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很多人都过得糟心,我也不例外,但这样的惨淡中也有让我获得前所未有成就感的事情。
曾无数次为控制不住买买买而痛不欲生的自己,刚刚度过了史上最勤俭持家的半年。
比如618,我提前两个月就把商品放入了购物车,为的是用无限延长的思考时间来反复拷问自己是否真的非买不可。
排列了至少3种购物组合,为的是能竭尽所能多薅点平台的羊毛。
海外电商平台也做活动,为了省100来块,甘愿等包裹慢悠悠漂洋过海20天。
但我最得意的不是get了这些省钱技巧,而是整个上半年我都没买任何一样令自己后悔的物件。
(注:本文纯属个人行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37度2。
买资产
别买负债
《穷爸爸,富爸爸》里面有句话:富人买资产,穷人买负债。
要买出水平,关键就看你买的东西预期会带来利益流入还是流出。
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解释。
我一个做律师的朋友,从业9年,现在是一家大型外企的中华区法务总监。她刚毕业时工资不高,但很有投资意识,省吃俭用给自己套上2个小户型,那时月收入还不到1万,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
从那时起,她就很少约我逛街买衣服了:她说处处都要用钱,衣服就不买了,划不来。
但过了几年,她又开始约我逛街,我很好奇是什么让她消费观又转变了。
她说:5年前,我只是个小职员,穿出花也没人关注我,500、5000块的衣服既不为我带来收入,还迫使我更加省吃俭用,这钱花得不值。
现在我有一定职位,想不被关注都难,有时陪同谈业务、处理纠纷,穿着有品质能赢得更多体面和尊重,工作起来更顺滑,钱是花得多但创造的价值更多。
她的决策过程完美贴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能为我提供价值的,再贵都买;对我没用的,再好看也不搭理,绝不跳进欲望的坑。
衣服一直是衣服,但购买价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定义。
当然大多数人真正的困惑在于:道理是懂了,可就是管不住这手啊。
那再学学她,买套房吧亲。
要是觉得还有挥霍的空间,咬牙买2套。
当你看着每个月的房贷短信提示,马上就清心寡欲了。也别觉得还款害自己生活苦,房子涨价的时候等于1秒钟送你十个香奶奶,哪儿苦?
当然,人不是机器,不能纯粹以经济利益得失来评估每个行为的价值。
比如购物可以解压,有些商品虽然没有实际价值,却能给人带来情绪价值,也不能完全否定。
那就做个平衡:喜欢的5件里面挑1件买;同时看上3样心头好,分3个月买;要是断货了怎么办?说明没缘分啊。
这其实就是简单的延迟满足,但奏效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坚持执行。
一个长期为买买买剁手忏悔的人,通过坚持原则发现自己竟然也可以管住自己,那种成就感带来的驱动力别提多管用了。
花多少合适
随薪锁欲
如果2年前让我来讨论购物准则这个话题,我是没脸的。
过早接触了信用卡这个恶魔,我在年纪轻轻时就早早承受了那个年龄不该承受的的忧伤。
花钱2米8,还款装地瓜。
每月都过着超前透支,刀口舔蜜的生活,从未体验过存款超5位数持续1年是什么滋味。
直到有一天,突然醒悟再不买房买不起了,但存款为零还欠着信用卡,狼狈至极。最后靠父母帮扶才搞定首付,开始过上每月掰手指还房贷的生活。
现实面前,所有潇洒和大气都是嘲讽曾经的无知。所谓#新新人类、#活在当下,只不过是骗人骗己的陷阱。
所以,购物准则之二!就是不要买现金购买力之外的东西。
因为累加的还款压力会让心态失衡,而你根本就没办法兑现承诺:干完这票立即把缺口补上。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月初就月光,因为工资一发就还信用卡。但这时,你看上了一个包,1万出头,想想每个月省1000就能拥有,也还好。
于是你打开小红书和微博,自我安利800遍,激情下单同时暗自许愿:接下来几个月要少喝奶茶少买口红把买包的漏洞填上。
然而花花世界并不给你喘气的机会。1个月后,公司组织欧洲10日游,全程五星酒店还只需3万,关键男神同事也去。
又心动了。错过这一回,再等一万年。
于是,月供1000变3000,快赶上别人还房贷了。
2个月后,你穿梭于异国的奥莱和机场,终于在回国前成功把信用卡刷爆。
现在每月要还7000了。
至此,你终于明白,还款能力永远跟不上欲望的膨胀速度,自己变成了疲于奔命的陀螺。
直到还不了款,怂着向老父亲求助,才明白窝囊羞愧感觉不好受。
还是要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这种古老的消费法则虽然老土,却有效。
不要觉得美好的事物都无法割舍,因为这也曾是我停不下买买买的借口。
首先,10件非买不可的东西里,有8件过一个月看都不过如此,后悔都要浪费时间和情绪。
其次,每月25天都在为还钱忧伤,实在不值得,为此长出的皱纹还得用更贵的护肤品来抚平。
最后,没体验过包里有钱的人,生活绝对是底盘不稳的,做很多事都没有底气。管你收入有多高,内在的底色依然是穷,生活的状态是悬空的。
不要变成斋藤茂男的《饱食穷民》里描述的那种人:
“为什么人们不顾自己的偿还能力,也要从信贷公司借贷,或是用信用卡购物呢?这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虚荣心在作怪,而是出于一种人们在苦闷中试图证明自己的心理,证明自己能够融入这个社会,证明自己没有落后,证明自己不低人一等……”
没玩脱到那份上去过,你都不知道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感觉有多可贵。
当然,如果你能通过透支财富创造能够cover成本的价值,那是另一码事。
买好的
注重获得感
最后,消费总量量体裁衣,消费质量要升级。
这可不是为了矫情一句”爱自己,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
而是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社会,都该升级了。
根据2020麦肯锡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的数据,中低线城市消费新生代成为增长新引擎。
他们以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年轻女性为代表,这一群体并不担心生活成本或未来储蓄问题,具有很强的购买意愿。
引用这个数据是想说明,二线城市主力消费群体开始崛起,说明经济发展阶段已经不一样,在逐渐靠近经济转型的临界点:吃饱穿暖之后,下一步就是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当更多人将品质作为首要购买考虑因素而非价格,社会供给也会顺应市场需求,商品价格和价值会逐渐趋同。
这个趋势也同样体现在报告趋势5中:本土高端品牌崛起。他们不再着眼于生产低价产品,而是努力升级产品品质,性能和价值。
一句话,社会爸爸喊你消费升级啦!
再说品质消费对个人有啥实际好处。
我个人的体验是,在能力范围内,买品质好的物件绝不是奢靡,而是让自己的踏实奋斗和获得感能以实物形式体现在日常中,让你感觉人间值得。
每次稿子写不下去了,我就打开花重金砸来的音响,每个音符都在提醒你,付出会有收获,再肝2小时吧。
此外,购买有品质的物件带给你的不止是物理上的舒适,还有心理上的齐整和积极。
它帮助培养不将就,这样人生的方方面面才不会将就。细节真的会决定成败,不邋遢对待生活,生活才不会草率的敷衍你。
当然,一切还是要在能力范围内计划,不能样样都追求高品质,择优选择能给自己提供最大情绪价值的那样就好。
写在最后
我想你看完后也许觉得,都不是什么不得了的购物法则啊,真有用吗?
我测试过了,真的有用,因为能产出好结果的自律是会上瘾的。
你自己有哪些购物心得?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37度2。
文中图片来自Unsplash,影视和网络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20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