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芒种故事(ID:MANGZHONGGUSHI)授权刊发

与哥伦比亚公园一路之隔的五福殡仪馆,成了纽约最悲伤的地方。疫情肆虐的纽约,已经有1500多个华人相继离世,这家专门为华人提供殡葬服务的机构,在生离死别外,见识人情冷暖。
中国的疫情逐渐平息,而西半球的美国,最糟糕的时刻,似乎才刚刚开始。

7月16日当天,美国打破了新冠病毒每日最高确诊数的纪录,当天新增病例超过7.7万,死亡人数在24小时内增加了近1000人。截止目前,美国确诊新冠病例达到了369万,死亡人数突破14万。美国已经成了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其中纽约州确诊人数突破40万,成为全美疫情的“震中”。
从3月的第一天确诊第一个病例之后,纽约的疫情就像按下了快进键,确诊数每天都在刷新纪录。《纽约时报》甚至在头版登载了1000个逝者的姓名。
仅仅纽约一座城,已经有1500多个华人相继离世。
与纽约哥伦比亚公园一路之隔的五福殡仪馆,成了最悲伤的地方。这家专门为华人提供殡葬服务的机构,它的经营者,华人女性陈麦洁明和自己的女儿,已经亲自来到一线。事实上,从4月份开始,五福殡仪集团旗下的4个殡仪馆就开始满负荷运转,一天处理的逝者数量,几乎等于过去一周。最多的一天,五福殡仪馆来了14位华人逝者。
殡仪馆的冷冻室,可以接收40具尸体,早已没了位置。
许多来不及处理,无人认领的尸体,被运到距离纽约东部的无人荒岛“哈特岛”,集体掩埋。
过去150多年,哈特岛安葬了100多万纽约人,绝大多数是无家可归者和穷人。2008年,哈特岛被确定为大流行病时期的集中安葬点,大量结核病、艾滋病,以及吸毒死去的人,被埋葬在岛上。
唯一还能让纽约华人稍感安慰的是,至今还没有听说有华人同胞去世后被埋到哈特岛。
进退两难
3月初,即便纽约已经出现确诊病例,但陈麦洁明和550万在美华人一样,对疫情不以为然。
曾经重创的武汉,疫情已经趋于好转,远在大洋彼岸的人们,没理由过于焦虑。“这里是纽约,而不是武汉,何必杞人忧天。”
他们更担心被区别对待。有不少华裔,因为戴口罩而被当地白人言语侮辱,甚至暴力对待。
但是,进入4月,情况突然急剧恶化。
史丹利杨是美国中文电视台的记者,她在布鲁克林一家殡仪馆外,看到了四辆冷藏卡车,载着多达60具尸体。当时殡仪馆不堪重负,已经没有地方存放等待火化的尸体,只能用卡车存放。其中至少有一辆卡车没有配备冷藏设备,“尸体被放在冰上。”
五福殡仪馆同样进退两难。
医院、墓园、火化场全都开足了马力,五福殡仪馆的工作量翻了好几倍,但是因为需求太多,火化场的排期已经到了两个月后。身为殡葬礼仪师的陈麦洁明,入行35年,看过太多的生离死别,却从未面对过这样的严峻挑战。
4月15日,陈麦洁明在自己的专栏上写道:毫不避讳地说,近期殡葬行业的工作量已到了一个可以造成令人恐慌的感觉!
她开始心慌意乱、徬徨无助,既想为逝者家人提供一贯的葬礼服务,让逝者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却又要面临同事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无形中也成了她心中的一个巨大压力,“好比行走在高空钢索上,偏向哪边都会有问题。”
她也见识到了人情冷暖。
一位老者染病,在医院过世,亲人不愿出门,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了殡仪馆,草草了事。经常有至亲离世后,遗体在停尸房一放就是两三个星期没人认领,送到五福殡仪馆处理时,有些遗体已经不成样子了。
不同的人,不同的态度。纽约政府规定,灵堂中不能超过十位家庭成员,而花店也因为防疫居家令的限制而无法开店,但总会有家属想方设法找到鲜花,围在殡仪馆外嚎啕大哭。
“四、五月无疑是让人疯狂的。”
每天要接待两位数的逝者
在华人聚居的唐人街和法拉盛,每天都是坏消息: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的感染数据,陆续倒闭的中餐馆,此起彼伏的冲突……但最令人悲伤的,还是华人同胞不幸离世的消息。
4月中旬的一个早晨,史丹利杨曾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一位自称来美40余年的老太太告诉她,她觉得自己感染了病毒,但没有机会得到检测,医院也无法为她提供医疗救助。
杨在纽约长老会医院门口的长椅子上见到了老人。那时候她的精神状态看起来有些糟糕,“她坐在那儿,不停地咳嗽,她带着一层口罩,见面时,她提醒我,别靠近她。”
两人隔了将近50米,远远看着对方,用手机沟通。老太太穿着一身墨绿色的旗袍,那是丈夫在她60岁生日时送的。
老太太姓李,福建福清人,早年跟着丈夫,辗转南美、古巴,九死一生偷渡到了美国。1999年,她如愿拿到了绿卡。退休之前一直在皇后区的一家川菜馆当经理,那是纽约疫情最严重的社区。除此之外,她没再透露更多信息。她已经被三家医院拒绝,理由都是没有床位。聊到最后,杨关切地询问对方丈夫的情况,才得知两周前,已经在自己的公寓去世了。
警察和法医上门把遗体带走了,他们的孩子远在西海岸的加州,同样是重灾区,母亲劝他别回来了,“等回来已经火化了。”
之后,杨和老人又断断续续保持了一周左右的联络,直到有一天,杨在《纽约时报》的逝者名录上发现了她的名字,JinmeiLi,杨的脑子里出现了“李金梅”三个字,很中国的一个名字。
恐慌情绪笼罩着整个华人圈子,没人再在社区或者餐馆的微信群里交流生或者死的问题,这是犯忌的话题,但在私下的沟通中,这种不安从来没有停止过。
谁确诊了,谁又去世了,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口口相传,传遍相关的群体,真假难辨。不过,能到陈麦洁明这里的信息,十之八九是确凿的。她和女儿的手机几乎被打爆,但她又忙到无暇顾及,五福殡仪馆每天都要接待10个左右的逝者,但他们收到的噩耗远不止这些。
一位名叫“纽约蓝蓝”的华人女子,因为在社交平台持续更新纽约疫情日记,而广受关注。
但3月底她在华盛顿大桥遭遇车祸去世,史丹利杨说,她是在寻找写作素材时出的意外。
而4月底,长老会医院的一位华裔医师在一线感染,没能得到妥善医治,而在家中自尽的消息,则彻底让纽约华人陷入了悲愤。有人自发去医院门口拉横幅,却遭到了警察的驱离。
拼命活下去
怀揣着美国梦远赴他乡的华人,需要用远超常人的努力,才能在美国站稳脚跟。
陈麦洁明的五福殡仪馆在1976年开张,那一年她30岁,去美国之前,她曾是香港歌手。经过四十多年的经营,当时的一家小商号,已经发展成纽约华埠数一数二的殡仪集团。她是一个低调的人,史丹利杨的同事曾采访过她,“是个好人。”
以女儿身在纽约华埠闯荡,绝非易事。
她时常会遭遇警察的刁难。有一次,两个便衣突击搜查了她在曼哈顿华埠茂比利街的店铺,带走了一批用来烧给先人的丧葬用品,包括带有类似LV图案的纸扎的包包,理由是贩卖假货,把她搞得哭笑不得。
35岁的马家奇的家人在华埠开了40年的眼镜店。回忆过往,没有身份,没有保险,不敢生病,东躲西藏的那些日子,他一点都不想提,父母的两句忠告他永远记在心里:晚上别出门,见到警察就躲开。
如今貌似站稳脚跟的华人,哪一个不是住着廉价的小旅馆,在中餐馆或者社区超市做着体力活,一步步走过来的。
他们害怕一切不确定的因素,包括疫情,也包括动乱。
发生在曼哈顿的示威游行,演变成了暴乱,很多人趁火打劫,对街边店面打砸抢,一家华人酒庄被砸,店主只好拿着枪守在店里。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两个华人却死于枪击。在一个四川菜馆的微信群里,中国城的华人枪友会,开会讨论如何互相帮助,并组织了自愿带枪巡逻的活动。
一位在唐人街给人打唇钉、鼻钉的店主,在朋友圈发了腰间别枪的自拍,配文说:this is hard time,必须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她有两个女儿,生在美国,是美国人,这是她来这里的终极目标。
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活下去。
法拉盛第八大道是纽约三大华人聚居地之一。上周末,一家华人诊所,在网上挂出预约核酸检测的信息,当天预约检测的序号,就排到了三天之后。这已经很不错了,旧金山一位拳击教练已经等了快两周,机构依然没有通知他具体的检测时间。上周末,一个非裔男子拿着砍刀攻击了他的拳击馆,他拿出一把日本刀,把人赶了出去。但很快对方又拆了一个路牌,对拳馆的大门一通打砸,他的妻子不得不将一把猎枪递给了丈夫。
重启不顺
曼哈顿的华园四川餐馆老板汤成烈,一直在等待重启后,堂食顾客的到来,他坚持自己的菜应该在餐厅里吃,“我不想让人们吃凉的菜,这不是我的风格。”
但他可能要失望了。7月6日,纽约市进入重启第三阶段,原计划允许餐馆可以50%的容量恢复堂吃,但随着全美疫情恶化,政府无限期推迟了餐馆堂吃的恢复日期。有的中餐馆没能坚持过这个夏天,布碌仑十八大道的望江楼菜馆已于7月10日关门。
事实上,纽约已经停工两个月了,40%的纽约人因为失去薪水,没办法缴纳接下去的房租或者贷款,失业猛增,破产企业不计其数。
曼哈顿中城区第五大道,是纽约最繁华的街道,相当于上海的南京西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顶级奢侈品店,BERGDORFGOODMAN(波道夫·古德曼),上周宣布破产,LCREW已经倒闭,一条街上已经有十几家店铺倒闭了。
本周,情况似乎越来越糟。
7月14日,87岁最高法院大法官因感染新冠住院。
7月15日上午,俄克拉荷马州州长凯文•斯迪特承认,自己的检测结果呈阳性,他是美国第一位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州长。
特斯拉位于北加州的佛蒙特工厂,有130多名工人感染新冠病毒。
而美国媒体放出的对纽约州长科莫的采访中,爆出了该州疗养院高达6000多例的死亡数据。
纽约城区的华人开始陆续投奔郊区的亲友,或者搬迁到其他地区。苏州人Bill钱来到美国后,一直在耶鲁大学附近开着一个中医馆,前面是药馆,里屋提供针灸、按摩等理疗服务,开了十个年头,在本地小有名气。
耶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离纽约不过100多公里,但震中的疫情和动乱,却并未波及到这里。
在Bill钱的记忆中,“听说有四五个其他族裔的人被感染,但都治愈了,没有华人,这里也没有游行。”
但陈麦洁明不能离开纽约。近期,有不少侨胞朋友去约见她,想要为自己制订“生前契约”,将身后事交给五福殡仪馆。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但大家都不得不提前为自己做好准备。
7月16日凌晨,陈麦洁明写了一篇文章,她说:我们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掌控自己,却永远不知道明日将会发生何事。
这几天,美国南部德克萨斯、佛罗里达、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等多个州感染数据再创新高,成为美国疫情新的“震中”,医护人员数量、ICU病房、呼吸机以及冷冻车等设备告急。数月前纽约的悲剧正在重复上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