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仍热,海归更热
近年来,中国留学现象呈现出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趋势,并且每年留学生数量仍在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大出大进”的趋势。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留学回国人员数量达到51.9万,海外英才回国发展已成为新常态。
海归人才画像
30岁以下的青年人以绝对优势成为海归的主力军,在海归人群中占比将近九成。其中95后和00后在未来将成为市场中的中坚力量。
2015年至今,拥有硕士学历的海归一直是海归主要群体,占比始终高于70%,2018年硕士学历仍为海归主流,海归人才呈现高学历化。
为什么选择回国?
@行锅养鱼
家人朋友都在国内,当然选择回国。
我是男的,深知国内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男的相对而言对家国的责任感比女生重一些,回去建设社会主义。
别笑,真的,我觉得我不说我有多好,但起码应该不会拖后腿吧。
而且在外面一个人呆久了,进取心事业心弱化了很多,因为一个人在外面谁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谁,一人吃饱就可以过得很好。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的话完全没有竞争力。
在外面是完全过自己的小日子,我觉得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而且当别人说到中国的一些不好的时候,我只能苦笑。但回国的话,还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出力。

@ Shu Lin
刚从澳洲回国。原因很简单:作为亚裔,在国外的事业发展一定是有玻璃天花板的
澳洲所有大公司的graduate program都要求有永居和公民,否则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能通过进一步的筛选了。
不像绝大多数的留澳学生,我读的不是移民专业,因为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勉强自己读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只为了一个永居权。
我的朋友圈里国际学生不算多,但就我知道的而言,还没有看到哪个人事业是特别如鱼得水的,基本都在做着一些overqualified的工作,为了留在当地而妥协。
可能很多人觉得事业是为生活品质服务的,只要生活质量好,事业如何无所谓。但我知道如果换成是我,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定会有不甘心。

@BingBing土豆
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有2个原因,理性和感性。
理性的来讲:首先,在美国有身份限制。抽不抽的到H1B(美国最主要的工作签证类别,发放给美国公司雇佣的外国籍有专业技能的员工,属于非移民签证的一种)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没有抽中还是要回国,所以既然要回,我觉得早回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在美国发展事业晋升是有天花板的。我有很多朋友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晋升的路径不明晰、到了一定阶段升不上去。从这个角度来想,回国也能有更好的发展。
而感性方面。首先父母都在国内,我年纪很小就出国了,现在长大了也感受到父母需要我的陪伴。其次,我在美国待了7年,依旧觉得没有融入感。

@M豆先森
回国主要是因为国内的机会和选择比较。
不过临近毕业的时候,我也为留在美国还是回国纠结了很久。当时选择回国的原因,首先是当时正赶上美国总统大选,而且Trump推出的政策对留学生很不友好,外加那时真的不好预测谁会是下一届总统,所以政策风险很大。
其次,留学生都要面临抽签的问题。按照最坏的情况,在没有工作签证的状态下,我最多只能在美国待三年,这样的工作经验回国的话有点尴尬,定位不好把握。
第三,同样是工作三年,在国内能选择的机会更多,成长空间更大,在美国则不然。外加那时候正好赶上中资海外收购的上升期,我当时的工作经历和实习经验,可以让我在国内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平台。因此,我就选择回国了。
点点: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毕业后就立刻回国发展。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海外政策收紧,增加了留学生在当地就业难度,形成了无形的“推力”;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海外人才回国,同时中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加强,形成极大的“拉力”。
同时,国内工作机会增多也是留学生回国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与国内市场的“拉力”不谋而合。此外,家庭、国内环境文化、国内的创业环境等也是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的重要因素。
海外“推力” v.s 国内“拉力”
近年来,海外环境对华人的职业发展形成了一股“推力”。如美国收紧了H-1B等长期工作签证政策,增加了国际人才留美工作的难度,海外整体环境对于中国人才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较而言,近几年国内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形成了极大的“拉力”。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不断优化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及后续人才服务的各项政策,如落户便利(点击阅读《留学生回国就业政策福利汇总,看这一篇就够了!》)、创业扶持、住房补贴、购车优惠(点击阅读:《留学回国的你,买车吗?能省十几万那种》)等。
同时,国家不断加大科技投资,2017年中国在科研上的支出位居世界第二,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这些政策、科研投资等都为留学生归国发展提供了便利。
点点:在对海外留学生的调研中,当海外留学生被问到为何考虑回国时,58.13%的留学生看好国内经济形势,他们认为国内的行业趋势更理想,可见良性的职场发展空间是海外人才的主要诉求。
新一线城市对人才吸引力愈发强劲
据调查显示,新一代海归最偏好的国内城市依然是上海、北京、深圳。已经回国的海归人才所在城市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领先,其中超过60%的海归人才聚集在上海和北京。
2019人才报告发现,新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愈发强劲。调研同时表明,薪酬福利和晋升空间是影响职场人跳槽最重要的因素。
2018年的海归人才中,有6.7%选择新一线城市作为下一站,移居新一线城市的国内高端人才占到人才流动总数的22%
其中,杭州、成都和南京三地是近三年新一线城市中增长最快的人才引流地,其中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高达3.9%
在薪酬方面,新一线城市的总体薪酬水平缓步提升,但与一线城市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以薪酬水平居于全国新一线城市首位的杭州为例,年薪酬指数与北上广深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权衡较低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薪酬差距,未能影响这些新一线城市对人才流入的吸引力。
点点:综合来看,新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人才落户难度较小、生活成本较低、生活环境好等城市优势对本地和外地人才均有强大的吸引力,正强势赶超以往在人才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线城市。

海归竞争同样激烈,六成年薪在10万以下
《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揭示了海归在归国后的各种待遇:在海归的税前月收入分布情况中,近七成海归税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
但从单项对比来看,6000元及以下群体占比最高,为 33%;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海归群体中,6001-8000元群体占比25%;8001-10000元群体占比 15%,10001-15000 元群体占比 15%,15000 元以上群体占比12%。
从薪资来看,六成以上的海归留学生的平均年薪在10万元以下,而八成留学生期望的年薪平均在20万元以下。由此可见,海归留学生实际薪资与期望薪资存在一定差距。
《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海归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起薪(包括福利等税前年收入)约为10.8万元,这与国内同等学历毕业生的水平相差无几。
留学生谈现状
@我爱动漫
日本回来,刚毕业第一份工作到手8k,嫌累休息不规律压力大,做了一个月辞了。现在这个工作4.5k比较清闲...

@DEFAS
澳洲墨村本科4年,坐标南京,月薪税后2万,自己创业还有盈余,年纯利润50万左右、创业资金20万家里给的,其余一切靠自己、自己投简历进外企,自己熬夜做项目创业。

我想说这社会机会还是很多,不用拿海归说事,抱怨的时候问问自己拼红了眼没有。

@ertf
十八线,英硕,工作一年半税前8K,另外想说工资不能限于月薪,毕竟单位不同薪资结构不同,有些单位的年终奖非常诱人,而我... ...还是不说了。


@ru87
美本Top30,现在在魔都全球Top3的市场咨询公司做分析师,年薪10万,不算年底分红。很累,但感觉自己有很好的未来!

@888rif
14年美硕统计毕业,在美做了三年半数据挖掘,这个月回魔都奋斗了,年薪60万,算是基本match了之前美国收入。
点点:中国留学生对某些热门留学专业的追捧导致留学背景同质化情况愈发严重,就业情势不容乐观。人才市场对海归的认识愈趋理性,海归光环已经消退了。企业并不会因为是海归就开出高薪,还是要看个人能力。
留学生求职时有哪些劣势?
@宋~
比如说国内关系网很少,专业技能上和国内的学生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回国晚的话还可能错过不少机会。所以提醒以后的学弟学妹,无论回不回国尽早做打算。
@一个酒窝
一是人际圈。一般国内尤其北上广的学生,有很广泛的校友基础,在上学时就有一些学姐学长的实习机会介绍,而留学生回国后基本没有。
二是,国内学生更容易得到一些国内大公司的实习机会,而在国外的实习机会是很难找的。
点点:近几年,大量海归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再加上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院校毕业生步入职场,因此增加了海归的就业难度。
此外,由于海归对国内的工作环境不熟悉、工作文化差异性,其竞争力也会相对减弱。综合来看,海归留学生在国内竞争同样激烈。
给回国发展的留学生的建议
@勤奋的小牛仔
我觉得选择到底回国还是不回国,真的要视自己的情况而定。我觉得大概有几点因素值得考虑。

1. 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工作?
拿我自己举例。

我想成为一个创新的人,我喜欢商业环境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创造价值的人。我是个不怕折腾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会放弃做教育,想挑战下商科。具体是咨询这类的工作。

2. 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形式的权利。

在国外,普遍的生活状态我们中国人还是会偏多的跟中国人在一起(我说大部分),亲人朋友会比较少,工作要想收入地位不错,大部分还是集中于那几个行业。这就势必造成在国外生活,你要牺牲一部分东西,比如:

1.大部分人可能相当一段时间要学会承担孤独;

2.为了工作而去学习自己不擅长或者不喜欢的专业,以便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以生存。

但同时国外的生活是自由的,比较开放的,贴近自然的,更小家庭的简单的生活。可以实现工作-生活的平衡。如果你追求的是这样的生活,那么可以想想上面的“牺牲”自己是否可以承受。
@Susie
是否毕业就回国,要结合理性和感性原因慎重选择,衡量自己回国或国外工作,自己觉得更有价值的是什么,衡量之后,应该就可以做出好的决定。

这里给大家一些参考吧,我的多数同学都是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即专业实习,是美国F1学生签证毕业后的实习期)一年后没有抽到H1B回国。

一般来说回国的去向,好的情况是在美国进到大公司,回国时候就会派到亚太地区的分公司;但如果是小公司,就只能正常参加秋招和社招。

其中有一个女生是刚回国,在PWC工作到了Senior就升不上去了,到了非常明显的天花板;其次,她觉得同事都是外国人,很难有自己的交际圈、生活圈,感到生活比较压抑,最后就决定回国,宁愿回国挣得少一点,但是也很开心。

@Leo
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可以尝试待1到2年的时间去感受,在第3年的时候去做决定是否回国,毕竟在学校和工作之后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但一定要衡量好这样做之后,回国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机会,会不会错过更重要的求职时间。

结语
近年来,国家针对留学生归国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助推“归国潮”愈发猛烈。西班牙《国家报》曾在《中国人才回流》一文中介绍了中国著名的“千人计划”
该计划从2008年开始实施,旨在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地引进并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此外,还有一大波针对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免税车购买福利让留学生能够享受购车优惠(点击阅读《留学回国的你,买车吗?能省十几万那种》);全国300多个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园助力创业梦;如果选择回国后进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做学术研究,例如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将会获得约200万的科研经费,还能享受几十万的住房补贴……
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重要原因。各行业发展前景光明,各个城市生活水平的提升,让很多留学生更加笃定回国的信念。曾有媒体这样表述:“20年前回国,是祖国需要我;20年后回国,因为我需要祖国。
-END-
-以下为点点广告时间-
想要以后留学回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首先你需要留学成功
以下为北美低龄留学生

量身定制的暑期学术预备课程
留学前先上这一课
强化北美中学课业求生技能
扫描图中二维码

获取详细报名信息
报名截止时间:7月24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