品,他目睹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下社会的低迷与家庭的动荡,在这部作品中为我们展现了美国商业文化虚幻的光景笼罩下的悲剧人生
作者:阿瑟·米勒
豆瓣评分:8.8
主人公威利,是一名有着三十余年推销经验的推销员,他盲目估计自己的能力,常常口若悬河,幻想通过努力推销商品实现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
电影《推销员之死》剧照
在社会转型风暴来临之时,随波逐流的人,无法认清自己的人,往往第一个被碾压。
威利并没有迎来自己期望的辉煌。
年老体衰的他,被老板像“橘子皮”一样一脚踢开,只能靠借钱度日。
昔日的朋友和顾客都忘记了他,两个儿子也没有如他所愿出人头地。
大儿子比夫含着眼泪对父亲说:“请你把那虚伪的梦拿去烧掉好吗?
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的美国梦,全都破灭了。
最终他为了让家人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以一种庄严且荒谬的方式,用他的生命“换来”而非“赚取”了家庭经济的独立。
克里希那穆提在《谋生之道》中提出,因为我们利用生活所需来作自我扩张的手段,所以谋生才发生问题
威利的悲剧,与他的刚愎自用有关,也是金钱至上,放逐理想精神的社会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结果。
就像豆友@走走所说,华丽转身,说来轻松,如果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精神资源,转身即踏空。剩下的,就是命运。
03
精神的独立与富足才是永恒
无论经历任何事情,每个人最终都得返回自身。
《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这样写道:
一个人可能得到多少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所决定了。一个人精神能力的界限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
这种能力保护我们不受外界干扰,在任何境遇中都不会放弃自己。
文革时,汪曾祺被下放到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接受改造。
汪曾祺
起猪圈、刨冻粪这些事他都能干。因为有耐心,成为给果树喷波尔多液的小能手。在文娱活动中为女演员化的妆,还轰动一堡。
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在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到玻璃杯,对着花描画。
画完马铃薯,随手烤了吃掉,“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
汪曾祺作品《口外何所有,山药西葫芦》
他说:“既已如此,何不想开些……生活,是很好玩的。”
只有内心强大、精神世界完整的人才能苦中作乐。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能力也表现为用心、动手、回归生活的本质。
在《穷得有品位》中作者提到,母亲用美丽花边包裹起三夹板书架,用抱枕及华丽桌布装点IKEA廉价家具,他的家甚至比大部分有钱同学的家还要漂亮。
十年前风靡日本的“断舍离”概念,在今天看来也颇为适用。“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事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了解一些这类观念,至少可以帮你减轻一点儿支出压力。
日剧《我的家空无一物》讲述着女主麻衣的“断舍离”生活
在《十三邀》最新一期节目中,经济学家陈志武提到,内在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为自己感兴趣、有激情的东西拼搏,你才最大概率上会获得成功。
钱财不会一直让你幸福,物质也不是最后的归宿。无论明天贫穷还是富有,安身立命的王牌,永远都是我们自己。
-END-
作者 | 豹酱
图片来源 | 网络
■ 往期精选 ■
无论经历任何事情,每个人最终都得返回自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