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导语
边是精英忙着发射火箭,改变世界,龙飞船外太空天外飞仙;一边是游行演变成的打砸抢烧、四处暴乱。而乖乖隔离在家的中产阶级,只能隔着屏幕,边看火箭发射的视频膜拜精英,边看骚乱,扼腕叹息。
美国的现状,像极了2013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片《极乐空间》:悬在太空的精英世界,一切高科技应有尽有,被保护在高科技的围墙之中;而在下面的平民,生活在贫瘠的废墟之上;最低端人群,天天枪战和犯罪,苟且偷生。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美国多元化的社会处境和矛盾呢?
01
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
(1)贫富加剧以及产生的社会阶层分化与对立,正在影响着美国社会。
现在贫富阶层的两极分化愈演愈烈。我觉得抛开千变万化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和逻辑是不变的,就是收入分配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不平等
我具体介绍过,按收入划分的各个美国阶层,实际上差距很大。
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从1978年的9%上升到近年来的24%。
而现如今美国前10%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全国家庭总财富比重的77%,剩下的90%的家庭仅拥有全国家庭总财富的23%。2017年,非洲裔美国人家庭净资产中位数仅为白人的10.29%。
譬如,作者就读博士后期间所居住的郡乔治王子县(Prince George's County)位于美国马里兰州马里兰大学附近,是美国最富裕的非裔美国人多数县之一,2018年家庭年收入中值是83,034美元。而同一个州的霍华德县(Howard County),作为全美第二富裕的郡,2018家庭年收入中值是120,941美元。
根据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公布的《高管薪酬观察》报告,美国首席执行官CEO的平均工资和普通员工的平均工资之比,1965年为24倍、1979年为35倍、1989年为71倍、1999年为299倍。
另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发布的资料,2015年美国大型企业首席执行官一年的平均薪酬高达1550万美元,为普通员工平均年收入的276倍。
相对那些在疫情中不得不坚持在岗位上工作的医护人员、快递员、清洁工、生产线上的工人,货车司机、农民等维持社会运转的普通基层工作者,那些动不动就给自己千万年薪的公司CEO,年底分红上百万的对冲基金经理,或者华尔街的分析师,理财专家等城市精英,拿着价值不菲的薪酬,参与的是跟社会基本运转毫不相关的资本逐利的游戏
本来在成熟的经济体里,阶级固化,从低往高上升的渠道和路径越来越少是正常的,因为上层阶级要维护其话语权既得利益。但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进而导致富人阶层与中下阶层矛盾的加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
随着美国中下阶层和蓝领阶层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的下降,他们在政治上开始变得愤怒和激进。因为曾经的”美国梦“在他们眼中变得遥不可及。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指出:“金字塔尖的1%人群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最大后果就是侵蚀了人们对公民身份的认同感,让普通人不再相信公平竞争和机会平等。”
早在2012年斯蒂格利茨就说过:“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社会的收入结构越来越不平等,中产阶级的收入原地踏步,美国经济已偏离自由市场的原则,而贫富不均的问题终将对高收入富人造成伤害。
(2)教育不平等加剧阶级固化
我在公众号文章中多次讨论过美国的教育现状,可以说,在美国,贫富差距既是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又是其结果
穷人的孩子很难与富人的孩子一样有同等机会获得良好教育以及寻找到合适的事业来施展他们的才华,这就减少了他们在未来赚取更高收入及累积财富的机会
譬如,美国也有学区房的说法,因为美国的公立学校的入学是按照家庭居住区域所属的学区就近上学的原则。具体孩子就读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各有利弊。
美国的公立中小学的经费有三大来源:小部分来源于联邦政府,大部分来源于州政府和地方社区(房产税和学区税)。
这使得美国的基础教育严重依赖地方性税收,富人多的地方交税多,教育投入多,整体教育资源好;而穷人多的地方则因为税收较少而缺乏教育投入,教育资源贫瘠。教育投入的不平等又加剧了贫富分化
作者原来居住的社区位于两个学区的交界处,社区外面有一条主路,主路以南是一个评分9分的小学学区,主路以北是一个评分只有5分的小学学区。
两个社区的最大区别就是房价,也就自然而然进行了生源筛选。早上的时候,我就看到街两边的孩子,分别登上不同的黄色校园巴士,各奔东西的前往不同的目的地小学。
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安·欧文斯(Ann Owens) 的研究显示,近年来,美国社区“收入隔离”势头蔓延,穷人、富人混居的社区越来越少。
富人居住区有着风景如画的庭院、漂亮的学校、精美的图书馆、现代化的购物中心、绿林掩映的社区公园和运动场所,以及精心养护的交通道路。
低收入家庭大多居住在环境糟糕、基础设施差、治安不好的“穷人区”,学生也大多上公立学校。
而随着社区居住人口结构的变化,好学区也可能变成糟糕的学区。曾经辉煌的公立中小学也很可能在几年之内没落,本州公立学校的没落和私立学校的崛起也是有历史原因。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本地收入高的家庭,如果没有办法抽签上或者凭借分数考进公立特许学校的话,就会选择把孩子送去价格不菲的私立中小学,而本地的不少公立学校变成了普通民众和低收入族裔家庭的选择。
(3)昂贵的大学学费
在诸多导致收入差异的根源中,教育不平等无疑是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教育原本应该是推动社会阶层流动的“自由通道”,现在却逐渐成为“有钱人的特权”和阶级固化的“催化剂”
美国现行教育制度加剧贫富人群的分化与隔离,不仅使美国阶层固化现象日趋严重,也使美国的贫富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改善。
美国的家长为孩子存大学学费529 计划和自己养老金的401 计划,以及它们之间微妙的关系。教育公平是社会流动性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推动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能够从根本上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
在美国不同阶层在教育投入上的差异,特别是在日趋昂贵的大学费用上也有着充分的体现。虽然不少高校对于低收入、第一代大学生、以及和少数族裔录取有照顾,但是现有美国教育体制明显不利于底层人群的子女,通过接受良好教育的途径改变自身命运
比如,美国的大学对于低收入的本土家庭提供财政资助,一般有两种大学录取政策,一种是need-blind,也就意味着一所大学将根据学生的优点,而不是他的支付能力与否来评估申请;另一种是need-based,基于需求的录取,也就是大学需要基于学生的家庭财务状况而提供学费减免或资助的程度。
提供需求盲目录取的大学很少,通常是顶尖私立大学,并且拥有非常庞大的捐款。美国的顶尖高校大多学费昂贵,而且更看重校友、社会资源等非个人能力因素,这就把大多数贫穷家庭的孩子阻隔在外。
在美国常春藤大学,来自全美收入最底层的25%的家庭的学生仅占全体学生的3%,而来自收入最高的25%家庭的学生比例高达72%。
在家庭收入方面,2019年哈佛录取的新生群体里,家庭收入4万美元以下的仅占13%。而接近半数的“校友之后”表示,他们的父母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而这个收入水准已经超过了95%的美国家庭;然而,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美金的,占比超过了27%。
这些哈佛新生家庭背景的数据再次证明,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准对孩子录取的大学的好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小学和中学阶段学区房的比拼,或者公立/私立学校的快乐/素质教育没有完成阶层筛选,那么到了大学阶段,孩子上哪一所高校的门槛,可能就是家庭的经济实力
而精英或者富裕家庭的孩子,无疑在这场角逐中更容易获得名校青睐,而也借此完成了阶层的后代对教育资源的牢牢把控。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衡量再三还是决定让儿子去州内的公立大学,而放弃了外州的私立高校,因为学费相差了一倍。我问他会不会后悔没有送儿子去更好更贵的高校,他很释怀的笑答:“最真实的时刻,就是在我为儿子支付大学学费的那一刻,从那一刻起,我就更加坚定我的选择了!”  
02
由来已久的种族问题
本次骚乱和暴动的导火索,起源于一名白人警察的在制服一名黑人嫌疑犯的时候用膝盖压在对方脖颈儿处,导致窒息死亡。
一名旁观者用手机直播了弗洛伊德被跪压期间的视频至网上,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次日,四名涉事警察被解雇,其中一名被控以三级谋杀罪和二级过失杀人罪。
事件曝光后迅速发酵,不少美国市民举行和平示威集会,要求公正审讯涉事警员和正视国内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和警察对待非裔美国人滥用暴力的问题。
示威很快演变成暴乱,堵路、店铺抢掠、破坏公物、焚烧建筑、和袭击警车和警察等现象,最终蔓延至全美30多个州,现在包括华盛顿特区、纽约、和费城在内的8个城市实行宵禁,晚上八点以后不允许外出。
1)种族问题的历史
美国虽然叫美国,但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事实上,美国这个国家的建立有两个最大的道德污点。一个是奴隶问题,也就是系统性的人口贩卖压迫和剥削,造成了美国现存的种族问题;另一个是印第安人的问题,也就是系统性的种族清洗问题。
在印第安人的问题上,某种程度上算是解决了,也没有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但是美国人长期针对非裔美国人的系统性的种族歧视,问题遗留到了今天,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
美国种族问题由来已久。起源于黑奴问题的南北战争造成的伤亡,远超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总和。种族问题是美国最复杂敏感的问题,谁都不敢轻易触碰。
从1962年的密西西比州骚乱,到最近一次2013年的桑福德骚乱,美国起码发生了6次大骚乱,起因都是黑人认为遭遇不公正对待。其中,1992年的洛杉矶大暴动是上世纪最大的种族骚乱,波及全美,震惊世界。最后,不得不出动军队镇压。
美国的种族问题时不时的就会因为一些事件的发生而被广泛关注,然后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便是在美国首位非裔总统奥巴马当政时期,就出现过多起类似的非裔种族事件。
2009年,美国哈佛大学知名黑人教授亨利·盖茨(Henry Louis Gates Jr.)在自家门前被白人警官詹姆斯·克劳利逮捕。原因是当他返回麻萨诸塞州剑桥市的自家住所时,因门锁锁死而强行打开大门,一位邻居把他误认为破门而入的盗窃者,于是打电话报警。由于盖茨与白人警官詹姆斯·克劳利发生争执,被警察以行为不端逮捕,这一指控后来被撤销。
2012年,17岁非洲裔美国少年特雷冯·马丁(Trayvon Martin)在佛罗里达州被白人居民乔治·齐默尔曼(George Zimmerman)枪杀,原因是后者误认为前者准备在社区犯罪。媒体对案件的关注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游行和集会,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种族歧视和持枪自卫法的全国性辩论。规模较大的集会之一当属同年3月在纽约市曼哈顿联合广场举行的名为“百万连帽衫游行”,人们穿着马丁死前的连帽衫来表示对他以及家人的支持,并反对大众对穿连帽衫的非裔青年人戴有色眼镜看待。
影响最恶劣的事件莫属2014年8月发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县的弗格森(Ferguson)枪击事件,事件中18岁的非裔美国青年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在未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到28岁的白人警员达伦·威尔逊(Darren Wilson)射杀。该事件引发连续多日的抗议行动和暴动,被称为弗格森骚乱。警方派出大量警员、装甲车,并发射了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试图平息骚乱。
当时为了维持当地治安,州长杰伊·尼克松(Jay Nixon)宣布当地进入紧急状态,在弗格森地区实施宵禁。甚至在第二天州长出动密苏里国民警卫队以协助当地警察维持治安。虽然经历了大规模的抗议行动,涉案警官仍被判正当防卫,免于起诉。
也正是上述事件,加上2014年纽约市的埃里克·加纳(Eric Garner)丧生,所引发的街头游行使得“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这个起源于非裔美国人社区,抗议针对黑人的暴力和系统性歧视的维权运动,获得了全国性的关注。
(2)弱势群体背后的无奈
弱者争辩公平,强者只着眼于解决问题。在正面合法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很多处于弱势地位的非裔群体选择了暴力对抗。
少数族裔在美国被不公平对待,作为同样在美国的少数族裔的亚裔,在这件事情上我是非常同情和支持非裔的。但是我觉得应当诉求正当的法律手段来维持公正和公平,来弥补种族矛盾的裂痕,而不是现在这种变了味的“暴力革命”,因为简单的“暴力革命”只能造成更严重的社会分裂。本次事件的受害者的儿子George Floyd 也站出来呼吁大家停止暴力活动,和平游行。
其实在美国有不少的非裔贫困社区,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少,导致街边警察巡逻。甚至不少黑人少年走在街上有时会被警察盘问,偶尔也发生抢劫案件。所以很多人对于非裔青少年存在着”喜欢做坏事“的刻板印象。
犯罪的根源是该族裔的贫困和教育资源的匮乏。很多家庭的贫困程度超乎想象,屋子破破烂烂,有时因交不起水电费而被断水断电,冰箱里食物时常短缺,一家大小包括孩子都吃不饱饭。政府为了不让这些“闲置人口”引发乱子,会给他们发一些救济金。有的家庭依靠政府发的食物券,可以购买廉价食品满足温饱。
可能有人会问:非裔为什么不工作呢?是太懒吗?
不全是。就像美国铁路的修建有我们早期华工的血汗一样,非裔的祖先被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从非洲强行贩卖到美国后,被迫在种植园和工厂里做牛做马,美国的“伟大”的基石上有他们无数汗水和鲜血。
可是当今社会大部分非裔美国人的处境并不乐观。一个原因资本家为了节约成本和利益最大化,将大部分生产转移和外包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很少,就业机会不多,基本都是高科技和服务业。一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非裔会找一些打扫卫生之类的体力工作,但因为这些工种薪酬微薄,也只能勉强糊口。
另一个原因,多数非裔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相关的技能和培训,导致很多工作无法胜任。譬如,在美国如果想要在麦当劳工作,都需要至少高中文凭。而不少非裔甚至高中都没毕业,所以根本找不到工作。
非裔受教育程度低,是因为他们笨吗?
也不全是,在政策开明和公平的地区,重视教育的非裔家庭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譬如,我在美国高校和研究生院里碰到的非裔学生和教授,大都很优秀,也很勤奋。但是和他们聊天以后你就会发现,像他们这样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非裔学生,和全体非裔的人数相比,所占的比重实在是太少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譬如,前文提到的,美国的教育是自由资本主义的,从小学到高中,“学区房”和地产税,以及纳税人的收入密切相关。教育资源与质量与社区收入水平直接相关。从硬件到软件,富裕社区的学校都是贫困社区的无法望其项背的。
除了学校教育,当然还有家庭环境和氛围。不少非裔出身单亲家庭,重组的再婚家庭,或者家长一方处于长期缺位的状态。而家长可能由于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也有可能家长有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甚至家庭暴力虐待孩子,这些都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及心理创伤。
非裔的文化观念和社区氛围有时候非常容易让年轻人误入歧途,加入街头黑帮,吸毒贩毒,经常因为黑帮火拼而年纪轻轻就丧生,或者甚至会走在路上而被枪击误伤。每年都有很多非裔年轻人这样死于本街区,很多黑人家庭都因此失去家庭成员。因此,非裔尤其年轻的男性容易被警察盯上,无论是否有犯罪纪录。
非裔要“上升”,必须拼命,要“下坠”,却是轻而易举,一个小失误就可以导致最坏的后果。因此,美国非裔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他们的“懒”和“笨”,而是看到背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原因。
(3)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贫穷
本次事件引发的游行最终演化成暴乱,根源在于种族问题,当然也和疫情期间民众的复杂心理有关。
以前奥巴马做美国总统的任期内,也是接二连三的黑人被歧视乃至被警察无辜枪杀的事件,同样引起暴乱和全国范围内的冲突。但是因为他本身有非裔的血统,作为首位美国非裔总统,奥巴马对种族问题的困难有深刻的了解,可以说没有人比他对非裔美国人的感受了解得更多。但也正是因为首位美国非裔总统,奥巴马在种族问题上一向谨言慎行克制隐忍,介于非裔和白人警察之间,一碗水端平处于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态度。因为他很清楚,如果偏向任何一边都将导致全国性的情绪和后果
可是特朗普的个性完全不一样,大咧咧口无遮拦说话不考虑后果的作风,他当上美国总统以后,白人至上主义的苗头就开始显露,多少让少数族裔有点看不顺眼,加上这次疫情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分歧,潜在的种族冲突更加容易被激化。因此这次骚乱,除了居家令社交隔离的的心理压抑,同时夹杂着部分大众对美国政府疫情处理不当的不满情绪
除此以外,虽然特朗普采取给美国的纳税人发钱,救济大众和刺激经济等举措,很多非裔民众依旧由于失去工作机会、没有收入来源而导致无法维持生活。不少打工的、小时工、和临时工在疫情期间被解雇,导致没有工作和收入来源。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有这么一句扎心的话:“世界上有一种病,叫穷病,治不好的。”
美国社会提倡的保持社交距离,对于穷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奢侈?能保持社会距离是种特权,说明你家有足够的地方隔离。能洗手是特权,说明有自来水。有干洗手液也是特权,说明你有钱购买它。禁足不出门也是特权,说明你有能力不出门工作。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大部分方法都适合富裕人群
而在贫民区,居民们最恐惧的并不是新冠病毒,而是失去食物来源
譬如,疫情期间,我注意到我家的外卖和投递的小哥大都是年轻的非裔美国人,甚至不少人连口罩都不戴。在温饱面前,很多贫民根本顾不上疫情。但凡他们能吃饱,有条件防护,谁又愿意出门“送死”呢?!
也许相比于病毒,他们更担心的是失业和贫穷,或者后者对他们的打击更大
(完)
本篇来自公号美国双博士爸妈,由程毅博士原创。

喜 欢 本 文? 不 妨 点 个 在 看 " 再 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