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阿里旗下蚂蚁集团官宣将在内地和香港同步IPO的消息引起了很大热议。这个曾被盛传多次上市的“超级独角兽”终于凶相毕露、跃上台前,开启收割变现之路
据媒体分析,其保守估值已达2000亿美金,届时将有望一举跻身中国市值Top5,成为与茅台、工行等大鳄试比高的大指标股。
一时间,整个产业界沸腾了,一台全新的造富机器终于上市了。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集团本次在内地入市的板块并不是A股主板,而是科创板。
科创板,是于201811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设立,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其目的在于鼓励科技创新,扶持科技创新企业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优质科创企业的主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目前科创板已有逾130家科创企业,总市值超过2.4万亿元。其中不乏芯片研发、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企业和平台。
前不久,被视为中国半导体芯片制造“全村希望”的中芯国际也是登陆的客科创板,并引起了不少震动。
可见,入驻科创板的企业均需是实在进行科技研发的科技公司。
然而,蚂蚁集团本次入驻科创板,又是凭借什么呢?
“抢银行”的蚂蚁集团
一个月前,蚂蚁集团将已沿用6年之久的“蚂蚁金服”正式更名,并将工商注册名变更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掉了原注册名中的“浙江”,以“科技”替代“小微金融服务”。当时业界分析,这是蚂蚁集团在为上市铺路。
提起蚂蚁集团的前身——蚂蚁金服大家可能也不是很熟识,但提到其主营业务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大名鼎鼎的支付宝——中国电商崛起的重要基石以及移动支付的鼻祖,甚至被营销人杜撰进了所谓的“新四大发明”。
其主要利润来源则是余额宝、花呗、借呗、联合贷款等金融信贷业务。
wind数据平台报告显示,2017年蚂蚁两家小贷公司发行的ABS规模就已达到2692亿元。而前不久公布的阿里财报则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的财年中,包括理财、微贷、保险在内的数字金融服务贡献了蚂蚁总收入的50%以上。其中,蚂蚁财富促成合作伙伴为用户管理的资产超过40万亿元。蚂蚁集团促成的保险费总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以上。
此外,通过6年的并购、运作,在金融业务布局中,蚂蚁集团已经手握支付、网络小贷、银行、保险、券商、基金、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全行业金融牌照。在2018年5月传出的五家金融控股监管试点名单中,“蚂蚁金服”赫然在列。
可见,金融和数据库无疑是蚂蚁集团最赚钱的“现金牛”,其本质,就是一家一本万里的金融公司。管怎么更名,其核心依旧是那个叫了6年的“蚂蚁金服”。
公平的说,蚂蚁集团确实有技术创新,那就是在金融领域的玩法创新。
曾经风光无两的“余额宝”,凭借1元起购、随时申赎、利率高于活期等优势迅速引领了闲置资金全民理财的风潮,瞬间吸纳巨量的资金注入,积累起近5000万用户,并使得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天弘基金骤然从行业倒数跃升至规模第一的巨擘。一时间,全民投资“余额宝”,全家转账给马云的戏码开始疯狂上演。
而蛋糕就这么大,余额宝的疯狂,必然会侵害到其他同行的利益,甚至是银行的利益。
因为余额宝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散户的存款,所以余额宝的增长必然要抢走银行的大量储蓄和理财客户,造成银行收入下降;同时,余额宝的收益又主要来自银行的拆借,在银行资金之紧张的时候,余额宝通过拆借平台资金给银行来获取高额利息,这等于就是抢着银行的钱,还要用这些抢来的钱吸银行的血啊。
时间长了,这些个银行们,能事罢干休?那可都是共和国的亲儿子啊。
更何况,这么疯狂的推广“T+0”交易,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要是出了事,涉及到上千万的客户,必然是谁都担待不起的大事件。
一语成谶。结果,还真出事了。
201612月,广东惠州侨兴集团下属公司在“招财宝”平台发行的10亿元私募债产品到期无法兑付,进而牵出金融机构违规担保大案。广发银行被罚没7.22亿元。而招财宝,恰恰是蚂蚁全资子公司。
这无疑成为了改变余额宝命运的导火索。
于是,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余额宝被监管重点盯上了。
20175月,余额宝开始限制个人账户持有规模,从100万逐步降至25万元;
20178月,余额宝个人账户持有限额从25万元调整到10万元;
201712月,余额宝的单日申购额度调整为2万元,持有额度不变;
201821日,支付宝暂停了“余额自动转入余额宝”的强制功能
201866日,余额宝转出到银行卡当日快速到账额再度调整,从每日限额5万元调整为1万元。
至此,曾经疯狂增长的余额宝终于重归平静,与银行产品相比再无碾压性优势。
不能沉没的泰坦尼克
但用户达13亿、信贷规模、资产管理规模庞大的小蚂蚁已经成为了一条万吨巨轮,谁也不希望这艘巨轮成为“泰坦尼克”。
于是,在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中我们看到了“尽快推动金融控股集团的管理办法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细则落地实施,对金融控股集团实行并表监管,建立特殊处置机制,妥善解决‘大而不能倒’问题。”的相关表述。
但是,‘大而不能倒’是有前提的,纯粹的搞金融显然是与大环境和市场政策相悖的。毕竟,国家努力降低金融风险、去库存、去杠杆,目的就是要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负债率,而小额贷款之流,却完全与这一政策背道而驰。所以,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更换马甲。
在金控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于20197月下发后,蚂蚁集团开始正式改变话术,强调蚂蚁集团“从来没有想过成为一家金融公司,从来我就是家技术公司。”
这一观点,此后被蚂蚁集团反复强调,蚂蚁高层亦多次宣布未来只做tech(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由Fintech变成Techfin,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大数据支撑。
然而,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是科技公司,科技业务营收占比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蚂蚁集团融资时曾有部分数据流出,显示其2015年时营收六成来自支付接入服务费,两成来自金融服务,另有超过一成来自技术服务。到2017年,其支付接入费用占比下降至五成,技术服务收入上升至三成。
2019年末一则市场消息显示,蚂蚁目前支付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的占比已经持平,各占45%左右,剩余10%的收入来自于金融云、技术开放平台、区块链等2B的硬技术收入。根据规划,到2021年,蚂蚁集团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将达到65%,超过支付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项。
可见,为了确保蚂蚁集团这艘大船不会沉默,阿里确实是大刀阔斧的对其进行了资源调配和整合。
但是,收入比例的下降,并不代表规模的减少。这只是稀释之后的假象。
金融业务,依然是蚂蚁集团的“现金牛”。
但无论如何,蚂蚁集团通过一些操作,成功上岸了。
在全球金融危机、大国博弈加剧、香港问题成为热点、资本流失风险剧增的背景下,像蚂蚁集团这样的大船能够在内地和香港同步上市,提振市场信心、带动市场热度,无疑是识时务且受欢迎的。而借助科创板来强化自身科技公司的属性,无疑对蚂蚁集团也是再好不过。
对于蚂蚁集团即将两地上市的消息,上交所表示,欢迎蚂蚁集团申报科创板,这展现了科创板作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的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而港交所则表示,蚂蚁集团选择在港交所申请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为全球领先新股集资市场的地位。
所以啊,蚂蚁集团是不是科技公司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了,这一波上市操作,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举多赢最佳结果,正所谓是“时势造英雄”吧。
最后,说句心里话。

虽然支付宝很好用,蚂蚁集团很强大,也已然变身为科技公司。但相比于华为、中芯等,确实在技术成色上还是稍显不足的,所谓的“金融科技”不过是部分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应用罢了。
技术应用固然可贵也更受资本青睐,但中国现在更需要的还是对基础技术研发的扶持。然而,作为中国芯片希望的中芯国际上市三天后就大跌近20%;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名科研人员神秘出走;而贵州茅台在被点名之后,依然万人追捧……;中国市值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无一家实体公司……,这些怪现状无疑很难让人对我们的科研工作充满信心。
如果蚂蚁集团上市后,能以“科技公司”身份跻身市值前五,那也算是对中国股市格局起到一定的变革作用了。
只不过,你真的是一家科技公司吗?
2020年7月21日
欢迎添加个人微信号交流:vfusifang
如果您喜欢以上文章,
感谢关注“薇父私房”,并赏个“在看”。
更多好文,正在脑海中酝酿,即将汹涌而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