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创业者 | 品牌人 | 性格分析师
只要想开始,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决定你人生高度的,并不是你制定的「将来式」有多完美,而是在真正强大的行动力面前,你「过去式」的积累。
擅用「过去式」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差
作者:千一&逆习君
来源:逆习(ID:nixi173)
生活中,发现许多人都喜欢用「将来式」说话:等我有时间,一定要把驾照考了;等孩子长大,我一定要在郊区买个带院子的房子;我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西藏旅次游。
这样的话听得太多,难免耳朵起茧,忍不住想反问一句,有些事情明明现在就可以做,为什么要等到以后呢?
正如《我的世界很小,但刚刚好》里说过的一句话:一切没有行动力的计划都是耍流氓。」
有句俗语叫「出名要趁早」,可是越到后面,越发觉得,其实除了出名,什么事都要趁早。
因为大多数「需要再等等」的事情,等着等着就基本做不成了。
所以,比起「将来式」,我更喜欢用「过去式」说话,和「过去式」说话方式的人待在一起,因为这些能随时随地激发我的行动力。
01 擅用「过去式」说话的人大都受人欢迎
我身边的朋友艾力,便是一个擅用「过去式」说话的人。
她从不会和你说,自己想去哪个地方旅行,只会和你「报告」:她刚去完一趟日本,往返机票只花了 2000 多元,非常便宜。
告诉你大阪哪一家的章鱼烧特别好吃,哪一家的免税店商品最丰富齐全。
和她讨论最新的韩剧,感叹韩语的发音好好听,她便和我提起她过去曾用 2 个月的时间拿下韩语口语的初级证书。
自己这么「笨」的人都能搞定韩语初级,你要是去考一定也可以拿下更高级别的......
每每和她对话,从她眼里看到的都是生机勃勃和充满希望的神情,她从来不会说「等我有空了要怎么办」之类的话,而是总用强大的行动力给予我正能量。
这样的人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家庭,都很受周围人的欢迎,他们就像一团光芒,叫人忍不住想要去靠近,跟他们待久了之后,很难再允许自己做事拖延懒散。
02 擅用「过去式」说话的人都有着「易成功」体质
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深以为然:「 idea 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
我想,它否定的并不是 idea 本身,而是光有想法,但从来没有执行的决心与实际的行动,时间久了,再完美的 idea 也是空谈。
在电影《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让我印象深刻:扎克伯格心血来潮,想做一款对女生相貌评分的程序,面对脑海中突然冒出的想法,他没有丝毫犹豫:当晚 20:13 狂奔回宿舍; 22:17 开始动手做 FaceMash ;凌晨 4 点,产品上线,网站流量一度弄垮了哈佛的校园网。
面对脑海中的想法,他没有第一时间和朋友高谈论阔自己的计划是多么富有创意,也没有等什么时机成熟再去完成,而是执行在当下。
用短短 6 个小时,完成了一款产品的设计、开发、上线,将他脑海中的idea最后以成品的形式宣布出来,这样的人很难不成功。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觉得那些成功的人是「天赋异禀」,但其实他们未必比我们聪明很多,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行动力。
凡事先行动起来,是一笔稳赚不亏的买卖。
当大多数人选择了「以后再说」的时候,你们的「行动起来」已经抢占先机,干掉了  50 % 以上的竞争者。
当我们拥有更加强大的执行力,和更加严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也让我们更接近成功。
03 做一个用「过去式」说话的人
马云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说的正是那些不去执行,只谈空想的人,最终再深的执念也变成了黄粱一梦。
所以,想要变得更好,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习惯用「过去式」说话的人。
如何做到呢?提供 3 点小建议:
1、凡事先做了再说
三毛曾说:「等待和犹豫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一件事,不要去想「做」还是「不做」,而是只想着「做」。
一旦我们把思维聚焦在「做」上,大脑便开始切换路径,转向「怎么做」的流程化思考。
例如写出一篇文章最好的办法,不是去研究完一本著作,而是马上在键盘上敲下第一个字;
想去一个地方旅行,不是一味查找攻略,而是立即安排出档期,购买出发的飞机票。
「谋定而后动」本是一个褒义词,但要是整天只在脑子里谋定计划,到现实里又变得畏首畏尾,迟迟不动,那是拖延症发作。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
许多时候,踌躇不定与一味蓄力都不是最好的准备,只有跨出第一步才是真正的执行。
2、列出每日清单&制作日程表
对于很多健忘症人群,有时不是行动力不够,而是定个小目标转眼就忘了。
可以用便签纸或者随身携带的记事本,用「列清单」的方法将自己制定的每日目标逐一列举在清单表上,或是将大的目标分解为月计划、周计划或日计划制作成日程表。
每天有时间就拿出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完成情况。做一项,划掉一项。除了能督促提醒自己去完成,每划掉一个小目标,内心也能因此增加自信。
3、延迟满足感
延迟满足的概念我已经在之前的文章提过不少次,它最早来源于斯坦福大学博士沃尔特对幼儿园小孩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心理学实验。
所谓延迟满足,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放弃即时反馈,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也有人把它理解为拥有更强的自制力。
当我们面对一个长期目标时,很容易就会被追剧、玩手机、睡觉这些令人“短暂愉悦”的事情所诱惑,从而放下手头的事情一头扎进去。
头条张一鸣说过: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
只有让自己努力去直视长远价值,甘愿牺牲部分的短期价值,延迟一下再满足,生活中的很多困扰才能迎刃而解。
畅销书作家大冰写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传奇,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们将心意化作了行动而已。
只要想开始,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就像有个人对画画很感兴趣了一辈子,但却迟迟未曾开始,直到他 40 岁的时候,遇见一个智者,询问道:「我很喜欢画画,但一直没有开始,你说我现在学是不是晚了?」
智者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说:「无论怎样, 50 岁终究会到来。」
同样的,不管你是否行动,时间依然会流逝。
而走到最后你将发现,决定你人生高度的,并不是你制定的「将来式」有多完美,而是在真正强大的行动力面前,你过去式的积累。
愿你我都能成为用「过去式」说话的人,毕竟人为梦想买单总是有赚。
本文授权转载自逆习(id:nixi173)。正能量爆表的逆境成长研习社!这里没有纯鸡汤,只有关于成长和对逆境的思考,坚持每一篇原创都有解决方案。唯有坚持学习,才不会被逆境轻易打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