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一位非常神奇的90后,他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谷歌的产品经理,创立自己的公司,现在又成为一名投资人,他就是赵越臣。


赵越臣
金沙江创投基金合伙人
专注于2C人工智能应用的早期投资。加入金沙江创投前,他曾创办了一家线上智能旅行定制平台。此外,他曾在硅谷担任谷歌 (Google) 和优步 (Uber) 产品经理。赵越臣拥有哈佛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
1.背景介绍
Bigjoe:我们现在聊聊你的背景,越臣,你在哪里长大?
赵越臣:我出生在沈阳,妈妈是东北人,爸爸是湖北人。我在沈阳待到八岁,在中国上完了二年级,在三年级的时候搬到了美国,在路易斯安娜州上到高中,高中又搬到了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去了波士顿,在哈佛大学读的计算机科学本科。
2.如何考上哈佛的?
Bigjoe:我很感兴趣,我不知道怎么能考上哈佛,这个学校大家都知道超级难进,高中的时候你是怎么做到考上这么好的学校的呢?
赵越臣:其实刚才我也说到了,我分别在路易斯安娜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上小学、初中、高中。在这两个州,其实大家上名校的意识并不强,对于我来说,当时这个意识也是不太强的,唯一想到的就是在高中读书的时候尽量努力一些,在课外活动上尽量努力一些,当然我也会尽量努力地去上这些学校,但其实从最开始根本没去想,我一定能上这样的学校。
我觉得对于我而言,其实就是付出了我自己的努力,然后尽我最大可能性去提高我的能力,去做更多课外的事情。然后我也非常的幸运,我当时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我有很多同学和老师都非常愿意帮助我,帮助我写essay,帮助我写推荐信,其实他们都帮了我很大的忙。
因为那个时候我的情况比较特殊,毕竟我是一个从中国过来的孩子,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绿卡,所以在申请美国大学其实算是一个国际生。大家也知道国际生在美国上学很难拿到奖学金,所以我申请大部分学校,要不然是没有录取,要不然是没有任何奖学金,只有申请到像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样的学校,才有可能回去上学,所以当时确实压力比较大,然后有很多人的帮忙,我也特别谢谢他们。
Bigjoe:感觉非常励志啊,你中学的时候参加过什么特别出彩的课外活动吗?
赵越臣:在我看来,其实没有特别出彩的,但是我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那个时候其实也是因为正好我在上小学的路易斯安娜州,有一位好心人,是香港人,他的名字叫Kelvin,当时正在那里读他的硕士学位,愿意免费教我钢琴,所以我才那个时候就开始学钢琴了,一直学到高中。
所以我那段时候一直都有弹钢琴,除了钢琴以外也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在学校,我做了很多国际活动,比如一些促进国际文化的活动,因为毕竟大概我们在美国的中部,所以其实国际文化的意识是很少的,这种国际化背景的人其实也是很少的,所以我们每年都会去办一次活动,然后给大家展示一下各个国家的一些文化,一些美食。这个其实也是我当时比较大的项目,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其他的,比如说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或者在学校的一些俱乐部,比如法语俱乐部之类的,都会去积极地参与,去领导团队。
3.成为谷歌产品经理的经历
Bigjoe:非常的谦虚啊(我估计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用谦虚的姿态表达出来的)。那你去了哈佛之后,后来怎么又选择去谷歌做产品经理的呢?你这这几年都是怎么过的?后来为什么选择去了谷歌?
赵越臣:我在哈佛读计算机的时候,那个时候并没有想好以后想干什么,我当时的想法可能是以后去做工程师吧。因为从小的时候,加上自己的爱好关系,也是从十岁开始上手编程,所以当时上大学的时候也没有想过别的,就觉得要不然我以后就继续编程吧。
我确实在大学期间做过两次编程的实习,一次在微软,一次在硅谷的一家创业公司叫做Flipboard,在这两家公司做过实习之后呢,我自己认为,第一,我可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优秀,就是在工程方面可能没有自己想象的优秀;第二,我就觉得当我在做这些实习项目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深入理解为什么我要去做这些项目,或者为什么公司在做某些项目,或者是在推进一些创新。
这些其实我当时觉得自己理解的非常之浅,然后大学之后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到底想进哪一家公司,我究竟想要去哪个Team,我想要做什么样的工程师,这些我都没有想好。
然后我在大四的时候听说了谷歌有一个APM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作为大学毕业生可以直接申请谷歌的产品经理职位,然后也可以通过一个匹配的流程,能够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团队。而且他这个项目比较独特,他是一个两年的项目,第一年你在一个团队上,第二年你必须换一个团队,第三年你可以选择留在第二年的团队上,或者是再选另外一个团队,所以我就觉得这个好像还蛮适合我的。
产品经理是一个我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的工作,能够让我更多的专注在公司的业务方面,能够去理解更多的商业逻辑,能够去做更多跟公司其他人去做接触,所以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而且,当时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在跟工程师打交道,所以我觉得我的背景也能够用的上,然后我就果断申请了谷歌的APM职位,拿到职位之后就再也没有找其他工作了,我就去了谷歌。
Bigjoe:那你当时在申请APM包括面试,这些事情你有做特别的学习或者准备吗?还是说你随便面面就面上了?
赵越臣:可以说真的没有。这当然也是跟我自己的意识是相关的,其实也不太清楚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准备,自己不仅没有请教过任何之前申请过Google APM的前辈,甚至任何做过产品经理的前辈,可以说是非常的草率。
当时申请之后,经过几轮面试,写了一个小论文,然后我觉得也是非常的幸运,谷歌就给了我录取。
Bigjoe:那年谷歌在哈佛招了几个APM?
赵越臣:那一届在哈佛招了三个APM。
Bigjoe:我猜除了你,另外两个都不是中国人。
赵越臣:对。
4.谷歌APM面试经验
Bigjoe:那你是唯一代表,不错不错。那顺便回忆一下,你当时APM面试是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赵越臣:APM面试,我当时面试可能和现在不太一样了,当时面试的时候我记得第一个就是一个电话面试,打个电话,然后应该在电话面试之后,就直接把我接到谷歌的总部,做了一个现场全天的面试考核,那个时候可能面试了三四个不一样的产品经理,面试了一两个工程师,然后就结束了现场面试,回到学校。
回到学校之后,我记得非常清楚,就是他们要我们写一个小论文,具体内容我也记不清楚了,但应该是分析某个行业,或者分析某个产品之类的小论文,我当时就分析了Uber,然后最后一个环节应该是跟Brian Rakowski,就是我们的项目负责人,也是谷歌的安卓VP,跟他做了一场面试。其实很短,也是20-30分钟,面试成功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招聘官就来联系我,发录取之类的,然后应该是在春天的时候,做团队匹配,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Bigjoe:感觉好像跟未来Uber的结缘,提前种下了种子。
赵越臣:好像是的(笑)。
5.Uber和创业的经历
Bigjoe:那我们就快速前进,就说到Uber这个事情了,后来你在谷歌待的时间也不算长,然后就加入了Uber,然后后来又自己创业,能说说这段人生经历,你为什么作出这个选择吗?
赵越臣:其实我觉得做选择的时候可以说也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规划,我在大学的时候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婆,当时我们在大学期间,其实就一直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些和中国相关的事情。
因为毕竟我们两个人的背景比较相似,我们两个都是小时候来美国,在美国长大,在哈佛读书,然后当然在哈佛毕业之后也选择了先在美国工作,但我们一直都有这种想法,就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回国闯一闯。因为当时在硅谷做的时间比较长了,可能这边的职位,薪水,过些时候再放弃回国内重新学习的话,机会成本会更高,所以我们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去试一试。
所以我在谷歌做了一年之后,我就需要做一个选择,我是去转到谷歌的另一个团队,还是去另一家公司。当时我在谷歌之前,我没有想太多,本来以为这两年的项目肯定能完成,但那个时候正好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去Uber做中国市场。
当时,包括现在,我觉得没有什么美国公司,在中国做的比Uber好了,或者做的比Uber的市场份额还要大,所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跟着一家美国公司能够去国内,能过通过在美国做先接触一下国内的市场,能够先学习一下,我就果断的选择了去Uber。
在Uber我负责Uber中国市场的整个市场效应团队,我们当时负责分配优步每个星期的各种补贴费用,包括司机端和乘客端的费用,这个是我当时团队主要做的事情。
6.产品经理适合创业吗?
Bigjoe:你当时在Google和Uber做的还是产品经理的职位,但后来你就去创业了,能说一下这个转换吗?比如说产品经理适合创业吗?作为一个创业者,产品经理的技能和经验对你有帮助吗?这里面还有一些什么样的能力是产品经理没有的?
赵越臣:我是觉得非常巧,每次都是我的人生在推着我走,而不是我选择这样去走。比如说去Uber也是当时的一个机会把我推到了Uber,然后当我进入Uber之后,其实时间不长,在2016年8月份,Uber就从中国退出,并宣布和滴滴合并。
那时候我有个选择我可以从中国回到美国旧金山总部,然后可能继续在Uber工作做其他的这种类似国际市场增长的工作,或者去参加其他的团队,或者是辞掉在Uber的工作回中国。那么既然我们已经决定回中国了,而且那个时候我们全家都已经搬过去了,我就辞掉了在Uber的工作,然后就在国内找工作。
我在中国找工作的时候,也做了一个决定,就是首先在一家头部公司,一家十万人的公司工作。然后我又在一家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公司,3000人的公司做了一段时间,我回到了国内,我就认为,其实我想去一家小公司做一段时间,所以我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这个团队当时是Pre-A轮在北京的一个二三十人的团队,海归团队,主要做金融方面,做海外投资。
我就觉得其实我的海外背景也能够派上用场,然后又是一个小的团队,而且因为是海归,所以我觉得其实在团队文化和个人文化上面,我能够和他们更好的相处,所以我就加入了这个团队,在这个团队做产品经理,也是做了一年的时间。其实是通过加入这个团队我才真正进入了创业圈子,在这个团队做了一年之后,自己想了想,觉得该做的也做的差不多了,从这家公司出来,然后自己去创业。
我觉得你刚刚的问题是,PM到底适不适合创业,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首先我觉得你是要问的是你自己适不适合创业,因为创业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创业,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创业,因为创业的成功几率非常的低,所以主要是看自己的一个风险容忍度,主要是确定自己喜欢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当然我觉得做PM的时候,你可能会学到很多技能,这些技能在创业的时候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说,和其他人沟通的能力,怎么去管理一个项目,或者是时间管理,这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包括了解这个项目的开发,整个流程需要注意什么,需要怎么去做,包括怎么去看数据,其实我觉得这些还有很多技能都对我非常有帮助。
但我当时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因为还是主要做初级产品经理,所以我觉得我对商业的理解并不是很深,比如说,到底怎么算毛利,怎么去做获客,怎么去做市场,怎么找机会,这些是我在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没有学过的,所以主要是从开始创业之后,我才会看到我在这些领域有一定的缺乏。
7.投资人的经历
Bigjoe:所以说你相当于在产品经理镀了个金,时间不长,稍微学了一下,然后你就把自己扔到了一个更加速成长的环境里去,那就是创业。可能你在产品经理领域,再过几年,也许商业能力也可以提高,但是你创业,就提高的更快。那你当时是怎么弥补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差距呢?
赵越臣:其实我觉得还挺困难的,就是大舅刚刚提到的这种加速,其实加速并不容易。我做创业做了一年之后我就决定了关闭那家公司,因为我当时对自己的判断就是自己还没完全准备好,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成长不够,包括当时看的机会和做的方向之后,发现不是自己特别喜欢的。
从那家公司出来之后,我就比较深的去思考自己应该去做什么,自己应该去怎么提高。当时摆在我面前的几个选择:
  • 第一个选择就是回公司做产品经理,我认为回去做PM的话,肯定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学到之前我没有学到的知识;
  • 第二个选择就是申请商学院,我在大学期间也考了GMAT,当时有想过之后可能在某一时间回去读商学院,所以那个时候就考虑了,特别是斯坦福的MBA;
  • 第三个选择,也是机会把我推到了第三个选择上,就是
    做投资人

我当时18年的时候从公司出来,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就是加入金沙江创投去做投资人,其实做投资人是一个非常另类的职位,因为在做这个工作的过程中,你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对行业的分析,对行业的判断,对各种企业的分析和判断,而且比起在公司做更加high-level一些,所以你并不会得到那种日常运营层面的经验,但你的确是为了在资本方面,在公司战略方面,在公司的商业策略方面也会去做很多研究和学习,所以我当时也是认为在这个层面其实特别的缺乏,所以我就选择了去金沙江做投资人。
我选择去金沙江做投资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我们这个团队我觉得非常好,因为这个团队特别喜欢互相帮忙,而且特别喜欢传递各种知识。我认为这个团队里的各个投资人当时都比我优秀太多了,所以他们有太多可以教我的东西,所以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可能是我眼下最好的能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8.产品经理vs创业家vs风险投资人
Bigjoe:你现在做过产品经理,做过创业家,做过风险投资人,你最喜欢做哪一个?
赵越臣:我觉得各有各的好处。如果说我最喜欢做哪一个,我觉得要看当时在做的事情和时间节点。比如说我在做产品经理的时候,特别是在Uber的那段时间,我觉得特别的刺激,因为那个时候真的是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做很多不一样的事情,非常有趣的这样一段时期,那段经历特别难得。现在在做投资的话,我觉得这两年期间,真的是让我个人成长最快的两年时间,我觉得从各个方面,其实这两年都是非常非常的特别。
Bigjoe:那假设现在有个人走到你面前,说越臣,我现在有一些机会,我可以选择做产品经理,可以选择创业,可以选择做投资人,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推荐这个人去做产品,做创业或者做投资人?
赵越臣:好问题,我觉得我会把这些行业的属性跟他们讲清楚,然后让他自己去做选择,因为我不认为人生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其实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去做任何选择,然后这个选择可能会把你带到你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的新的领域,可能会给你一些你从来没有想过的新的机会。
如说我就是这样,我当时在谷歌做PM的时候,我没有想过我从这之后我可以去Uber然后把我带回国,回国之后我没想过我会加入创业公司,这之后我也没想过我会自己去创业,更没有想到我创业之后会得到一个做投资人的机会。所以我认为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做任何选择,这些选择会把你带到人生的另外一些path上。所以我觉得真的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吧,看当时的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 做产品经理:特别好的一点是,你会有一个自己的团队,你会有一个自己的产品,你可以对你的产品负责,你可以看着这个产品从0做到1,从1做到10,如果你特别喜欢和一个团队合作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 做创业: 你特别想要自己决定自己,完完全全地决定自己想去做什么,自己想去追求什么样的机会,而且你愿意去承担这个风险,你愿意去做一个长时间的摸索,所以我觉得创业也是一个个人自我摸索的一个过程吧。
  • 做投资: 你是不是特别愿意的去把你的时间都奉献给其他的人,因为毕竟其实你自己没有在做自己的项目,你总是在听着别人做项目,给别人各种反馈,给别人各种建议,包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够分享给其他人,这样就能够enable他们做他们想要去做的事情,这个是你特别喜欢做的事情吗?如果是,那你可以去做投资,或者是你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各样的行业、公司和商业模式,如果这样的话应该去做投资。
Bigjoe:各位读者朋友们,可以根据他的分析来思考一下自己一个什么样的风格,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来选择你自己的一个职业道路。希望本文对你有收获,记得点“在看”哦!点击下面的小程序可以观看本文视频版。
大舅和他的小伙伴们
我是 Icey J
香港中文大学本科
从事音视频社交相关产品设计
思考最新科技突破落地可行性
探索未来社交的不同衍生形态
负责管理协调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编辑审核、平台运营、用户留存与增长等。加入大舅团队是因为享受从0到1的创造过程,洞察中美产品设计的方法论。很开心有机会能与中美行业内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高效合作,共同成长。
志愿者招募中,欢迎联系[email protected]
硅谷大舅 Big Joe
B站:硅谷大舅bigjoe
YouTube:硅谷大舅 BigJoe in Silicon Valley
硅谷文化 | 产品经理 | 企业管理 | 个人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