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杭州群主好友
拉你进杭州本地总群
去过北京,这座天子脚下的京城,是全国的明星,如《折叠北京》描述的那样,各个阶层的人士都汇聚于此,把这座城市变得拥挤不堪。北京很大,大得可以容下所有人的野心和梦想;北京很小,小得容不下一个人的泪水。在这里,繁华与残酷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每天都有无数怀揣梦想的人向这里汇聚,也有无数不堪重负的人从这里逃离,这座天子脚下的城市,像一个巨大的舞台,永远有人刚刚登场,也永远有人刚刚离开。
也去过上海,魔都展现给世人的永远是繁华似锦的十里洋场,只是面对高楼广厦,总让人感到寸身之微,华灯投射下,你的身影有些渺小。于是你选择离开,不知不觉你走进了寻常街头陋巷,你会惊讶发现另一个世界:管店的老头眯着眼坐在门口,安静的晒着太阳,烫着卷发的中年妇女,拿着痰盂去厕所,身上的睡衣在经过反复的浆洗之后颜色褪尽,只有一平方米的卖香烟的店铺里,中年男人借着微弱的光线在看《新民晚报》……这一片人间烟火气也许至于之前的繁华绣锦只有一墙之隔。在上海,每个人,都生活在巨大差距里。

而杭州,

地位不及北京,繁华不及上海,
却独具韵味。
西湖是杭州的标志,数千年来,这汪湖水倾注了太多的关注,从毛笔时代到钢笔时代,再到键盘时代,从笔墨丹青到诗词歌赋,再到录影摄像,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她的喜爱,记录着她的美好。
很多第一次来西湖的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太多先入为主的印象会给西湖涂上一层油墨,于是感受到的往往是别人的西湖。
我每次来西湖都尽量放空自己,只有忘掉那些烂熟于心的作品,感受到的才是属于自己西湖。欣赏西湖四时俱佳,湖光山色就像是舞台的布景板,烟柳、夏荷、丹桂、冬梅,四季变幻,各领风骚。

然而当人们沉醉在西湖山容水态的秀美之中,却忽略了,西湖之美并不是天造地设,而是几代人辛勤创造与守护的结果。
从东汉华信筑钱塘开始,白居易,钱镠,苏东坡,先贤们纷纷接过守护西湖的大旗,疏浚河道,筑坝蓄水,文人大家放下笔墨,卷起青衫长袖,用泥土石块写诗;官员国君纡尊降贵,身先士卒,赤脚苦斗在泥塘。
这种迎难而上勇于对抗的精神一直浸润在杭州人的血脉中,现代的杭州人面对优美的生态,从未偏安自傲,江南的梅雨、西湖的暖风并没有消磨这种精神丝毫。
杭州地少人多,资源匮乏,从山中小县蜕变成人间天堂,再到如今的国际大都市,都离不开这种精神的支撑。
夜晚,站在钱塘江畔,隔江遥望,对岸璀璨的华灯勾勒出一条华美的城际线,像城市夜曲奏出的音符。江边伫立这钱王射潮的雕塑,骑马射箭,雄姿英发,这正是杭州人精神的缩影。
马云、宗庆后无数浙商从这里出发,阿里巴巴、网易众多知名企业诞生于此,梦想小镇、云栖小镇无数众创空间在这里落地,遍布的商圈,像城市泛起的一个个璀璨涟漪。
庆幸自己在杭州读大学,正是这四年,让我领略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每次回学校都尽量会选择在夜晚,只为了饱览这城市的夜色。结束了白天的忙碌,夜晚的杭城完全是另一番美好景象。
从武林广场出发,沿途高楼广厦,车水马龙,一路众生百态如画卷在眼前铺展。
文化广场早已被广场舞大妈占领,一个个方阵伴着音乐起舞。马路上,白领们结束了一天的疲惫,携妻带幼,谈笑温情。商业街里,年轻的情侣十指相扣,在美食中感受恩爱的甜蜜。城市书店里,一盏盏书灯温暖着都市的夜归人。
走过一路繁华,便来到了西湖。夜游西湖更别有一番风味。西湖边人流如织,走在湖边,涛声拍岸,遥望隔岸的灯火明灭万点。泛舟湖上,夜风如水,仰见明月当空。
这就是杭州,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兼备现代都市的华美和文化底蕴的深厚。而钱塘江的澎湃和西子湖的秀美不正是杭州人的两种生活姿态的缩影?一边是拼搏奋斗,一边是诗意的栖居。

这就是杭州,大城市与小生活,一张一弛,动静相宜。出世入世一念之间,可城可山一水相连
若能择一城而终老,我选择杭州。
社群的本质是创造一种连接。人本是散落天南海北的珠子,社群就是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天涯咫尺,串联彼此。本群汇聚了杭州的吃货、老饕、美食爱好者,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愿大家在这里碰撞出美丽火花。
加杭州群主好友
拉你进杭州本地总群
杭州亲子群
和杭州10万辣妈一起,交流分享,学习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