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 遇见更多好书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突如其来的情绪都可以因为“孩子气”而被理解。
但当我们成人后,有时候明明想说一两句“孩子气”的话,却被所谓成人教养憋了回去,因为“这样显得很不成熟”。
「成年人基本不会说真话,每个人都把自己真实的生活、那些矫情和脆弱的情绪埋藏在心底。
这样导致一个认知偏差,我们时常会认为只有自己很特殊很古怪很糟糕,从而产生羞愧、焦虑和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能一起真诚讨论心事的朋友,但连我们自己都戴着面具又怎么能要求别人坦诚相待呢。豆友@weiwang 」
很多时候,这样的压抑和孤独感并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只会越积越多,它需要一个出口。
「如果说读书可以疗愈一个人的话,起作用的或许不是那些老生常谈的道理、各种看似简单却难坚持的方法,而是在书中体验到的共鸣。
无论你有多深的自我厌弃,多沉重的负罪感、羞耻感、内疚感,在书中都可以找到有类似感受的人,你的孤单、无望因此找到容身之处。
你不再是一个人,开始走向自我接纳的旅途,这便是疗愈。豆友@鱼和它的车 」
在心理治疗中确实有一种方法叫做:读书疗法(Bibliotheraphy。通过阅读以达到治愈目的。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以通过读书来观照自己,检查自己,最终找到完整的自己,成为自己。
读书或许不会立即给我们一个答案,但当你在书中得到共鸣的那一刻,我们的痛苦和问题就可以被替代和分担。无论现实如何,书籍永远摆放在那里,随时可以成为共谈人生的知己。
在豆瓣话题#在文学作品中发现知己的瞬间,大家分享了那些书里击中自己的句子,希望能让此刻的你得到一些慰藉——
《斯托克》
01
@MERRISA
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
——中岛敦《山月记》
这大概是每个普通人的内心写照,在他人面前,我们自嘲平庸,却又在内心有几分受伤。


02
@襲狐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与疾病一起生活。——加缪《西西弗神话》
矛盾、痛苦、虚妄,这些人生的问题总是接踵而至,学会共处并持续的对抗,才能更好的生活。
加缪,是我无与伦比的精神导师。我甚至因为反复阅读加缪而做过大梦,梦里我要跳悬崖,加缪突然出现拉住我的手说:“不要死,要活下去,像西西弗斯一样对抗生命的荒谬...”。
03
@路离
也许就是因为这段文字才选择了这本书。感性的一面在无人的光阴下一览无遗:
有一次,一个酒鬼开始咒骂我,要我带着我该死的嘴巴滚出他的视线,我突然控制不住哭了。
肯用手臂揽住我,直接把我带到街上。街上没半盏灯光。那是战时的伦敦。我们静静地走了很长一段路。
如果你非哭不可,他说,有时候你就是忍不住,如果你非哭不可,那就事后再哭,绝对不要当场哭!记住这点。除非你是和那些爱你的人在一起,只和那些爱你的人在一起——若真是这样,那你已经足够幸运了,因为不可能有太多爱你的人——如果你和他们在一起,你才可以当场哭。否则事后再哭。
——约翰·伯格《我们在此相遇》
如果没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哭,可你偏偏又爱哭,那就学会远离伤害你的一切。
《爱在黎明破晓前》
04
@Annie
我觉得,某些人,并未生在他们的理想之所。机缘将他们偶然抛入某种环境,他们却始终对心中的故土满怀乡愁;这故乡在哪里,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的出生地,他们是异乡人,从童年时代就熟悉的林荫小巷,或者曾经玩耍过的拥挤街道,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
他们仿佛身处异地,举目无亲,孤身一人。也许,正是这种陌生感,才让他们远走他乡,去寻找属于他们的永恒居所。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白居易也曾在《初出城留别》写到类似的诗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有些人从出生起,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理想之地。有些人幸运,他们找到了,另一些人他们没有去寻找,甚至从未有过要寻找的想法,只是默默不甘,顺应期待的活着。究竟哪种才是不幸?只有自己知道吧。@可
05
@小鹏友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收到怜悯和鼓励。——加缪《堕落》
孤独是一种来自于被理解的渴望。
06
@果然
我可以为你死,却不能也不愿只为你而活。( I could die for you, but I couldn’t and wouldn’t live for you. )——安·兰德《源泉》
人是矛盾的综合体,我们经常听到 “我可以为你死”的誓言,但却从来没有听过“我只为你活”的承诺。死是一件遥远且重要的事情,而活着是件多么迫切的事情。
07
@妖风十四起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了下来。——贾平凹《自在独行》
生活既要认真,又要学会放松,寻找其中的平衡点,或许这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道理吧。
《伯德小姐》
08
@Fish 
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 )——爱德蒙·阿劳库尔
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在小说《漫长的告别》里引用法国诗人爱德蒙·阿劳库尔的句子: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
叔本华也曾说过:“每一次离别都是经受死亡的痛苦。”
每次离开一个地方,或与相识的人疏远,都好像一次微小的死亡,是从我们个人的世界中剥离一部分东西出去。最终的结果,是失去了的。
09
@岑音默涟
胆小鬼什么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甚至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趁着还没有受伤,我想就这样赶快分道扬镳。——太宰治《人间失格》
曾经的我,非常孤独。可是每当有人接近我的时候,我都会害怕,害怕和别人的亲密关系,害怕距离之美不再,害怕最终的陌路殊途。所以总在一开始就选择逃避。
10
@一颗大草莓
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讨厌人说经过痛苦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认有些痛苦是毁灭的,我讨厌大团圆的抒情传统,讨厌王子和公主在一起,正面思考是多么媚俗!
可是姐姐,你知道我更恨什么吗?我宁愿我是一个媚俗的人,我宁愿无知,也不想要看过世界的背面。——《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会有宗教信仰?因为,人生总会有一两次,遭遇无论如何不可解释的事,不可解释的事会将人彻底摧毁,所以人往往需要一个同样不可解释的世界来抗衡。@oblivious
宁愿媚俗,也不想看世界的背面。这句话,写的太好了。总说人生道路必不可少痛苦磨难波折,人性的丑恶被曝露在面前,让我们接受它,习惯它。可是我宁愿无知地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提一袋米
《两生花》
11
@老杨
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颠的绿叶。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天才梦》
第一次读到,感觉就是在写自己。人前笨拙木讷,和自己独处的时候却充满了生命的喜悦。
12
@。。。ll
I am too young to be old and too old to be young.——《Fried Green Potatoes at the Whistle Stop Cafe》
翻译:说我年岁不小,久经沧桑呢,我想法又如年轻人般,单纯幼稚;说我天真无邪,不知世故呢,我又一把年纪,垂垂老矣。
没有太老,也没有太年轻,这世界上最矛盾的大概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吧。
13
@山河晚邮
人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行为来支撑自己不去考虑当下,跟我用万能钥匙开了很多人家的门想的是一样的。从其中,人们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或者什么都没有,其实目的不在这。——胡迁《大象席地而坐》
没有意义的重复,实际上在我看来就是打发时间。时间打发完,人也就到头了。@替植物取个名字
有一句安慰人的话叫做“想那么多干嘛”,看似宽慰,实际是逃避。我们用一份长期的工作或任务来逃避自己的痛苦,这其实是一种自我麻痹的过程。
14
@Hotana 
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暗夜。——费尔南多·佩索阿
约四、五年前我在《读者》上读到这句诗之时,带着疯狂的喜悦记录下了我当时的感受,大意是:当你看书时突然发现,一个你一无所知的人其实老早以前就发表过和你有几乎一模一样的想法,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
在初遇他的前不久,受《浮士德》里命运三女神金剪的启发,我也把生命比作了黑夜中一根没有尽头的线(女神剪断脐带的那一霎那,生命开始延续,剪刀再次落下,生命终止……)。
后来读到他的《不安之书》,恍惚间甚至会觉得,如果他生活在我的时代,我们一定是世界上最能理解彼此的人。
15
@没核的芒果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陶杰《杀鹌鹑的少女》
@一棵树
王小波《黄金时代》里有类似表达: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正是每个普通的日常改变了我们,塑造了我们。
16
@老虎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他的职责只是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所有其他的路都不是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黑塞《德米安》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逐渐找到自我,治愈自己,以更坦然的态度面对我们的人生:)
-END-
编辑整理 | 阿里梅梅
来源 | 豆瓣话题
■ 往期精选 
觉得文章不错, 点个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