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些文中没有提到的知识:

手串:(唐)白居易《吹笙内人出家》记载:“新戒珠从衣里得,初心莲向火中生。道场夜半香 花冷,犹在灯前礼佛名。” 描述授珠的佛事活动,表明佛珠唐代已经成为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
(宋)苏轼诗:“捧经持珠,杖则倚肩,植杖而起,经珠乃闲。” 
中国传统的儒家、佛家和道家都以“和”为核心思想,手串正好反映了以“和”为核心的意识,具有文化象征符号意义。
手串成为流行的世俗化饰物,却要归功于满人和藏人。满人入关,上层特别重视藏传佛教,佛珠作为藏传佛教重要法器,受上层社会喜爱。
故宫博物院期刊记载,“在清代宫廷,手串成了帝后们颇为喜欢的佩饰……后来作为清廷冠服佩饰标准的朝珠,其样式就源于藏传佛珠。”
大陆开放对台湾的探亲游后,台湾人掀起了第一波收购古董字画的热潮,由此开启了文玩市场的大幕;九十年代,古董字画的“漏”捡完了,大家又玩玉雕和紫砂壶;到了二十一世纪,连紫砂壶的漏都没有了,京津玩家才发起“核”战争,开始炒核桃、核雕和各种菩提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