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腾讯科技,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全文共2600字,完全阅读需大约4分钟。)
划重点:
1、按照BIS的规定,不仅台积电不能给华为代工芯片,三星不能,中芯国际同样也不能。
2、2020年,华为全年都处于“实体清单”管制下,储备也快用完,因而是全面检验华为能否连续稳定供货的关键之年。
3、台积电断供华为,表面是芯片市场甲乙两方的悲欢离合,背后则是美国利用在半导体领域积攒的70余年原创技术优势,对全球产业链实施的霸凌控制。

正文
7月16日,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召开了2020年第二财季业绩发布会。会上有两条信息值得注意,第一条是营收达到103.85亿美元,净利润41亿美元,相比第一季度表现平平,营收基本持平,净利润微幅增加3.3%。这说明台积电显露出发展趋缓的迹象。
第二条信息则是,台积电没有在9月14日之后给华为继续供货的计划,这等于确认正式断供华为。
对华为来说,最寒冷的冬天如期而至,下一步就是如何穿越寒冬地带,生存下去。
.01.
中芯国际难替代台积电做备胎
那么,没有台积电代工,中芯国际能否作为备胎顶上?毕竟在华为原来的计划里,贵为全球芯片代工第五的中芯国际,已经有被列为最重要“备胎”的迹象。早前,麒麟710A的订单,即由华为从台积电转移到中芯国际,并成功实现量产,使其最先进的14nm工艺生产线能满负荷运行。
但北京时间5月16日,美国工业与安全局(BIS)推出的出口管制规定,却使中芯国际成为华为“备胎”的梦想破碎。新规定的重点和核心,是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设备在海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
BIS的规定,其制裁力度比“实体清单”上了一个台阶。“实体清单”仅剥离华为的美国供应链,即不能购买美国企业的产品,BIS规定管制的对象,则从美国企业扩大到全球企业,只要使用了美国的技术,无论比例多大,都不能给华为供货。
按照BIS的规定,不仅台积电不能给华为代工芯片,三星不能,中芯国际同样也不能。
中芯国际的财报显示,2019312日至2020217日,公司向美国泛林采购了总价约6亿美元的半导体设备,用于扩大14nm工艺的生产。考虑到麒麟710A采用的正是14nm工艺,中芯国际这笔设备采购,显然是为麒麟710A订单准备的“厨具”。
如此一来,中芯国际也绕不过BIS的出口管制禁令。
.02.
华为的艰难时世
华为海思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经过多年砥砺前行,其在芯片集成设计上已进入国际第一梯队行列,和苹果、高通等在一个赛道比拼。这本来是一个竞争优势,现在恰恰变成应对BIS制裁时的劣势。
从华为海思官网公布的产品看,共有11大类、41款产品,涵盖电视解码、网络、手机SoC、基带、AI、服务器等芯片,基本撑起华为全部的产品线。
从制程工艺看,海思设计的产品,超过95%要求匹配的制程工艺在40nm7nm。而目前最先进的纯国产光刻机是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MEE)的SSA600/20。它加工的硅片尺寸和ASML的没有差别,可以加工直径200mm300mm的硅片,技术原理同为液浸式,光源也相同,都采用波长193nm的氟化氩(ArF)激光。真正的差距在光刻分辨率上,国产的分辨率为90nmASMLTWINSCAN NXT:1980Di则可以达到38nm以下。
换句话说,给华为代工芯片,制程工艺的最低要求是中芯国际这样的晶圆厂,如果连中芯国际都被管制高墙阻隔,那么华为面临的是无代工厂生产芯片的艰难局面。
其实,华为对即将到来的艰难时世已有所预期。
2020年331日,在2019年年度报告线上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2019年是华为公司最具挑战的一年,2020年是华为公司最艰难的一年。”徐直军解释,2019516日美国管制政策出台之前,华为经历了近半年的快速增长,同时大量备货零部件应对客户需求,而2020年全年都处于“实体清单”管制下,储备也快用完,因而是全面检验华为能否连续稳定供货的关键之年。
BIS的规定无疑又提升了考验华为的难度系数。
.03.
熬过最寒冷冬天的“柴火”
猜中结局后,华为眼下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找到熬过最寒冷冬天的“柴火”。
看起来大雪封山,无路可走,但仔细寻找,仍有小径通幽,还可能柳暗花明。
一条路是购入日本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日本拥有不输于美国的、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尽管在和美国的竞争中落败,芯片产业衰落到所剩无几,但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仍处于全球前列。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和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关系,加之日本企业习惯垂直发展模式,所有的零部件都要自己制造,仅光刻机来说,绝大部分是日本企业自己制造,和ASML的万国制造截然不同,结果就是,日本的光刻机和美国技术基本没有什么瓜葛。目前,尼康最先进的液浸式光刻机NSR-S635E光刻分辨率在38nm以下,技术指标和ASMLTWINSCAN NXT:1980Di相同,可以满足华为现有芯片的工艺制程要求。
另一条路径是打造纯国产芯片生产线。此前,市场曾有传言华为将自建芯片生产厂,走IDM模式,从无晶圆设计厂商转变为英特尔、三星那样的集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的芯片企业。
实话实说,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芯片制造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行业,属于销金窟,一条7nm生产线及工艺研发投资就超过100亿美元,仅凭华为一己之力,难以支撑得起。而且,芯片制造对华为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如果从0做起,让华为在几年时间走完英特尔、三星几十年的路,风险不言自明。
其实,更为现实的路径是,华为通过投资国内芯片代工厂,改进现有国产光刻设备,联合打造去美国化的芯片生产线,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仅以目前国产最先进的SSA600/20光刻机为例,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增加掩膜数量等方法,是可以提高光刻分辨率的。另有消息称,分辨率为28nm的国产光刻机也即将面世,对华为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04.
台积电为何离不开美国
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看,断供华为,于台积电而言,实属情非得已,毕竟华为是台积电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客户,占销售收入的14%。台积电第二季度业绩表现平平,没有了华为的订单,第三季度的营收数据难免不受影响。所以,从经济角度看,台积电也是断供的“受害者”。
那么,台积电为何不敢说“不”?原因并不复杂,台积电也有很多被擎肘之处,它实际离不开美国。
市场客户上,苹果、高通、AMD、英伟达等美国企业是台积电先进制程工艺的绝对主要埋单者,在台积电的销售收入中占据近60%比例(2019年报数据)。
另外,台积电独步行业的先进制程工艺,一直离不开ASML的先进光刻机,尤其7nm之后,EUV光刻机仅ASML能生产,而ASMLEUV光刻技术的系统集成商,往上追溯的话,EUV光刻技术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又牢牢掌握在美国企业手中,其中,EUV光刻机最重要的光源系统,就由美国的Cymer公司提供。
如果台积电敢说“不”,将面临客户流失和EUV光刻机断供的后果,整个企业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
说到底,台积电断供华为,表面是芯片市场甲乙两方的悲欢离合,背后则是美国利用在半导体领域积攒的70余年原创技术优势,对全球产业链实施的霸凌控制。
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产业链的强力掌控离不开原创技术的优势积累,而原创技术的积累又离不开时间的沉淀和持续的投入,这方面没有弯道可以超车,也没有技术并购的捷径可走
 ________END_______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