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是2020年7月25日。
因为疫情推迟的高考,在平稳进行以后,最近也逐渐公布高考分数了。
大批普通学生开始报志愿、选学校、选专业。

等待他们的,是接下来按部就班的高等教育生活,以及略显忐忑不知是否顺利的就业、走入社会。
但神童不一样,神童不用到18岁才上大学,也不用大学毕业才走入社会。
神童1岁就开始徒步暴走,3岁就走到社会面前,12岁不到,就已经在准备硕士和博士的考试了:
看截图不直观,还是看他自己说吧。
这个小朋友名叫何宜德,2008年出生的,今年12岁。
别人1岁的时候才开始蹒跚学步,他已经能够徒步暴走了。
所以到了两岁,同龄小孩刚刚走稳的时候,神童何宜德已经能爬紫金山了。
这样天赋异禀的孩子,不出名那天理难容啊。
于是乎,3岁那年除夕,在纽约纷飞的大雪里,气温仅有零下13度的情况下,穿着小短裤裸奔的何宜德,成名了。
这么有毅力又有灵力的孩子,4岁参加帆船比赛,5岁能开飞机,6岁给丰富人生写自传,7岁三次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8岁考入南京大学。那当然都顺理成章的事儿。
现在,同龄小孩刚刚过完人生中最后一个儿童节,才准备上初中。
何宜德已经准备同时攻读硕博了。
哎呦,这是真·别人家的孩子。
都不敢比,人比人,气死人。

02
世上真有天赋异禀的孩子吗?
真的有。
王勃六岁作诗,莫扎特六岁就在慕尼黑巡演,宁铂十三岁就进入中科大学习。
事实上,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把这些孩子,称为“早慧儿童”,1972年,他就建议可以把13、4岁的早慧儿童,送入大学学习,提前接受符合他们智力水平的教育。
相信大家在上学的时候,学校里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些智商碾压同龄人,甚至可以挑战老师的“学神”。你搅破脑汁都做不出的数学题画不出的辅助线,他们看一眼就会,让人第一次意识到,人和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发展时间,确实是有差异的。
1978年3月9日,21名少年被选拔进入中科大,成为中国首个少年班大学生。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
我从来不否认这世界上有天才,有大量天才。也不否认何宜德,确实比同龄人要强,智力发展比同龄人要早要好。
但他的经历,依然太玄乎了,玄乎到突破人类极限了。
1岁徒步暴走。
徒步暴走是什么意思,百度百科上的定义,说这是“极限运动”的一种:
而更详细的词典里,则解释了,一般至少要连续步行10公里以上,才能称为“暴走”。
而一般来说,一周岁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没多久,步子小步子慢,根本没可能自己独立连续走10公里——毕竟这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也是一项并不轻松的运动。
所以我斗胆猜测,这里可能就是他爸爸在暴走,带着孩子,然后孩子比同龄人能多坚持一点。
多走了两步路,然后偷换了一个概念,称之为“暴走”。
与之同理,2岁爬南京紫金山,可能就是在两岁那年学会了爬楼梯,并且在紫金山上爬了两步。(我们南京紫金山白马公园那条路是全程有楼梯的)
3岁雪地里裸跑,其实小孩新陈代谢快,只要父母心狠,短时间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4岁参加国际帆船比赛,说起来困难,但我生活中已经见过不少,它的前提是:
家长得有钱。
至于5岁开飞机,我们也能从媒体的公开报道里看到照片,是这样一种情况:

还有,那个他一年之内拿了三次的机器人大赛冠军,叫做VEX,它本质上,是一个推广教育型比赛。
或者说得再直白一点。
这就是一个有着高大上名头,让家长去交钱,让自己孩子获得乐趣并且能给镀金的比赛。
家长交了不菲的费用后,孩子学到的,可能只有拧螺丝和操纵手柄。
也不能说这就是骗局,毕竟有钱人就是愿意让自己孩子多一些好玩的东西。
但把这东西,当作什么重要的成绩吹出来,用来证明自己教育孩子成功。
其实还不如他爸爸直接吹:
“你看我多有钱!”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重点。
何宜德的经历中,最唬人的,是8岁考入南京大学。
但如果你真的去查,会发现事实上,是这孩子8岁的时候,报名了南京大学的自考专科。而自学考试专科,人人都能报名,人人都能参与考试。
而且原则上来说,什么学校是没有区别的:
不能拿统招的眼光来看待自考,一般统招生讲究学校的好坏,而自考只讲究文凭,比如,北京大学和新疆大学的自考文凭等级是一样的,全中国大学的自考文凭都一样。只要自考文凭,不管是哪个省份哪个主考学校的,全国都承认,一律平等对待,所以只要某个大学有开设自考专业的资格,就都能报考。
这和全日制本科的南京大学,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何宜德上的南大,和我们意识里的那个名校,是两回事。只是人家父亲,借着南大的名声,给自己宣传了一把。
在这里说8岁的何宜德,考入南京大学,是彻头彻尾的偷换概念。
还有,何宜德的爸爸在采访的时候告诉记者,他给孩子用两个月时间上完了初中课程,一个月时间上完了高中课程。
听着是不是很牛逼?
但如果再看看何宜德爸爸的采访,细究一点:
会发现他剔除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理、英语等科目。
那到底还剩啥?
看到这,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了。

何宜德是不是神童,还有待商榷,但他爸爸确实在很努力地把自己孩子,包装成神童。
03
事实上,这也不是何宜德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了。
早在2012年,他三岁的那次裸跑,就已经让他上了各大新闻的头条,给他赢来了一个“裸跑弟”的名头。
一直以来,“裸跑弟”都是他爸爸何烈胜最得意的一个作品,并且从那天起,他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用“裸跑弟之父”的名头,在为自己的各种事业做宣传:
看了是不是很励志?
但如果你真的看过,他爸爸在网上传的,有关何宜德在雪地里裸跑的视频,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当时纽约零下13度,大雪,只有3岁的何宜德边哭边追爸爸,一直说
“爸爸,你抱抱我。”
“爸爸,你能不能抱抱我。”
但是他爸没有抱他,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命令他整个人趴倒到雪地里,好让他爸能拍一个视频发到网上:
他爸爸把这,称为自己的“鹰式教育”。
而“鹰式教育”的概念,来自于一个著名童话: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幼鹰往谷底坠下时,拼命地拍打翅膀,趁此掌握飞翔的本领。
之所以说这是童话,因为这是经典谣言。
事实上那些被母鹰“推出巢穴”的幼鹰,早就会飞了,这是他们的本能。而母鹰之所以把它们赶出去,是因为巢穴就那么大,它们长太大了,会挤到它们的弟弟妹妹,影响母鹰繁殖下一代...
而上面那个视频,我也看不出什么“鹰式教育”。

我只看到了一个想苦心经营自己孩子神童人设的爸爸,在用各种方法,让自己孩子做出神童的样子博眼球。
有这样的爸爸,何宜德后面那一系列看似高大上的名头,以及一次又一次以“神童”的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也完全可以理解了。
——不这样,怎么唬人呢?
唬人为了啥?
钱!
2012年儿子裸奔出名后,何烈胜开始以“鹰爸”的昵称行走江湖。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这么优秀,同龄孩子的父母急啊。

想让孩子变得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好啊。
“鹰爸”非常善解人意,市场有需求,那他就解决这个需求。
于是乎,2016年,何烈胜注册成立了教育培训机构“鹰爸公学”,开始公开招生。
既然是培养神童,那每月学费一万块,也不多嘛。
然而,“鹰爸”真能培养出神童吗?
我们来看他的教学方式。
这是2018年媒体对“鹰爸公学”的报道:
注意几个关键点:
鹰爸公学,招收的是公立学校不要的“问题学生”。
主要进行的课程是“思维拓展、情商训练、体能训练”。
吃饭前要表演手语舞蹈《谢谢你》,朗读感恩词、弟子规、道德经。
要用左手吃饭,锻炼右脑。
这些,不就是一堆假大空的形式主义教学?
有任何教学难度吗?
和培养神童挂钩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而“鹰爸公学”在教学上,最出圈的,无非是重复老步骤,让报名的孩子在学弟狂奔,美其名曰挑战极限。
但这极限的意义是什么?
大概就是孩子遭罪,鹰爸赚钱吧。
更搞笑的是,家长们一位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是在向神童发展,其实鹰爸根本连教育资质都没有。
2018年一篇《逃离鹰爸》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文章披露了在“鹰爸”教育机构中,受不了“挑战极限”想要逃跑的孩子。

也是2018年,有媒体报道“鹰爸公学”无资质。
所以,什么神童啊。
就是他爸爸借着儿子的名头营销,然后开培训机构赚钱罢了。
04
当然,“神童”不是孤例,利用神童赚钱也不是。
比如前段时间,还有个更火的女孩,姓岑,这里是她的简介:

她一天能写300首词,2000首,15000字小说。
一天是24小时,1440分钟,除以2000就是0.72分钟。这么算下来,神童作一首诗只需要43秒。
这还需要不吃不喝不睡不做其他任何事一直在作诗才行——这已经不是人了,罗贯中吹“多智近乎妖”的诸葛亮时,也不敢这么吹。

注意,人家仅仅是“目前一天”,也就说日后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不仅如此,在每一天保持高产出的情况下,她还能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出版了三本书。
这三本书涉及领域也是反复横跳,先是经典诗词集,后来去搞正能量小说,再后来又不忘初心回到了诗词本身。
已经很牛逼了吧?

还没完呢。

她还是全球华人青少年领袖学习会创始人,
是多次演讲比赛冠亚军,
还是三个品牌的品牌创始人,
在简历之外,
还是杂志社记者,
副主编......
显然,看到这样的神童,你第一时间想的,不应该是这小孩在吹牛逼,而应该去找她背后的人。
果然,这位不一般的女神童背后,也有一位好爸爸——
这位爸爸叫岑岷峨,是中国国际新闻杂志记者。
爸爸是记者,孩子顺理成章就成了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的学生记者。然后这位爸爸,一刻不停的,在宣传自己那个“天才女儿”。
“少女诗人”、“著名演说家”、“神童”...
只有你不敢想,没有他不敢说。
他甚至出了书,专门说自己如何培养出如此神童的女儿。
然而,如果你真的看了他女儿的演讲视频,会以为自己误入了什么传销网点,上面的传销大师,正在给所有信众洗脑:
果然,翻看她父亲的经历,发现他们的祖师爷,是“陈安之”。而她父亲,也创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至于在卖什么。

懂的都懂。
05
无论是从一岁到十二岁,都吹得神乎其神的何小朋友。
还是14岁,一天写2000首诗的岑小朋友。
与其说他们是神童,倒不如说他们是家长的赚钱工具,是他们家长的提线木偶。
而带着神童光环的木偶背后,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商业链条。
瞄准的是为了教育资源心急焦虑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
而那些赚钱的人,才不管自己撒的谎离谱不离谱。

因为他们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总有父母天真的愿意相信,相信各种好的培养方式。
我作为外人,无法判断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但我绝对不会对我的孩子做这样的事情。
因为这样对孩子不公平,孩子也很难快乐。
可能对他们说。

他们钱赚到了。

家长也功成名就了。
至于孩子快不快乐,一点都不重要吧。
-END-
欢迎关注
周周有抽奖
【推荐阅读】
药水哥比谁都明白
潮汕也太好吃了吧!!
被顶替的高考,被盗取的人生2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