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里屯酒吧街。
夜晚灯红酒绿下的疯狂,在白日里只剩下神色匆匆的行人与走走停停的车流,与其它街道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在人流与车流头顶,他们未曾注意到的地方,一群麻雀在一间酒吧的屋顶上慵懒地晒着太阳。这些小可爱羽毛蓬松地趴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聊着什么。它们似乎永远不会为挣钱、家庭、社会而焦虑,生活看上去简单而悠闲。
然而,在麻雀的头顶,它们同样未曾注意到的地方,一道纤瘦的身影迎风飞来,双翼以独特的韵律上下震动,竟像直升飞机一样稳稳地悬停在半空。
悬在空中的身影冷冷地注视着下方的麻雀们。猛然间,它俯冲而下,屋顶悠闲的气氛被无情地击穿,一只倒霉的麻雀反应不及,被按在利爪之下。
它很快拎起麻雀,转移到不远处的工人体育场高处,拔毛,开吃。
“杀手”是一只红隼[sǔn]。
作为占据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这只红隼和它的几百同类以及几千万人类邻居一样,已经在北京城生活许多年了。
绝大多数朋友都对鹰、隼、雕这类鸟类中的“杀手”(亦称猛禽)有一定的概念,可能您说不出很多种猛禽的名字,也不清楚鹰隼雕之间的区别,但它们凶猛的性格和鹰击长空的雄姿想必您一定在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各种设计元素中有所接触。
别的不说,反正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雕牌洗衣粉包装上的那只大雕印象深刻了。
“猛禽”及其相关的元素在生活和文艺作品中非常常见
很多人认为,这么一类“杀手级”的鸟,本该属于荒野,如非刻意去寻找的观鸟爱好者,其它人可能只能在纪录片中才能一睹猛禽的英姿。而它们竟然能在城市中定居,而且还是北京这种超一线的大城市,听上去挺令人难以置信的。
像这种荒郊野外,就比较符合大家心目中猛禽出没的环境
然而不观鸟的朋友很难想象,在城市里其实也有猛禽|朱雷摄于北京,保留所有权利
实际上,不止北京,中国东部的许多大城市(比如上海)都有不少红隼
而且,红隼并非唯一高度适应城市生活的猛禽。在世界的其它地方,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事儿其实并不罕见——
美国·纽约
百余只游隼在这里以摩天大楼为家,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以鸽子等中型鸟类为食。游隼拥有鸟类中最快的俯冲速度,而城市中的小鸟普遍警惕性差一些,因此它们完全不愁吃。在近年来完善的保育措施之下,美国城市游隼的数量一直在稳步上升。
游隼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鸟,俯冲速度超过300公里/小时。
中国·香港
林立的高楼大厦和拥挤的交通并没有影响黑鸢对这座城市的偏爱。漫步香港市区,抬头望去,经常看到成群结队的黑鸢在空中盘旋。香港的黑鸢数量最多时有接近两千只,是世界上黑鸢密度最高的城市。接近黄昏时,黑鸢会集群准备休息,此时,数百只黑鸢形成的大群堪称一道壮观的风景。
翱翔在城市上空的黑鸢
城市猛禽 · 生存
没有人能说清楚猛禽为什么会选择城市——有人认为高楼大厦能形成类似悬崖的结构,形成上升气流,猛禽可以借助气流盘旋升空,方便捕猎;有人认为是城市热岛现象导致了冬季城市气温高于荒野,因此吸引了猛禽(以及它们的食物)前来定居;也有人认为是城市里的小鸟比较傻白甜,警戒性低于荒野区域,而且分布比较集中,好找好抓……也许不同地方的猛禽有不同的理由,但不可否认的是,能在城市长期定居的猛禽,一定有着稳定的食物来源
比如北京城里的红隼喜欢吃小鸟、老鼠、两爬和大型昆虫虽然现在城里的老鼠都被杀得差不多了,两爬和个儿够大的昆虫也很少,但小鸟还是不少的。更何况近几年在公园里还有越来越多被拍鸟大爷的面包虫喂得又肥又没有警惕性的小雀雀,简直是红隼的最爱。
高楼林立的四九城其实也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而在这些生物形成的食物网中,猛禽占据顶层
再如纽约的游隼特喜欢吃高楼间飞来飞去的鸽子,毕竟(雄)游隼“鸽鹘”的民间名字可不是瞎起的。家鸽是城市特色,郊区并没有,我觉得美国的游隼能在城市生存得挺好,鸽子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香港的黑鸢比较有意思,它们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有时很接近北京的乌鸦——动物尸体和垃圾里的有机物是香港黑鸢食谱里的重要部分。当然,作为捕食者,黑鸢也会像它们在东南亚的亲戚——栗鸢一样,经常去海边抓鱼吃。
城市猛禽 · 繁衍
大部分在荒野生活的猛禽会在高大树木的树顶/树洞和悬崖峭壁上筑巢。而在城市中,适合筑巢的大树并不多,悬崖更是不存在的,那这些城市中的猛禽如何繁殖呢
猜猜红隼的巢是什么样的?|朱雷摄,保留所有权利
北京城里的红隼,基本上只有两种筑巢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占用喜鹊巢——北京有很多喜鹊,它们在高大的树上或者建筑物上建了不少巢,而每年都有很多喜鹊巢因为各种原因被废弃,这些被废弃的喜鹊巢就成了红隼喜欢的新家。
当然也有比较彪悍的红隼会占据正在使用的喜鹊巢,把原主人直接打跑。反正它们整年都跟喜鹊打来打去的,也不在乎多打几架。、
完整的喜鹊巢是球形、有顶盖的,出入口开在侧面。红隼在拿下这样的喜鹊巢以后,通常会改造一番,把上半部分拆掉,扩大出入口,方便成鸟和幼鸟进出。
在北京城北某高楼空调架的喜鹊巢里繁殖的红隼。可以看出,喜鹊巢的顶盖已经被抹平了。这种方案其实还有一种扩展思路:少数红隼会占用乌鸦巢繁殖|朱雷摄,保留所有权利
第二种方案就是……不做巢,直接下蛋
“弱鸡才筑巢,真正彪悍的猛禽必当驰骋天地间,根本用不着这种无聊又麻烦的保护措施。”一些红隼可能是这么想的。
于是它们在高楼间巡视,直接找个看得顺眼的楼顶平台角落,开始下蛋,育雏。有些个体会在它们选择下蛋的平台简单堆几个石子或者几根树枝,但总的来说跟露天也没什么区别。
十几年前我在北大附近某楼顶拍摄的露天红隼巢,其实就是孤零零的一个蛋,完全看不出来巢材,十分简单粗暴。红隼的蛋是淡黄褐色或淡红色的,上有深色斑点。|朱雷摄,保留所有权利
无独有偶,美国的游隼也特喜欢在建筑物上直接下蛋,比如露台、楼顶排水沟什么的,前几年在芝加哥甚至还有游隼在28楼一家阳台的花盆里下了4个蛋,最终还成功养育了这些宝宝。
所以南方的朋友注意了,在您家花盆里筑巢的不光是乌鸫,没准儿还会有猛禽……
城市猛禽 · 危机
在城市中生活确实很爽,但令人头疼的事儿也不少。
就算是城市的建造者——人类,在城市里住久了都可能遇到各种问题: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激烈的竞争以及越来越高生活成本等等,当然如果在一座城市混不下去了大不了换个地方混;而对于以城市为家的猛禽而言,很多威胁可能是致命的,连换地方的机会都没有: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DDT在美国被大量用作杀虫剂,而作为食物链顶级捕食者的猛禽也一度因此数量骤降(DDT会在猛禽体内富集,使它们下的蛋蛋壳变薄,无法正常孵化),其中俩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白头海雕(美国国鸟)和游隼,其数量皆一度低至快要灭绝的程度。
七十年代,为了拯救濒危的游隼,康奈尔大学鸟类学者Tom Cade建立了游隼基金会(The Peregrine Fund)力图通过人工繁殖+野化训练的方式恢复游隼的种群数量。在众多鸟类学者和资深鹰猎爱好者的支持下, 截止1997年,游隼基金会已经成功人工繁殖并野化放飞了超过4000只游隼,创造了大规模人工繁殖、野放猛禽的历史。1999年,游隼的名字终于从美国濒危物种名单中被移除。
现在美国城市中的游隼,基本上都是游隼基金会人工繁殖野放的个体及其后代们。比如华盛顿这窝。By Washington State Dept of Transportation, from tiny.cc/gd70rz, CC BY-NC-ND 2.0
不止是美国,北京以及诸多国内大城市的猛禽同样面临着二次中毒的问题
我们用来灭鼠、杀虫的药剂基本上都是有毒的,而那些被毒死(以及半死不活)的老鼠被猛禽吃掉以后,就会导致猛禽中毒。轻者毒素会慢慢富集,影响今后的生存和繁殖,重者则出现急性中毒症状,直接危及生命。
北京地区的专业猛禽救助机构——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从近20年前成立开始,每年都会在北京接到大量中毒的红隼、普通鵟、长耳鸮、雕鸮等喜欢吃鼠类的猛禽。这其中有不少甚至还没坚持到救助中心,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城市中的另一个威胁来自高楼大厦
这些年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玻璃幕墙(包括大面积的玻璃门/窗)在大城市越来越流行。然而,这些透明的玻璃对猛禽,特别对是喜欢高速冲刺的鹰隼类而言是致命的,而且目前并没有什么有效的防止鸟撞玻璃的方法。近年来,一些保育机构设计了“防鸟撞贴纸”可以贴在玻璃墙上,使鸟儿意识到前方是有东西的,不过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这只倒霉的灰脸鵟鹰就是一头撞到了玻璃门上,所幸及时得到了林业部门的救助。|新闻为截图,原文链接:tiny.cc/ei80rz,来自湖南频道hn.rednet.cn
很多城市中,过于简单的生态系统也成为了猛禽在当地生存的障碍
猛禽要在城市中定居下来,最基本的是要有足够的食物。猛禽是食物网顶层的捕食者,这就意味着有猛禽长期活动的地方,食物网的中下层不能出现大的问题,而且这些食物要有足够的数量和多样性。
比如北京城里的红隼主要吃小鸟,这些小鸟主食昆虫和植物种子之类,而被吃的这些昆虫也同样吃其它的昆虫和植物。这就首先要求城内的花草树木必须多样、有层次,才能保证本地昆虫多样性,然后这些植物和昆虫才能支持小型鸟类的生存,而小型鸟类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养得起猛禽。
然而,很多城市绿化基本上就是极度单一的树种+绿地,毫无多样性和层次可言,这种生态环境下简单、脆弱的食物链很难支撑稳定的捕食者种群(比如猛禽)。
北京从这几年开始已经有了新的城市绿化标准,强调了本土植物的多样性和绿化层次,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开端,相信北京本土食物网——从植物到昆虫、两爬再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稳定。
红隼清脆的叫声,将会继续响彻四九城上空。
来感受一下红隼独特的叫声,没准儿您以前也听过呢!|By Bodo Sonnenburg, from xeno-canto.org/495780, CC BY-NC-ND 4.0
很多年以前,还是初中生的我站在北京171中学的操场上,看到一只红隼划破长空。
当时,我感觉这座美好的城市“活”了过来。
希望很多年以后,生机仍在。
撰文:朱雷
编辑:鹰之舞
自然文化是北京传统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
北京的传统文化在,北京的精气神儿就在
北京就在
留住北京最后的本土野生动植物
就是保护北京
温馨提示
如果您在北京地区发现受伤需要帮助的猛禽(鹰、隼、雕、猫头鹰等),请第一时间联系北京猛禽救助中心(010-62205666)切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情况下,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任何猛禽!!!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鸟生(ID:birdslife),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